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樓篇

國家鐘樓
  國家鐘樓座落在澳洲首都特區(qū)堪培拉的伯利•格里芬湖畔半島,是英國政府送給澳洲聯(lián)邦的禮物,慶?芭嗬蔀榘闹奘锥50周年,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1970年正式啟用。國家鐘樓高50米,是由西澳大利亞州的建筑師設計的,一般的鐘樓必須有23個大鐘,而堪培拉的國家鐘樓卻有55個青銅大鐘,是目前世界上最多鐘的鐘樓之一。國家鐘樓會定時奏出悅耳的鐘聲,使人在很遠處就能聽見去優(yōu)美的鐘聲。到了晚上,鐘樓上燈光齊放,顯得更加美麗無比,使其成為堪培拉的知名地標。國家鐘樓對本國居民和國外游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每年慶祝節(jié)日的最佳地點,在澳洲國慶日和其他國家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全國上下都會聚聚于此來歡度節(jié)日。國家鐘…[詳細]
獅山中學玉璽樓
  獅山中學(今名上土市中學)創(chuàng)建于民國14年(1925),是霍山縣最早創(chuàng)辦的一所正規(guī)中學,原名霍山縣立西鎮(zhèn)初級中學,位于上土市獅山南麓,故習慣稱之為獅山中學。學校背倚巍峨聳秀的獅山,東臨源遠流長的漫水河,水秀山青,環(huán)境幽美,是個理想的教育園地。老校舍建于民國11年(1922),樓房系磚木結(jié)構(gòu),共38間,造型古樸宏偉,轉(zhuǎn)樓擁抱主樓,池臺亭榭相映,堪稱山區(qū)的大建筑,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復校以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模逐漸擴大,現(xiàn)占地面積約百畝,分教學區(qū)與-區(qū),兩區(qū)間隔著千余平方米的體育廣場,有“一、二、九”路相連接。道路兩旁的風景樹,行列有序,蔭翳蔽日,給人以靜謐之感。出校門是霍山邊陲…[詳細]
城隍閣
  城隍閣位于吳山天風景區(qū),連地下共七層的仿古樓閣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麗,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風格,大處著眼,細處勾勒,兼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筑,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它高41.6米,建筑面積3789平方米,城隍閣主頂頂端為葫蘆狀寶瓶造型;四個副頂頂端設鳳凰造型,整座樓閣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鳳凰,又如仙山瓊閣倚天聳立,令人神往。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筑的堅實基坐,象征著古老的杭州城墻所蘊涵的悠久歷史。二樓“城隍閣”這塊匾額是由中國知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所書寫的,兩旁楹聯(lián)“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臺”據(jù)說是明代徐渭所書寫的![詳細]
花鼓樓
  巖寨花鼓樓是城步至今保留的唯一侗族鼓樓,建于清代嘉慶23年(公元1818年)。樓雖不高大,但玲瓏精巧。樓基為1丈4尺見方,樓下層空高7尺,樓上層空高1丈2尺,六個粗實的杉木柱子分兩排構(gòu)成四方形樓身;基礎(chǔ)為磚石結(jié)構(gòu),樓身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樓板為耐腐耐磨的果栗木板所搭,樓頂為堅硬厚實的青瓦所蓋,樓脊兩端砌了對稱的角翹。鼓樓中的四面,置有高1尺4寸、寬8寸的固定板凳。板凳后面是勻稱結(jié)實的鼓形欄桿;板凳和鼓形欄桿構(gòu)成了舒適的木靠椅,供人閑坐。鼓形欄桿下部的外面,每向都嵌了一塊滿幅的“萬”字格,格子有方有圓,擺布均勻。鼓樓正中的主匾下面,精細雕刻了“雙龍搶寶”圖。龍尾下面是一對騰空欲躍的大鰲魚。龍尾、鰲魚與匾…[詳細]
張舜臣碑樓
  張舜臣碑樓位于章丘區(qū)寧家埠街道馬彭村東南。文物構(gòu)成為碑樓一座。保護范圍:以碑樓中心為起點,四周各至2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張舜臣碑樓為磚石結(jié)構(gòu)(室內(nèi)無木構(gòu)架),坐北朝南,共三層,總高8.3米,室內(nèi)為穹頂。面闊一間,進深一間,面闊2.35m,進深2.35m。底層外墻長寬各4.55米,二層外墻長寬各4.07米,三層外墻長寬各3.35米,建筑面積21.62平方米。屋面形式為灰瓦十字歇山頂,正脊雕刻西番蓮和莨苕纏枝紋樣。墻體為青磚砌筑,砌筑形式為十字縫,白灰砂漿勾縫。碑樓一層四面辟門,門洞之上做有石券,類型為平水券。二層四面辟窗,窗上做有磚券,磚券類型為半圓券。室內(nèi)地面為條磚十字縫。南、北立面…[詳細]
