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陽洞石窟寺
  朝陽洞石窟寺位于城固縣盤龍鄉(xiāng)團結村西北8.5公里的一個沙石質陡崖上,座南朝北,單窟,始鑿于嘉慶十二年(1807)。石窟面闊15米,高8米,進深20米。石窟內(nèi)建寺廟一座,面闊三間通寬11.4米,正殿面闊4.4米,高4米,上面架木板為頂;兩邊的偏殿各面闊3.5米。共有神像30尊。正殿有神像12尊,正中為一佛二菩薩,原頭部均被盜走,現(xiàn)在村民在上面重新安方新佛頭,通高為2.2米,寬1米,蓮臺高0.26米,底座高0.80米,厚0.40米。其余造像均高0.5-1米。造像均施彩繪。正殿兩邊墻壁上繪有十八羅漢壁畫,壁畫有剝落現(xiàn)象。西偏殿后墻是土墻;東偏殿以巨石為后墻上有云狀浮雕,彩繪。有清代至民國碑石6通,圓…[詳細]
天心永樂禪寺
  天心永樂禪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剎。初建時稱為山心永樂庵!吧叫摹保钙涞乩砦恢枚,因名剎坐落于武夷山方圓120里的景區(qū)范圍中心,故名。名剎的建筑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線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檐曲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這座規(guī)模宏大、清凈莊嚴的名剎,文革中幾經(jīng)塵劫。三中全會后,落實了宗教政策,得以重修。地址: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景區(qū)內(nèi)的天心峰上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1-2小時電話: 0599-51…[詳細]
高平地道戰(zhàn)遺址
  1982年11月13日,正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jīng)風靡全國的電影《地道戰(zhàn)》家喻戶曉,而正定縣曲陽橋鄉(xiāng)高平村就是電影《地道戰(zhàn)》的原型村莊。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曾兩次到高平村調研,考察高平村的地道戰(zhàn)遺址?谷諔(zhàn)爭時期,高平村對日軍進行了有名的地道戰(zhàn)。從1942年冬到1943年秋,為更好的痛擊日本侵略者,高平村民在民兵隊長劉傻子的帶領下,開始挖地道。全村共挖村內(nèi)主干線3條,村外主干線3條,另有支線與各戶相連,動土10萬立方,全長30余里,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能攻能守的地道網(wǎng)。抗戰(zhàn)時期,高平民兵以地道戰(zhàn)、-戰(zhàn)和靈活巧妙的戰(zhàn)術與敵人開展了殊死斗爭,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50余次,打敗敵…[詳細]
慈元廟碑刻
  慈元廟碑刻,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崖山祠。刻于明、清時期,記述南宋覆滅經(jīng)過和歷代重修的歷史、贊頌宋末民族英雄,現(xiàn)供人參觀。古碑共有12塊,分別有明湛若水撰的“修復崖山慈元殿大忠祠記碑”、明成化羅倫撰的“大忠祠記碑”、明嘉靖的“重修崖山全節(jié)廟大忠祠碑”、明弘治張詡撰的“全節(jié)廟碑”、明弘治陳獻章撰的“慈元廟碑”、明嘉靖楊以誠書的“正氣歌碑”、清光緒的“重修慈元廟碑”、明區(qū)大相撰的“崖山覽古詩碑”、“題全節(jié)廟大忠祠詩碑”、明魯能撰的“白沙先生付麟詩碑”、明萬歷的“時萬歷戊申歲孟谷旦立詩碑”、明嘉靖何廷仁撰的“重修崖山大忠全節(jié)二祠碑”等。其中有明代陳獻章所撰的《慈元廟碑》最著名,書法藝術價…[詳細]
溝堡玉皇廟
  溝堡玉皇廟位于汾西縣團柏鄉(xiāng)溝堡村,時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占地面積1089.3平方米。坐北面南,一進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現(xiàn)存戲臺、正殿,兩側存東、西配殿,戲臺兩側各建磚窯1孔,山門建在院東南。正殿殿身為磚窯5孔,東、西配殿均為磚窯3孔。溝堡玉皇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因與溝堡遺址等8處距離較近,合在一起劃定)北以溝堡西遺址、溝堡遺址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東以溝堡遺址、溝堡墓地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38米及溝堡村東沿,南以溝堡西遺址、溝堡墓地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西以溝堡西遺址文物本體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長約331米,東西長約1360米,面積568016…[詳細]
