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列寧墓
  列寧墓位于俄羅斯莫斯科紅場中央,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大理石建成,莊嚴肅穆。列寧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創(chuàng)立者、蘇聯(lián)建立者和第一位領(lǐng)導(dǎo)人。他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稱他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dǎo)師和領(lǐng)袖”。列寧逝世于1924年1月21日,蘇聯(lián)政府為紀念他,在莫斯科的紅場建造列寧墓并將列寧的遺體用現(xiàn)代防腐技術(shù)制成木乃伊保存在水晶棺內(nèi)供瞻仰,他身穿黃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勛章,身上覆蓋著前蘇聯(lián)的國旗,臉和手都由特制的燈光照著,清晰而安詳,列寧墓上層修建有檢閱臺,每當重要儀式時,領(lǐng)導(dǎo)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每周的周三、…[詳細]
霍梅尼墓
  霍梅尼墓:霍梅尼墓位于德黑蘭市南郊,始建于1989年。從外觀上看象一座大清真寺,金碧輝煌,寺頂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有四座尖塔,塔高91米,表示霍梅尼91歲去世。72個寺門象征伊歷1360年4月7日(1981年6月28日)伊斯蘭共和黨總部0事件中遇難的72名烈士。寺內(nèi)共有124個石柱,柱間距22米,意指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日(伊歷11月22日)。柱高12米,表示什葉派有12個伊瑪姆;裘纺岬哪寡ò卜旁谒碌恼虚g,圍以鐵欄,其子艾哈邁德·霍梅尼的墓穴安放在旁邊。目前,陵墓的周圍正在修建商店、醫(yī)院和經(jīng)學院。霍梅尼的墓并不奢華,甚至有些簡陋。四周只是用鐵柵欄圍著,拜謁者可以將布施從鐵柵欄間放進去,那里…[詳細]
列山古墓群
  導(dǎo)游列山古墓群位于朗縣金東鄉(xiāng)林邛公路旁,距4公里多的列村東北約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拔3200米。列山古墓平面呈梯形,坐北朝南,封土堆高1.68米,封土未經(jīng)夯打,封土內(nèi)夾有網(wǎng)狀石墻,東西長5.80米,南寬7.50米,北寬5.31米,石墻厚度為0.30米,高0.53米。該建筑群氣勢宏偉,構(gòu)筑奇特,整個墓群延綿幾公里,是西藏境內(nèi)難得一見的景觀。烈山古墓群不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喪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對于研究吐蕃王朝的興起、衰落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將對研究西-史與探討青藏高原千年尺度的古氣候、古環(huán)境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0年列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置西藏林芝地區(qū)朗縣…[詳細]
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環(huán)宗祠而筑,布局獨特,為高友璣及其家族成員墓地。高友璣(1461-1546),字肅政,號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謚襄簡,著有《南屏遺稿》。其中高友璣墓最具規(guī)模、形制獨特,主體建筑為三座四柱三樓式神位牌樓組合而成,并將祖孫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時代風格,實屬罕見。墓由神道門、華表等仿木石構(gòu)和石像生組成。墓由神道門、華表等仿木石構(gòu)和石像生組成。分三組,中為高友璣及其祖父、父親墓,左為高友璣長子、三子墓,右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禮俗排列。三組墓各建神位牌樓,中間一組為…[詳細]
南京浡泥國王墓
  南京浡泥國王墓是中國與文萊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浡泥國王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區(qū)鐵心橋鎮(zhèn)安德門外石子崗南麓。渤泥國王墓是我國現(xiàn)存僅有的兩處國外帝王墓之一,如今被重新開發(fā)、包裝成南郊新景,入選“南京新48景”無可厚非。浡泥國即今文萊蘇丹國。明永樂六年(1408年)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乃來中國訪問,于當年十月病故于南京會同館,后葬于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后經(jīng)戰(zhàn)亂,渤泥國王墓一度渺不可尋。直至1958年5月,才重新發(fā)現(xiàn)了佚名已久、一直被當?shù)厝朔Q為“回回墳”的渤泥國王墓。此后,渤泥國王墓受到了各級政府的精心呵護,國家多次撥款進行修葺。渤泥國王墓坐北朝南,前臨池塘、遙對牛首山雙闕,東、西、…[詳細]
