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八卦營墓群
  八卦營墓群時代:漢地址:民樂縣永固鎮(zhèn)八卦營村東500米處的背背山、直嶺嶺、簸箕洼、陸溝山、亂疙瘩等五條山嶺上這里從山腳到山頂都有分布。忠家族墓葬群、史涓墓道、包楨墓道。20世紀60年代末發(fā)現(xiàn),1975年,張掖地甘肅省張掖市區(qū)文化局調查。墓群面積達246萬平方米。從山坡暴露發(fā)現(xiàn)的墓葬看,有券頂磚室墓、土洞墓及甕棺葬。墓室結構有單室、雙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較豐富,有各類陶器、銅器、木器等物,隨葬有陶灶、壺、盆、杯等和漢代的錢幣——大布黃千、一刀平五千、半兩、五銖錢等。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錢幣“一刀平五千”為不可多得的古幣珍品。在考古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部分墓室內繪有壁畫,壁畫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媧、鳥…[詳細]
趙文楷墓
  趙文楷墓位于安徽省太湖縣望天鄉(xiāng)華光村。該墓原為石灰桐油夯筑,圓形。高1.8米,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骸骨由雁平運回太湖,與妻妾合葬于景寧鄉(xiāng)人形山。建筑格局原為石灰桐油夯筑,圓形。高1.8米,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艮山坤向。有碑,高1.65米,上 書--“皇清誥封授中憲大夫顯考介山老大人之墓!蔽奈锉Wo1982年,縣人民政府定趙文楷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被收錄于《中國名勝詞典》。1984年,該墓由縣文物管理所修葺。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墓東、北、西三面至石砌擋土墻,南至最底一級石級臺階圍墻。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明荊王墓
  明荊王墓位于蘄春縣蘄州、橫車、株林、劉河、官窯等鎮(zhèn)。明代墓群。由荊憲王陵、荊靖王陵、三角山荊王陵、荊和王陵、荊恭王陵、荊敬王陵、荊康王陵、荊定王陵、樊山王朱翊金氐墓、永新王朱翊鍵墓、都梁王朱見溥墓、荊憲王妃桂氏墓、荊憲王妃周氏墓、荊康王妃馮氏墓、荊康王妃吳氏墓、德安王朱翊鐯墓、都昌王朱見潭墓、都昌王朱祁鑑墓、樊山王朱祐構墓、荊靖王妃王氏墓、荊靖王妃魏氏墓、東都昌王朱東軒墓、桐城王朱祐椫墓、荊端王妃劉氏墓、富順王朱常湢墓、荊和王妃何氏墓、富順王朱厚焜妃王氏墓、永新王朱厚熿墓、都昌王朱載塎墓、樊山王朱載埁墓等30座墓葬組成。其中荊王陵8座,荊王妃墓8座,郡王和郡王妃墓14座。墓葬大多有封土堆,部分…[詳細]
徐家石室墓群
  徐家石室墓群(宜賓縣)1.月攀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2.新房子當門山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向北外延12米,向南外延12米,向東外延15米,向西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向北外延12米,向南外延12米,向東外延15米,向西外延20米。3.鵝公頸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4.新房子后山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5.大灣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5米。6.清明田墓區(qū)保護范圍:各墓墓門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詳細]
魏家墩土墩墓
  魏家墩土墩墓取名于它所在的村名,位于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魏家墩,屬于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土墩墓,是鎮(zhèn)江沿江地區(qū)僅存的未發(fā)掘土墩墓,F(xiàn)為省級文保單位。魏家墩土墩墓直徑有60米,高約6米,孤立在一片待開發(fā)的雜草叢生的空地上,為傳說中的吳國王侯墓地。在魏家墩土墩墓的南面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土墩墓的底盤應該遠比現(xiàn)在看到的要大,南面被削成小小的剖面,縱向生長著大樹密密長長的根須,雨水在泥土上沖刷形成的一道道水溝。從它的形制上看,應該是個規(guī)格很高的墓葬。文物部門曾經(jīng)在鎮(zhèn)江的大港沿江一帶進行過土墩墓的調查和考古發(fā)掘,通過發(fā)掘已經(jīng)基本認為這一區(qū)域是吳國王陵區(qū)。魏家墩土墩墓作為這一區(qū)域土墩遺存,具有吳國王侯陵墓的可能性。2011…[詳細]