古河革命紀念館
  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河鄉(xiāng)一派喜慶氣氛,坐落于該鄉(xiāng)境內(nèi)原中國共產(chǎn)黨右江地方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桂西區(qū)指揮部舊址“紅樓”里的古河革命紀念館隆重舉行開館儀式。古河鄉(xiāng)素有“紅-鄉(xiāng)”的美譽,除現(xiàn)存保護完整的革命舊址“紅樓”外,該鄉(xiāng)丹桂村還是參加過紅軍長征的已故共和國少將、原廣東省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央軍委“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授者覃國翰同志的故鄉(xiāng)。在血與火的年代,這里曾是革命的搖籃,一面紅色的旗幟,全鄉(xiāng)蘊藏著豐富的紅色資源。今年以來,為慰藉先烈,激勵后人,該縣多方籌集資金,從民間征集革命文物,籌建革命紀念館,F(xiàn)已建成的革命紀念館,設于革命遺址“紅樓”內(nèi),占地面積近700平方米,收藏了本地最早的“…[詳細]
邢家黃花村石窟
  邢家黃花村石窟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邢家黃花村北約200米處的高埠巖石之上。西距萊州通往柞村南北公路約1公里,北距柞村鎮(zhèn)約1.5公里。因巖石外形酷似倒扣的碗,因此,當?shù)卮迕袼追Q“石碗屋”。巨石東南方向鑿一石窟,窟門呈上窄下寬梯形狀,窟室高1.4米,東西寬1.9米,南北進深2.6米。窟門內(nèi)東西兩壁各刻有浮雕人物立像1尊,像高1.1米,寬0.3米,浮雕高約3厘米。西壁人物,頭帶方形巾帽,身著短袖緊身上衣,下著緊身露靴短裙,腰束帶。東壁人物身穿著短袖上衣,下著落地長裙,肩披帛帶,高發(fā)髻或帽飾。兩像手中各拿一劍棍之類兵器于胸前,雕像線條古拙流暢。從造像風格、形制服飾、雕刻技法等考證,其時代應為宋元時期?呤摇[詳細]
紫金縣老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
  紫金縣老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墓位于紫金縣蘇區(qū)鎮(zhèn)炮子村湖子山頂。中共紫金縣委于1963年為紀念革命先烈而建,1974年、2009年重修,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840平方米。碑高8米,由臺基、碑座、碑身組成。碑身混凝土結構,表面水洗石米,方頂;碑身正面浮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座花崗條石砌成,正面鑲碑記,背面鑲徐向前元帥的題詞:紀念革命先烈的最好辦法是是學習先烈的革命精神,樹雄心、定鴻圖,永遠做毛主席的好學生,永遠作為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的先鋒隊。徐向前敬題一九六三.十二.廿。左右鑲革命名言。臺基四周鋪花崗巖條石,邊長12米。碑后為烈士墓,混泥土結構,圓頂,直徑為3.5米,高1.8米,兩側置石獅一…[詳細]
楊尚書第
  楊尚書第位于海曙區(qū)石碶街道西楊村后岸自然村,以結構判斷,為明代建筑,于民國時曾修繕。主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10.57平方米,合院式,南北中軸線依次:門屋、照壁、正廳、后堂。 門屋為單檐硬山頂平房,面闊三間,為后來改建;庭中有單坡照壁,條石座,青磚墻;正廳為單檐硬山頂高平屋,面闊三間兩弄,明間抬梁式五架梁前單步后雙步。梁枋間飾云板、雀替,雕刻生動精美,次間用中柱,進深八柱九檁,穿斗結構,弄堂進深七柱九檁,穿斗結構;地面均為石質鋪地,較規(guī)整;前廊兩側開月洞門。后堂為單檐硬山造平屋,現(xiàn)為清代建筑。東側河邊原有其母念佛堂,現(xiàn)廢圯。 據(jù)《鄞縣通志》記載,明代在這里曾出過楊尚書,所以命之。 該第歷史悠久…[詳細]
錦屏水尾橋
  錦屏水尾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嶺腰鄉(xiāng)錦屏村尾的樂平溪上,是政和境內(nèi)保存完好的伸臂式平梁木廊橋。該橋創(chuàng)建于清咸豐八年(1858年),因年久破損,上世紀80年代初曾進行過一次修葺,現(xiàn)有建筑基本保持舊貌。該橋長26.2米,寬5米,凈跨20.2米,孔高4.8米。橋廊屋高4.75米,懸山頂,抬梁穿斗式結構。立柱40根,9開間。兩側設欄板、雨披。古時該橋為閩北通往浙南及政和通往壽寧和閩東的交通孔道。據(jù)傳該橋入口處原鐫刻有一幅對聯(lián):“閩浙贛三省皆由斯道;松政壽諸縣必過此橋”,現(xiàn)已不存在。近代隨著公路交通的發(fā)展,該橋的交通功能消弱,但因該橋地處錦屏古杉群邊沿,現(xiàn)已成為杉木王景點的一處文化景觀。橋梁上有…[詳細]
方孝孺讀書處