李時珍陵園
  李時珍陵園在蘄州古城東風景秀麗的雨湖畔,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y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李時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古時即列入“蘄陽八景”,李時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時珍紀念館由-同志親筆題寫?zhàn)^名,為仿古(明代)建筑群,氣勢恢弘,錯落有致。館內(nèi)陳列大量珍貴的醫(yī)學資料、藥物標本和郭沫若等同志的題詞。李時珍醫(yī)史文獻館珍藏中外《本草綱目》版本十余種,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yī)藥書籍、文獻資料和報刊雜志等等。李時珍藥物園包括藥物碑廊和百草園兩部分,為我國第一家中醫(yī)藥自然博…[詳細]
固岸墓地
  河南安陽固岸東魏北齊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xiāng)固岸村和施家河村東部的高臺地上,漳河南岸,總干渠里程728公里處,海拔87—93米。發(fā)掘面積25000余平方米。已經(jīng)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發(fā)掘出的墓葬有戰(zhàn)國32座、秦漢68座、魏晉6座(曹魏3座)、十六國3座、北朝144座(東魏50座、北齊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發(fā)掘時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此墓地雖然涉及朝代多,縱跨時間較長,但是仍以北朝時期墓葬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齊和東魏時期的墓志磚,故其年代比較清楚準確,器物組合完整,且多為平民葬。這…[詳細]
水源錢團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
  水源錢團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鄉(xiāng)錢團村,年代為現(xiàn)代,類別為墓葬。該墓位于建甌市水源鄉(xiāng)錢團村北側(cè)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東南,長8.5米,寬8米,面積68平方米。平面呈“鳳字形”,墓緣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緣呈六柱五間五層式,正中嵌砂質(zhì)巖石碑一塊,行書陰刻“三野十兵團戰(zhàn)士山東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榮犧牲,中國人民解軍烈士王仁臣、王守仁之墓,建甌縣人民委員會,團結(jié)大隊管理委員會,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碑前砌半月形供臺。該墓對加強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積極意義。2020年4月28日,建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建甌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葬坐西北朝東南,以172.15平方米的墓葬…[詳細]
旅順萬忠墓
  旅順萬忠墓紀念館,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九三路,是為紀念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慘遭日軍殺害的近2萬名中國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100周年之際新建的。1,旅順萬忠墓紀念館組成該館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內(nèi)容包括“甲午戰(zhàn)爭前的旅順口”、“甲午戰(zhàn)爭與旅順口的陷落”、“震驚中外的旅順慘案”、“旅順萬忠墓”四部分。整個陳列真實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在旅順制造慘無人道的大-的罪惡行徑,時刻提醒著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2,旅順萬忠墓紀念館開放時間冬季8時30分至15時30分(15時停止入場),夏季8時-16時30分(16時停止入場),每周二(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全天閉館;3,中日甲午戰(zhàn)爭1894年…[詳細]
彭金華、彭榮華烈士墓