清暉佳氣樓
  清暉佳氣樓位于余姚鎮(zhèn)武勝門路82號內(nèi),為明禮部侍郎倪宗正故居。取名于陶淵明“山氣日夕佳”和謝康樂“山水含清暉”詩句。倪宗正,字本端,號小野。弘治十八年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武選員外郎,后調(diào)至廣東南雄任知府。頗有政績,死后贈學士,謚文忠。一生工詩善書,王陽明曾贊其詩文逼近陶淵明和杜甫。倪宗正留下的著作有《謝文正公年譜》、《易說豐實集》、《小野集》、《觀海集》、《太倉集》、《突兀集》等多種。清暉佳氣樓坐北朝南,硬山重檐,通面闊9米,分三間,通進深10.22米,明間為抬梁式梁架結(jié)構(gòu),用九檁、五柱。該樓用材較小,結(jié)構(gòu)尚完整,部分構(gòu)件損壞腐朽較多。尚存的“清暉佳氣樓”木匾,傳為王陽明先生所書贈![詳細]
蓋州鐘鼓樓
  蓋州鐘鼓樓營口蓋州鐘鼓樓位于營口市蓋州市鼓樓街道辦事處前進社區(qū),位于蓋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198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二樓已毀,中部為觀音閣,閣后為大慈殿、寶殿左右各有配殿。蓋州鐘鼓樓平面呈長方形,長37米,寬14米,由樓座與座上殿宇組成。鐘鼓樓上,東西為鐘鼓亭,中間為觀音閣,閣后為大雄寶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樓座正中為券頂門洞,是城內(nèi)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連的西北角,有山門一座,東向,門兩側(cè)各有一石雕獅子,此石獅比例準確,刀法流暢,堪稱石雕藝術(shù)品中的佳作。山門是上下樓的必經(jīng)之路,由此拾級而上即進入鐘鼓樓。樓上青磚鋪地,四周圍以女兒墻,并設有…[詳細]
杞縣鐘鼓樓
  稱鼓樓,坐落于縣府前街路北。初建于元代,稱齊政樓,明嘉靖二十年(1541)改建,稱撫辰樓。樓高10余米,東西長21米,南北寬14米,占地面積294平方米。藍磚砌筑臺基,中留拱券,寬4米,高3.1米,為出入縣府大門。臺基上為兩層樓房,磚木結(jié)構(gòu),硬山式三開間,底樓樓門居中向南,回廊四向延伸,廊下環(huán)立漆紅明柱16根,以鼓形雕石為柱礎(chǔ),頂樓呈宮殿形,四面起坡,五脊分立,檐角展翅,上下樓八角翅飛,各懸一鐘形鈴鐺。樓小于臺基,四周各留隙地丈余,供游人環(huán)行憩息,臺周筑透花女墻為護欄,高1米許。昔日頂樓門楣上方曾懸木匾1塊,-“撫辰樓”。建國后縣政府對該樓多次修葺,195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詳細]
漳州二宜樓
  位于華安縣仙都鎮(zhèn)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士樓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guī)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岸藰恰睒秦乙咽杖搿吨腥A名匾》一書。二宜樓為單元式與通廊式相結(jié)合的圓士樓,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圓樓直徑73.4米,底層墻厚2.53米,通高16米,全樓分十二單元,共192開間。其結(jié)構(gòu)功能分工清楚,圓樓分內(nèi)外二環(huán),外環(huán)四層方樓為居室、祖廳,內(nèi)環(huán)平房為炊室、餐廳;各單元內(nèi)有天井、梯道,自成體系,四樓墻厚80公分,以一米寬墻體作隱通廊,溝通12單元,具有隱私獨立性,又有凝聚聯(lián)系性。土樓的防御功能齊全,大門和兩個小…[詳細]
橫嶺鼓樓
  橫嶺鼓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xiāng)橫嶺村,橫嶺鼓樓是鼓樓與寨門建筑工藝巧妙“聯(lián)姻”的一個典型例證。 橫嶺是依山環(huán)水的侗寨,明天順間(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橫向的山嶺延伸處而得名。寨內(nèi)現(xiàn)存鼓樓四座、寨門兩座、廊橋一座、廟宇兩座、戲樓一座、家祠兩幢、薩壇兩個等。寨內(nèi)鼓樓均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橫嶺鼓樓群由小寨鼓樓、大寨中鼓樓、河坎鼓樓和河邊鼓樓組成,其中以河邊鼓樓最為壯觀,主要由南岳宮、圣母廟、款場坪、鼓樓及一號、二號寨門組成。南岳宮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圣母廟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場坪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鼓樓則始建于清咸豐五年…[詳細]