  1982年12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方孝孺應徵前曾在此處讀書。讀出處建于明萬歷年間,清、民國時曾經(jīng)多次修繕。-期間遭受破壞。方孝孺(1357——1402),寧海緱城里溪上方人,字希古,號遜志。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稱“正學先生”。 孝孺自幼聰慧,承學于著名學者宋濂。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命各官舉薦賢士,東閣大學士吳沉等起薦二十六歲方孝孺。及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聘為世子師。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死,惠帝允汶即位,遵照太祖遺詔,召方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講。次年又升為翰林學士,值文淵閣;莸圩鹨詭煻Y,日侍左右以為顧問。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詳細]
上猶東山寺
  東山寺 位于東山鎮(zhèn)東0. 5公里東山上!采溪q縣志〕始建于宋,原名慈恩庵。后久廢,元復修。明嘉靖年間復建東山書院。清順治年間重修,曾稱東山庵。乾隆年間復修改名東山寺。咸豐年間被焚后重建。東山突兀臨水,可鳥瞰全城,古人詩吟甚多。今寺內(nèi)壁畫、雕刻及亭樓全毀,僅存寺廟外廓。建筑面積300平方米。1983年定為縣保護文物。東山寺位于上猶縣城東山半腰上,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于宋代,原名慈恩寺。寺內(nèi)原有元代至正年(1341-1368)間縣尹哈麻詩刻一首,后毀。明正德年(1506-1521)間,曾辟“東山書院”于此,清乾隆年間、道光二十年(1841)兩次修復,咸豐年(1851-1861)間遭…[詳細]
奇石遺址
  奇石遺址,又稱“奇石”、“宋帝昺與陸秀夫殉國遺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古井鎮(zhèn)官沖村海軍基地。南宋末年,宋元崖門海戰(zhàn)中宋軍失敗,祥興帝趙昺與丞相陸秀夫在崖海邊奇石附近跳船投海殉國,元將張弘范書“鎮(zhèn)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刻于其中一塊巨石,成為宋元崖門海戰(zhàn)的標志物。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御史徐瑁命人鏟去奇石上的刻字,但因意見不一未能重新刻字。1956年建軍港疏浚航道時炸毀了這塊奇石。1962年,著名詩人田漢游崖門,書“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鐫刻于旁邊的另一巨石上,即現(xiàn)存的奇石。這塊奇石占地面積52平方米,突出海面約9米,西壁刻“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等直書三行13字,落款為…[詳細]
萊州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西魏家村。林氏宗祠系西魏家村林氏家族祭祖的場所,相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據(jù)《林氏族譜》所載,現(xiàn)存的林氏宗祠為道光年間所重修。林氏宗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及東、西廂房組成,磚木結構。正房二級踏步,墻基以華崗石壘砌,墻身以青磚砌成,正房3間,明間與次間已打通,通面闊9.20米,進深6.55米;東、西廂房各3間,面闊8.60米,進深3.90米。占地約為150平方米。正房出檐,立二圓形柱,正房及廂房均灰瓦、硬山式。南院墻中間開一門樓,懸額“林氏宗祠”,二級踏步,門樓頂是較為罕見的“懸山式”建筑,頂出飛檐,正脊及垂脊飾以瑞獸,已有部分損毀,門兩側立有二石礅。林氏宗祠是萊州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詳細]
張競生故居
  張競生故居位于饒平縣浮濱鎮(zhèn)大榕鋪村西面,始建于1933年,1952年土改后被毀,200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重建。坐北向南,建筑面積120平方米,土木結構。故居分為會客廳、廚房、臥室并恢復舊時小亭、荷池及水井等布局原貌,是張競生生活并從事社會活動和著書譯作的主要地方,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張競生(1888~1970),饒平縣浮濱大榕鋪村人,潮汕地區(qū)第一個博士,20世紀20、30年代我國思想文化界的風云人物,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性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會,被孫中山委任為南方議和團首席秘書,參與南北議和談判,促成清王朝的終結。民國第一批留…[詳細]
虎頭崖商會會館舊址