  彭金華、彭榮華烈士墓,坐落在湘潭縣烏石鎮(zhèn)彭德懷同志故居右側(cè)100米許的小山之上。墓坪寬約200平方米。墓體總高4.1米。其中,基座長1.6米,寬1.2米,高0.9米。碑名略呈方形,高2米。頂呈棱形。碑外有護欄,長3.2米,寬2.9米。1983年7月南0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志題寫墓名:“彭金華、彭榮華烈士之墓”。碑背鐫刻《碑記》:“彭金華、彭榮華同志系彭德懷同志胞弟。金華同志生于1900年10月22日。1937年10月赴延安抗大學習,并加入中國0。次年回鄉(xiāng)建立彭家圍子黨支部,任支部書記。榮華同志生于1903年12月12日。1938年入黨,與金華等同志一起積極進行革命活動。1940年,-反動派指使潭…[詳細]
清真先賢古墓
  清真先賢古墓位于解放北路蘭圃西側(cè)。元代以來,中國境內(nèi)的穆斯林被稱為“回回”,因而這里亦叫回回墳。明清中國學者稱伊斯蘭教義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蘭教又被稱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當然地稱之為清真先賢古墓了。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并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他歸真后,教徒為其營葬于此。墓建于貞觀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順的古墓。相傳早期伊斯蘭教著名傳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廣州逝世后,為教徒營葬于此,是廣州著名的一座伊斯蘭教古跡。慕園門額-“清真先賢古墓”。園內(nèi)為庭院式建筑,廣植花木。西面…[詳細]
安丙家族墓地
  安丙家族墓地建成于1223年,位于四川華鎣市雙河鎮(zhèn)昭勛村。安丙(公元1148年—1221年),四川廣安華鎣人,生前為南宋重臣。他為了社稷安全,舍棄“丞相”之職,率軍誅殺叛賊吳曦,其后又與南侵金兵作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被南宋朝廷封為少師、“魯國公”。墓地坐東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后枕山坡。主墓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鄭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詳,另一墓與主墓相似,但小于主墓,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安丙墓內(nèi)主要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花卉、持笏官吏及馴獸圖,后龕中央有安丙坐像,墓室左右壁各有兩幅壁畫,墓室周圍有邊飾,頂部飾有仿木斗拱及大量裝飾圖案。安丙夫人墓內(nèi)雕刻與安丙墓基本相同,只是改持笏官吏…[詳細]
張安墓
  張安墓位于巖口鄉(xiāng)老君村,坐西北朝東南,為張安及夫人章氏、何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寬10.1米,進深24.1米的臺地上,土塚呈橢圓形,長9.7米,寬6米,高5.1米,五樓牌樓式墓碑,高5.6米,寬8.3米,五柱四開間,主樓辟龕,龕內(nèi)立碑,刻墓主人名字,龕門外左右兩側(cè)刻花卉圖案,墓碑左右兩側(cè)與塋墻相接,塋墻高1.9米,長8.8米,墓碑前4.2米平行排列方形座圓首陪碑二通,二碑規(guī)格一致,碑基座高0.6米,長0.55米,寬1.2米,碑身寬1.1米,厚0.75米,通高3.4米。右碑前1.6米處立方形座三層字庫塔一個,字庫通高1.6米,基座邊長0.9米,墓碑中軸線前8.8米處立三樓牌樓式牌坊一座,牌坊高5.1…[詳細]
程端忠墓
  程端忠墓位于金寨縣長嶺鄉(xiāng)勝利村連花組,是宋朝抗金英雄六安知軍程端忠的墓園,俗稱 “夫子墳”。程端忠墓園區(qū)現(xiàn)有總面積約 4萬平方米,包括陵園片、祠寺片,四周有圍墻。陵墓坐西南向東北,后靠蓮花山,面向開闊。墓分兩冢,靠山冢為原冢,冢高 2米,碑高 80厘米。原冢正前 15米,有一長圓形冢堆,長 6米,冢高 25米,碑高 25米,寬 4米,清朝同治六年重修。碑前原置噸許石質(zhì)焊爐,兩邊配有石人、石馬、石獅、拴馬樁。現(xiàn)存栓馬樁兩根,新置石質(zhì)香爐并排三座。北部祠、寺片之南側(cè)為忠烈祠,北側(cè)為左圣寺,各三間成一條脊。祠、寺后為原建筑,南側(cè)為圍墻。正前園外有飲馬池。程端忠為宋朝抗金名將,謚號忠烈,系朱程理…[詳細]
愛國將領(lǐng)沈壽昌墓地
  沈壽昌,清末北洋海軍愛國將領(lǐng)。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出洋總局肆業(yè),旋隨容閎赴美國,與詹天佑等120人同為中國首批官派留美學生。光緒七年(1881年),沈壽昌奉調(diào)回國,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yè)后至北洋海軍服役。光緒十五年(1889年),升署中軍左營都司,濟遠艦幫帶(副艦長)兼領(lǐng)大副。光緒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1894年7月25日),濟遠艦執(zhí)行任務(wù)后返航,于朝鮮牙山口外豐島海域遭日本艦隊圍攻,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沈壽昌忠于職守,冒炮火立于望臺指揮發(fā)炮,擊傷日艦兩艘,戰(zhàn)斗酷烈時,望臺中炮,沈壽昌頭部被彈片擊中,當即陣亡,年僅32歲。沈壽昌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lǐng),他視死如歸的英勇業(yè)績,永…[詳細]