漢口美最時洋行大樓
  漢口美最時洋行大樓位于江岸區(qū)一元路2號,建于?~1908年。市文物保護單位。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占三鎮(zhèn),武漢成為大革命的中心。此后國民政府從廣州北遷武漢,國際名人、國民政府總顧問鮑羅廷來到漢口,住進一元路口一幢三層樓西式房子,漢口美最時洋行大樓,后來人們習慣地稱之為鮑公館。公館三層,另有一假層,看似四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歐式建筑風格,正面三四層突出,有六根廊柱,十分氣派高雅。墻上裝飾典雅,假層窗戶為半圓形,一、二、三樓窗戶大多為長方形,少數(shù)為門洞形,屋頂有兩座塔樓。美最時洋行是德商銀行,當時位于德租界,門前臺階多達16級,房屋空間很高。當年一樓是美國新聞人威廉和雷納·普羅梅主編的《國民論…[詳細]
相馬樓
  相馬樓坐落在日本東北部山形縣酒田市中心,原是江戶時代(1603-1867年)酒田市代表性高級飯莊,1996年被列為國家登記文化財產(chǎn)建造物,F(xiàn)在經(jīng)過修復后的相馬樓已成為一個邊欣賞酒田舞娘的舞蹈邊用餐的演舞場和練習場,游客可一邊觀賞與京都•大阪交易過程中孕育而生的料亭文化“酒田舞娘”舞蹈的同時,一邊品嘗精致的可口菜肴。相馬樓是一座擁有紅色外墻的小樓,處處散發(fā)著典雅的氣氛,也見證著江戶時代酒田市的輝煌。小樓共有兩層,1樓的20帖榻榻米大小的房間是用于喝抹茶吃點心的“茶房休息處”,2樓的大房間是邊欣賞舞娘的舞蹈邊用餐的演舞場,以前的廚房變成了相馬樓酒田舞娘的練習場。此外,相馬樓里還展出每年…[詳細]
大同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于明朝,清朝順治、乾隆年間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國保存較為完好,規(guī)模較大的明清鼓樓。鼓樓高三層,為十字歇山頂建筑,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樓閣四面設門,四周有回廊欄桿,底層有木制樓梯。明清時期,鼓樓是全城報時報警之地,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定更鼓”。鼓樓四面均懸掛牌匾,南向上匾為“鼓樓”,下匾為“聲聞四達”;東向上匾為“歌風”,下匾為“云開春曉”;西向上匾為“振德”,下匾為“和聲鳴盛”;北向上匾為“時雍”,下匾為“蟾云就月”。鼓樓高三層,為十字歇山頂建筑,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樓閣四面設門,四周有回廊欄桿,底層有木制樓梯。明清時期,鼓樓是全城報時報警之地,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詳細]
舊羊屯戲樓
  舊羊屯戲樓,又稱龍王廟戲樓,位于村中一片開闊地帶,坐南朝北。戲樓建筑屋頂為三幢聯(lián)卷棚頂前坡改歇山式。面寬13.7米,進深8.5米。臺基為四層石條砌筑,高1.2米。建筑面積116平米。六架木梁,用中柱前后拍梁式。屋頂從前瓜柱處收山,改為歇山前坡頂。前瓜柱之架梁下出順扒梁,扒梁后尾立花觚形交金墩,上承采步金歇山大木。采步前端交于金檁后尾,結(jié)點用垂柱。抹角梁石承重,老角梁后尾直接插在重柱上,馬角梁頭裝有龍首套獸。前四明柱,金柱采用減柱造法,后金柱采用移柱造法,擴大了臺上空間。檐柱下用彭形石柱礎(chǔ),檐柱上施雙下卯五踩斗拱,斗拱石坐斗,而在雀替平行處向外插一條龍。龍頭上起斗拱,斗拱卯嘴做成異型龍頭狀。耍頭…[詳細]
嶺南第一樓
  嶺南第一樓因樓上懸掛一口明代青銅鐘,又名禁鐘樓,位于廣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觀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參知政事汪廣洋建。后毀。萬歷年重建,現(xiàn)存上層的木構(gòu)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遺構(gòu)。清代著名詩人屈大均把它與鎮(zhèn)海樓、海山樓和拱北樓合稱為四大崇樓。鐘樓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層用紅砂巖石砌筑臺座,仍為明代遺存。寬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開一寬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門洞,前后貫通。二層為木構(gòu)建筑,四面敞開,重檐歇山頂,正脊飾鰲魚寶珠。面闊三間11.8米、進深三間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風格古拙簡樸。正檁底部書“時大清乾隆歲次戊申季冬吉旦”、…[詳細]
平和土樓