  虎頭崖商會會館舊址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虎頭崖村西海岸邊,該會館現(xiàn)存北屋11間,開一圓拱門,向北,寬4.2米,門以西正屋7間,面闊17米,門以東正屋4間,面闊12米,會館沿街東西總長度為33.2米,進深為5.8米。東廂10間,面闊21.6米,進深4.9米。南屋4間,面闊16.2米,進深5.8米。院南北總長29.5米。據(jù)《四續(xù)掖縣志》載:“虎頭崖商會,民國二年成立。名虎頭崖商會分事務所。民國五年,經(jīng)農(nóng)商部核準,定名曰掖縣虎頭崖商會,會長孫在廉,連任至民國十四年,改選趙萬鑒為會長,連任至民國二十一年改選王書紳為主席。出口貨物草帽辮、牛皮為輸出大宗。自民國十七年以還,漸形衰落,幾乎絕跡,惟魚類暢銷。其余…[詳細]
江灣遺址
  江灣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城固縣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鎮(zhèn)三里橋辦事處江灣村。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江灣遺址是1976年農(nóng)民耕種時發(fā)現(xiàn)。1979年——1981年,城固縣文化館文物組與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其結果發(fā)現(xiàn)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長約150米,文化層厚約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錛5件,圓塊形石器一件及夾沙陶片等。這批石器器形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長約8厘米,最長的不過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圓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經(jīng)過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從口沿辨認呈灰色或灰黑色…[詳細]
朱氏始祖祠
  朱氏始祖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仙涌村委會左側。明萬歷十三年(1585)朱氏族人為祀奉始祖朱堅而建,歷有重修,祠堂坐西南向東北,廣三路,中路面闊三間14.5米,進深三進帶后花園,共55.8米。硬山頂,灰塑龍舟脊,青磚石腳。中路頭門面闊三間14.3米,進深七架7.7米,前后三步廊。四根石檐柱,兩根石角柱支承。中堂“孝思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十一架10米,前后雙步廊。兩根木前檐柱,四根木金柱,兩根石后檐柱支承。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十三架12.7米,前后四架軒廊。兩根八棱形鴨屎石前檐柱、四根木金柱、兩根木后檐柱支承。頭門、中堂前原有牌坊已失。祠堂梁架、柁橔、駝峰上雕刻精美圖案。部分梁架、檐…[詳細]
潮安陳氏大宗廟
  潮安陳氏大宗廟 位于潮安縣官塘鎮(zhèn)巷下管理區(qū)。宋元符年間,潮州府海陽縣知縣陳坦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兩次重建。廟座西向東,通面寬22米、總進深41米。三進建筑,逐進升高,中座比前座高出0.83米,后座又比中座高出0.93米,氣勢雄偉。屋架均為斗栱抬梁式結構。雖歷代屢有維修,但后座尚保存有較早年代的建筑風格。如瓜柱肥大,斗栱無飾等。廟額刻“陳氏大宗廟”,背鐫“清泉流派”,并有“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孫義勇等重建”款。廟前有石刻門聯(lián)“閩海分藩傳舊德,秋溪卜世振新猷”。落款為“炯庵居士”(炯庵是明崇禎年間南京禮部尚書黃錦的號)。廟南約100米處有祠道坊一座,二柱一門,十分…[詳細]
高要鰲頭村首批共產(chǎn)黨員宣誓舊址(遺經(jīng)書房)
  高要鰲頭村首批共產(chǎn)黨員宣誓舊址位于活道鎮(zhèn)鰲頭村南面的遺經(jīng)書房。該建筑始建于清末年間,深9.28米,寬9.96米,座北向南。1998年重建。1946年6月,黨領導的中區(qū)縱隊部分干部奉命隨東江縱隊北撤。為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中共廣東區(qū)黨委決定,北撤后黨委制改為特派員制。由謝創(chuàng)、周天行任中區(qū)黨的正副特派員。同年7月間,謝創(chuàng)、周天行與高要鰲頭村的共產(chǎn)黨員伍新取得聯(lián)系,并指示他在該村利用辦“書報閱覽室”、“武術館”、“青年學習班”等形式,向青年灌輸革命思想。12月,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伍新吸收進步青年伍強、伍子綿兩人入黨,并成立中共敖頭村支部,由伍新任支部書記。這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高要最早建立的黨支部。-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