高氏墓群
  高氏墓群,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城南約十五公里的王瞳鎮(zhèn)、杜橋鄉(xiāng)一帶。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shù)厝罕姺Q之為“高氏祖墳”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F(xiàn)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圍較廣,總面積約37萬平方米,分為四個保護區(qū):隋莊保護區(qū)位于隋莊村東南約1公里處,包括3、4、6、7號墓;大高義保護區(qū)位于大高義村西約500米處,包括8、10、11、12號墓;野林莊保護區(qū)僅有2號墓,位于野林莊村北約700米處;李高義保護區(qū)有14號墓一座,位于李高義村東北約400米處。該墓群相傳原有墓冢近百座,歷經(jīng)滄桑,封土流失,多數(shù)泯沒;歷年來,農(nóng)民在打井和農(nóng)田基本建設(shè)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詳細]
東圈墓
  東圈墓位位于昌樂縣朱劉鎮(zhèn)東圈村南峨山東北坡小山丘上,北鄰膠濟鐵路,西距縣城9公里。墓冢封土高大。1987年12月,由濰坊市博物館和昌樂縣文物管理所挖掘清理,系漢菑川國王室成員墓葬。山坡巖石上,鑿有豎井式方口墓道,邊長4米,深9米,全部用邊長1米、厚0.2米石片充填。挖掘發(fā)現(xiàn),墓內(nèi)棺槨、漆器已焚毀,葬品大都被盜,葬制遭破壞,墓道底為南北向通道,兩端各一墓室。南墓室約14平方米,有殘余木馬及馬飾件等。北墓室為主室,約25平方米,其東、西、北3面鑿有4個耳室(北面2個),總面積28平方米,有殘余棺板、殘漆器、彩繪陶片、五鐵錢、封泥印和小件銅器等。銅器皆鍍金,有案足、承弓器、鋪首等器物和龍、虎、猴、壁…[詳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是指20世紀80年代在固原城西南塬陸續(xù)發(fā)掘的一系列墓葬的總合。固原地處中原農(nóng)耕文化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亞西亞文化的交融碰撞之地,中西文化的東來西進通過絲綢之路相連接,留下了不少文化遺存。 1981年出土于固原城郊雷祖廟北魏墓的描金彩繪漆棺,棺畫里的宴飲圖、棺畫的波斯畫風等都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中亞文化、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出土的波斯薩珊銀幣,再現(xiàn)了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暢通和固原絲綢貿(mào)易之繁榮。1983年在固原南郊發(fā)掘的北周大將軍李賢夫婦墓出土的鎏金銀壺等波斯薩珊時期的工藝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遺存。1993年在固原南郊鄉(xiāng)王澇壩村發(fā)掘的北周宇文猛墓,出土了近…[詳細]
戴表元墓
  戴表元墓,位于奉化市溪口鎮(zhèn)巖頭村三石嶺南麓,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戴表元(1244——1310年),元代文學家,字帥初,一字曾伯,奉化榆林人。南宋咸淳年間中第十名進士,被朝廷封為建康府(今南京)教授。但好景不長,不久,南宋滅亡。他回到家鄉(xiāng),一面學種桑麻,躬耕田園,自食其力,一面仍孜孜不倦地從事創(chuàng)作。元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任命他為江西信州教授。任滿后調(diào)作婺州教授。因精力不濟而回故里,不久病逝。 戴表元有感于宋末文章之陋,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其文清新雅潔,蓄而始發(fā),四方人士爭相師法,為至元、大德年間東南文章大家第一人,人稱江南夫子。宋濂于元人中推之…[詳細]
一門六烈士墓
  胡從點(1891~1936)、胡從登(1897~1936)、胡從昆(1899~1935)、胡從通(1902~1935)、胡從威(1908~1936)、胡從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縣金星鄉(xiāng)巖門村人。1930年5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浙南組建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三軍。此時,在青田一帶幫工的文成縣金星鄉(xiāng)巖門村人胡從登、胡從昆、胡從通三兄弟商量,一起報名參加了紅軍,被編入紅一團當戰(zhàn)士。不久,從登奉命回家鄉(xiāng)宣傳革命,發(fā)展紅軍隊伍。從登在家鄉(xiāng)活動期間,正值中共瑞安縣委書記鄭賢塘和西區(qū)區(qū)委書記周醉樵在這一帶發(fā)展黨組織、建立蘇維埃政府。從登積極配合他們開展工作,因此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巖門村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