  土樓是一種高大雄偉、別具一格的民間古建筑。據(jù)查,全縣建筑年代在民國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樓有476座。較著名的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蘆溪鎮(zhèn)繩武樓、豐作厥寧樓、大溪莊上大樓(全國最大的方型生土樓)、霞寨榜眼府、五寨鄉(xiāng)思永樓等。(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位于蘆溪鎮(zhèn)蕉路村,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為生土樓,占地面積1506平方米,建筑面積1266平方米。經(jīng)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和光緒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繩武樓最富特色的在于樓內(nèi)雕梁畫棟、富麗精工的建筑工藝,石雕、木雕、泥雕樣式各異,造型美觀,品位不凡,堪稱“清代中晚期閩南民間藝術(shù)寶庫”。(二)莊上大土樓位于平和縣大溪鎮(zhèn)莊上村,建于清代順治至康熙年…[詳細]
飛云樓
  萬榮縣東岳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萬榮縣城,中軸線上有飛云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閻王殿等古建筑,占地面積10600平方米。飛云樓是東岳廟的主建筑,面闊進深各五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jié)構(gòu),明三暗五層,高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四根高15.45米的通天柱直達頂層,四周32根木柱構(gòu)成棋盤狀,三層四層出檐,全樓共有斗拱345組,形態(tài)變化多端。飛云樓系純木建筑,結(jié)構(gòu)靈巧,造型精美,堪稱我國樓閣式建筑的精品。景點位置山西省運城市萬榮城區(qū)城西大街8號…[詳細]
茗香樓
  “數(shù)重煙霧建巒境”,峙山雙峰峙立爭秀,城墻雉堞箭樓巍巍。拾級山道,過“慧泉”,穿越關(guān)樓洞門,但見山岙茂林修竹,映帶左右,茗香樓就在眼前了。古雅別致的茗香樓,乃一飛檐翹角歇山頂樓宇。在綠樹翠竹簇擁下,坐西朝東,背山面水,構(gòu)連南側(cè)小軒、廂廡而立。茗香樓借山為襯,與清池似分似連,前呼后應,周圍山水花木便成了它景致的一部分。 茗香樓前,曲橋清池,雕欄重重。池畔綠樹成陰,池中游魚翩翩,耐人盤桓。南側(cè)的采秀山房半在水中,半露岸上,是文人墨客展箋揮毫、交流技藝的好場所。樓北有游廊一條,頂架紫藤盤桓扭繞,廊內(nèi)保存有古井一口,據(jù)考是北宋時寺僧所鑿,現(xiàn)經(jīng)修復,井水清澈甘洌,四季不竭。游廊盡頭有一疊翠亭,四周松竹茶…[詳細]
大平坡水樓
    大平坡水樓是博白縣主要名勝古跡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水樓位于縣城東南四公里的城廂大良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水樓四周有五米寬的護河,分四層。底層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內(nèi)依次為拱門、環(huán)廊、內(nèi)室;圓拱門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樓便如虛浮水中,微波蕩漾,隱隱浮動。二、三層格局與一樓相似,各設五室,是水樓主體部分;四周有長廊相環(huán)通,廊外南北各設11個拱門,東西各有五個。第四層乃裝飾性門樓,立于樓頂中端,有臺帽徽,設三室。南北還各有吊橋(現(xiàn)改水泥鋪設)與第二層相通。水樓南北長27.62米,東西寬15.77米,通高17.58米;底層水池南北長36.5米,東西寬29.64米,水深2.5…[詳細]
隴西威遠樓
  隴西威遠樓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座落于縣城中心,以雄偉的氣勢,悠久的歷史,精巧的造型而聞名于世。整個基座均由古磚砌成,三層木樓四面均為飛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層頂,若虎伏崗,雄偉壯觀。威遠樓,舊名雄鎮(zhèn)樓,又稱鐘鼓樓。位于隴西縣城內(nèi)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東一里,東北坊建一譙樓,取名“威遠樓”,蓋為威震遠方之意。元世祖中統(tǒng)二年(公元1261年)擴建城垣時,將威遠樓移建城中。元順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設置銅壺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鎮(zhèn)樓”。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