夏理遜墓
  夏理遜墓位于開封市禹王臺區(qū)烈士陵園內。1947年1月10日凌晨3時許,偉大的國際和平戰(zhàn)士、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加拿大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夏理遜停止了呼吸,時年59歲。1月12日,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為紀念夏理遜大夫,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在會上宣布將邯鄲國際和平醫(yī)院命名為夏理遜國際和平醫(yī)院。1月16日,夏理遜大夫的遺體運回開封,安葬在醫(yī)院前街的一所學;▓@里。2月7日,夏理遜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區(qū)救濟總會,中國福利基金會在上海新亞飯店舉行追悼會,宋慶齡含悲出席。1987年12月20日,中國福利會、河南省人民政府、開封市人民政府,在開封市烈士陵園內為夏理遜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將其遺骨移到烈士陵園內!跋睦磉d…[詳細]
麟鳳村紅軍墓
  麟鳳村紅軍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zhèn)麟鳳村2組火燒廟,東北距李金維家100米,此墓埋葬了1935年11月犧牲的紅三十二軍戰(zhàn)士2人。1982年10月9日,蒲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蒲江縣文化局、民政局培修。墓坐西向東,梯形土冢,封土表面有護有水泥,冢高1.43米,長4.6米,寬2.96米。墓碑為長方碑,書“紅軍墓”,碑高1.41米,座寬1.1米,碑面寬0.7米,座厚0.39米,碑面厚1.1米。墓冢周圍有圍墻,東西長16米,南北寬12米,高1.4米。圍墻內花壇寬1.2米,有鐵柵欄門二扇,上面鏤空“烈士”“陵園”4字,園內保留松樹2株,沿墻種植柏樹13株,幕后種植水杉4株,…[詳細]
楊時墓
  楊時墓位于將樂縣城南郊的烏石山麓。楊時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著名哲學家楊時,史稱“南渡大師”,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有影響的歷史人物之一。由于世居將樂縣龜山下,所以自號龜山,官至龍圖閣直學士。元豐四年(29歲)至河南穎昌拜見程顥、程頤,以師禮事,皈依程門,留下了“程門立雪”的佳話,成了后人尊師重教的典范。他卒于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葬于將樂縣水南烏石山麓。1986年政府對這一古跡進行了修葺,墓前建牌樓一座,古雅雄偉,樓前匾題“倡道東南”,后匾程氏正宗”。墓地面南背北,寬3米,進深3.5米,入口處立兩尊石獅,墓碑刻有“宋龜山文靖楊先生神墓”字樣,為明成化六年(1470年)巡按御史滕昭師…[詳細]
唐永王李璘墓
  1982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在廣福鎮(zhèn)(原為廣福鄉(xiāng))板湖村永木黎家自然村西約200米處的吳家山緩丘上發(fā)現(xiàn)唐墓一座,經(jīng)與史料對照,知此為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四子(一說第十二子)永王李璘之墓。當時該墓的封土高2.8米,直徑16.7米,寬12米,呈橢圓形,周圍均系旱田或稻田。經(jīng)修葺,現(xiàn)封土丘高3米,圈護墓墻高1米,墓基(臺基)約200平方米。墓基西3米處立一墓碑,西北側立一碑記和一保護標志。永王李璘為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四子。安史之亂時,李璘任江南西道、山南、嶺南、黔中四道節(jié)度使,權力極大,長江流域及江南一帶均為其勢力范圍。唐書載,李璘至江西時,意取金陵。唐太子(后接皇位,即肅宗)李亨為遏制李璘,以皇權命其入…[詳細]
孫顯墓碑
  孫顯墓碑位于登封市盧店鎮(zhèn)盧西村盧店至唐莊公路西側。孫顯,字榮甫,曾任中順大夫,遙授知芙德府、知太平路總管府事,江西行省郎中,福建行省郎中,元大德二年(1298年)“移內地,理問汴省”任 “少中大夫懷孟路總管兼管諸軍奧魯管內勸農(nóng)事”。 墓碑高3.55米,寬1.07米,厚0.28米。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姚燧撰文,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劉賡書丹,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郭貫篆額,洛陽劉庭秀鐫刻。碑文主要記述了孫顯的生平履歷和治軍興農(nóng)的事例。孫顯為官多年,兢兢業(yè)業(yè),愛民如子,功績顯著,此碑詳細記述了孫顯由知府、路總管府事、行省郎中、道宣慰司事、路總管兼勸農(nóng)事等官職的升遷經(jīng)過…[詳細]
柳詒徵墓
  柳詒徵墓在鎮(zhèn)江市官塘鄉(xiāng)朱家崗。柳詒徵,字翼謀,鎮(zhèn)江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和愛國主義者,曾歷任東南大學、東北大學、浙江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長期任江蘇省國學圖書館館長。著有《歷代史略》、《中國文化史》、《東亞各國史》、《中國版本概說》等專著和學術論文130余篇。抗戰(zhàn)期間,他將南京圖書館宋、元、明、清善本書悉數(shù)運藏,使祖國文化珍品免落敵手。解放前夕,他不顧國民黨政府“指令”,把八千卷貴重善本書全部裝箱悉心保護,為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后,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6年逝世。柳墓為一圓形土墩,直徑約為3米,高1.5米,其內為一家族葬地,![詳細]
秋瑾墓
  秋瑾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近代 公布時間:1961年4月15日位于西湖區(qū)西泠橋南堍。秋瑾(1875-1907)字王睿卿,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山陰(今紹興)人,曾留學日本。1905年先后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7年在上海發(fā)刊《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不久,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后與徐錫麟謀劃兩浙起義,失敗被捕。同年7月15日就義于紹興軒亭口,1912年安葬杭州西泠橋畔鳳林寺前,1966年該墓遷至雞籠山。1981年在今址重建。墓用花崗巖砌筑,為方形座,座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孫中山題“巾幗英雄”。背面鑲徐自華撰、吳芝瑛書墓表。兩碑石皆為舊墓原物。墓座上端為漢白玉雕…[詳細]
施從云墓
  施從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鎮(zhèn)。墓地坐西向東,面積480平方米。墓區(qū)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鐫刻“施從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縣人民政府立”,背后鐫刻其簡歷。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從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畢業(yè)于保定將弁學堂。初任督官,繼任陸軍管帶。武昌起義,革命軍遭清軍圍攻,施從云等為解武昌之圍,在灤州率軍起義,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總司令,王金銘任都督,馮玉祥任總參謀長。起義軍后遭清廷鎮(zhèn)壓,施從云被殺害,年僅32歲。是年,其遺骸由三兄扶柩南歸,安葬家鄉(xiāng)。1925年,國民政府追贈其為上將。1936年,-中央接受馮玉祥等要求,對灤州起義將領舉行“國葬”,…[詳細]
建平鎮(zhèn)土墩墓群
  建平鎮(zhèn)土墩墓群位于郎溪縣建平鎮(zhèn)鐘西、鐘新行政村,北距縣城約7千米。建平鎮(zhèn)土墩墓群發(fā)現(xiàn)于1985年。2005、2007年當?shù)匚奈锊块T對新華村東北的4座土墩墓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獲得了一批重要資料。墓群東西向呈一線排列,分布面積約5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已清理的4座墓葬,三座土墩墓外觀都呈圜丘狀,坐落在斜坡之上,呈三角形分布,最遠相距100米。封土平地起堆,未加夯實,沒有墓坑,亦無葬具。出土青銅鼎1件,鼎腹遍飾水鳥紋,此外還出土有豆、罐等陶器。墓地中還采集到印紋硬陶的陶片。根據(jù)出土文物判斷,建平鎮(zhèn)土墩墓群的建造年代為西周中晚期至東周時期。土墩墓是長江下游地區(qū)西周、東周時期吳越人的特有墓葬…[詳細]
鄧紹昌墓
  鄧紹昌是鄧小平的父親,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享年50歲。鄧紹昌早年就讀于成都法政學校,回鄉(xiāng)后教過書,當過協(xié)興鄉(xiāng)團總和廣安縣團練局局長。由于受過新式教育,見過世面,他開明正直,思想進步,嫉惡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橫行。他參加了當?shù)氐呐鄹缃M織,做過協(xié)興“碼頭”的當家三爺,后升為“掌旗大爺”。他奔走呼號,積極從事反洋教和“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前后,廣安建立了革命軍,血氣方剛的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地方的武裝暴-動。鄧紹昌在鄉(xiāng)里受人尊敬,很有影響。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為鄧小平選擇了赴法國留學的道路,這個決策對于鄧小平的一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詳細]
禮泉魏征墓
  禮泉魏征墓魏征墓在陜西禮泉縣昭陵西南的鳳凰山巔,墓依山鑿石而筑,為昭陵陪葬墓之一。墓垣僅有蟠桃紋碑首的豐碑一通,據(jù)史書載,“帝親制碑文,并為書石”,F(xiàn)碑身通體磨光,已無書寫鐫刻痕跡。魏征(公元580年—公元643年)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人。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敗后降唐。后又被竇建德俘虜,任起居舍人。竇失敗后,入唐為太子洗馬。唐太宗重其才,擢任諫議大夫,歷官秘書監(jiān)、侍中等職,封鄭國公。魏征死后,贈司空,按一品官的禮儀發(fā)喪。將要下葬的時候,其妻裴氏說:“征平生儉素,今以一品禮葬,羽儀甚盛,非死者之志!北戕o去一品羽儀,而以布車載柩,也無文彩裝飾。唐太宗曾嘆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詳細]
吳復墓
  吳復墓位于肥東縣陳集鄉(xiāng)秦家湖村。吳復字伯啟(1327—1383),八斗鎮(zhèn)大吳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官封安陸侯。死于普安(今貴州安順市),死后封為黔國公,謚威毅。吳復墓,采用東西向,墓向坐東向西,墓前是一條寬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墻不復存在,F(xiàn)存神道上有一組石灰?guī)r立體雕塑位于神道兩邊。自東向西相對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馬及控馬人、華表?坦げ捎苗U空為浮雕相結合,刀法精湛,為元末明初風格,形象栩栩如生。已將神道石像生復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復,享堂規(guī)劃已做好![詳細]
汪華墓
  汪華墓位于安徽省歙縣城北3公里的云嵐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營建,墓依山南向,根據(jù)地形建有巨大的環(huán)形扶手,中為圓形封土,墓前原有拜臺、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毀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對府城,左右岡巒屏護。墓前右為享堂,二進五開間,飛檐高瓴,壯麗堂皇,現(xiàn)僅存遺址。左為家廟,兩進,有左右廊房,現(xiàn)部分毀壞。原先還有神道、翁仲、牌坊,現(xiàn)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毀,今呈封土堆積。今墓遺址尚存,墓前右為汪王墓祠遺址,三進,現(xiàn)僅存地坪遺址;墓前為忠烈王廟遺址,三進五開間,現(xiàn)存遺址和部分門屋,門屋內保存有兩通清代部憲禁碑。汪華,唐歙縣人,隋末皖、浙、贛一帶農(nóng)民起義領袖,曾自封吳王,降唐后封越國公…[詳細]
華豐嶺漢墓群
  華豐嶺墓群位于徐聞縣大黃鄉(xiāng)華豐村西北,東起雙炮臺,西至對樓村鹽田路,北至林場,南臨海,面積約6平方公里,多為東漢墓,間有西漢墓。其地為高嶺,由于水土流失,大部分墓室遭受破壞。1973年發(fā)掘51座,1982年發(fā)掘39座,多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間有珊瑚石室墓和土坑墓,均南北向。磚室墓最大的長3.6米、寬2.04米,小的長2.2米、寬0.8米,墓磚長20厘米、寬10.5厘米、厚1.5厘米,紅胎,質地疏松,磚面飾米字、方格或菱形印紋。珊瑚石室墓墓石規(guī)格不一,尚見刮削痕。出土器物有五銖錢,夾砂陶釜,方格紋、弦紋、米字紋陶罐,陶紡輪和陶缽;鐵器有鐵斧、劍、鉞、箭鏃、刀、鑿;銅器有銅劍、盆、碗、昭明鏡以及裝…[詳細]
尹氏夫婦墓
  尹氏夫婦墓(原名:尹氏墓)年代:清類別:古墓葬公布時間:2012年8月15日地址:蓬溪縣下東鄉(xiāng)水口村簡介:尹氏夫婦墓位于下東鄉(xiāng)水口村胎沙鼓尹家大墳山,座北向南,面積約180平方米。墓冢由條石圍封土,長15米,寬12米,高1.2米,為雙人合葬墓;冢前有碑樓一座,為石質仿木結構,重檐廡殿頂,六柱五間七樓,兩側有抱鼓,碑樓高4.6米,寬5.6米,厚0.8米,碑樓、枋、正間及抱鼓高浮雕、透雕、圓雕戲劇場面、花卉、動物、怪獸等圖案,雕刻十分精美,正間匾刻“佑啟后人”,柱對聯(lián)“尊祖敬宗根深枝茂;報功崇德積厚流光”,正間嵌墓碑,碑題記年代“清道光五年…”。是研究川中地區(qū)喪葬習俗和石雕藝術的珍貴的實物資料,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