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石刻篇

北溝摩崖石刻
  沙峪鄉(xiāng)北溝村摩崖石刻,位于懷柔(縣城西北20公里)沙峪鄉(xiāng)北溝村北山溝內北溝村與莊戶村交界處,均為陰文,正書,共9處,分布在長約3公里的山溝內,由溝口往北依次刻1——“警心慎轡”,橫刻,右首有豎刻的“辛丑”二小字;2——“觀瀾”(豎刻)二大字,其左有“懷野”二小字;3——“秦皇舊址”(橫刻),“李逢時書”四小字;4——“秦皇舊址”(豎刻);5——“亟關遜(彌?)險”(豎刻);6——“名關”(豎刻),其左刻“少山”二小字;7——“無限華夷”(豎刻),其左刻“懷野”二小字;8——“蒼巖翠柏”(橫刻),其右首豎刻“萬歷壬寅春”等小字,其左下有豎刻的“李逢時書”四小字;9——“如堆”,署名“少山”,F(xiàn)第…[詳細]
黃山摩崖石刻群
  黃山摩崖石刻群黃山摩崖石刻,是黃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瑰麗奇葩,它使神奇險秀的黃山更具靈妙之蘊。黃山風景區(qū)園林管理者為弘揚黃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護黃山獨特絕倫之瑰寶,對全山摩崖石刻進行普查與描漆出新,并輯錄成集。黃山摩崖石刻,或一字,或幾字,或數(shù)十上百字;或詠贊,或抒懷,或記游……皆凝聚著前人豐厚智慧與突發(fā)靈感,凝結著先賢對黃山何以美的深刻理解與高度概括,令人茅塞頓開,豁然醒悟。在黃山眾多題刻中,鄒魯所寫最多,達200多字,且字字方正,橫平豎直,一絲不茍,可謂是楷書之范本;而行武出身的唐式遵則行書粗獷,青鸞峰壁“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若筆起龍蛇,一波三折,氣勢一發(fā)不可收拾;迎客松邊青獅石上…[詳細]
田園子石刻
  田園子遼代石刻位于北鎮(zhèn)市觀音閣街道辦事處田園子村南石佛寺廟址西部崖壁之上,為遼代早期石刻。石刻,位于石佛寺廟址西部的崖壁之上。石壁南北長8米,高2.4米,其上有人工開鑿的佛龕。龕南北長5.2米,高1.8米,深0.2米,龕內浮雕有五尊佛像,其中三尊坐佛、二尊立脅侍,南部一佛高1.8米,寬1.15米。中間一佛高1.95米,寬1.1米,兩側各雕一立脅侍,高1.8米,寬0.56米,作阿難像。北部一佛高1.85米,寬0.85米。三尊坐佛頭部作螺狀鬢,身著袈衣,盤腿坐在蓮花座上。所有佛像線條流暢,面目清晰,雕刻古樸而粗獷,各佛造型及排列形式與遼代磚雕相似,故考為遼代雕刻,并保留有渤海風格。五尊佛像因長年風…[詳細]
濟瀆巖摩崖石刻
  濟瀆巖摩崖石刻位于曲陽縣西北3公里的獨古莊村。濟瀆巖,俗稱水竇巖,為曲陽八景之一。該處四周多為耕地,景地為巖石溝澗,石澗由地層局部斷陷而成,孟良河水由西而東從此溝穿過,東臨定阜公路。濟瀆巖靠近源頭,水面呈東西走向,距兩岸各4—5米許,此地懸崖峭壁,石骨清秀,風景秀麗。北面危巖重疊,懸崖倒垂,形成天然洞穴,千巖競秀;南岸懸崖上有宋文學家詩人蘇東坡手書“浮休”墨跡,豪放雄健,是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北岸懸崖半壁問刻有“云峰”、“謙山”字跡,因蘇東坡曾于此處題字,元盧摯因名濟瀆巖摩崖石刻“浮休”二字濟瀆巖摩崖石刻“云峰”二字“坡山峽”。在石刻以北的臺地上有大佛殿、十八羅漢、鐘鼓樓和蘇軾亭等處建筑遺址,…[詳細]
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袁滋題記摩崖位于云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0公里的豆沙關崖壁上。摩崖石刻地處左下絕壁,山路陡峭,隔河對岸崖石壁立,像兩扇巨大石門,扼鎖咽喉,儼如一石門,唐代稱“石門關”,是四川進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漢“五尺道”的要隘。唐貞元九年(793年)背逆唐朝四十多年的南詔王,遣使請求歸唐。貞元十年(794年),唐朝派御史中丞袁滋奉使持節(jié)赴南詔,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歸義王,他經(jīng)由戎州(今宜賓)入滇,經(jīng)石門(今豆沙關)時,為紀其行,作此摩崖題名。摩崖石刻長0.44米,寬0.36米,全文八行,每行3~21字,共122字,左行,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保存完好。其內容與新、舊《唐書》、《蠻書》、《資治通鑒》等文獻…[詳細]
峽山摩崖石刻
  峽山摩崖石刻位于清遠市清城區(qū)清遠峽北禺,尤其集中在飛來寺西和飛泉洞一帶。由于年久風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動損壞,不少石刻已湮沒,F(xiàn)存摩崖石刻56題,其中宋代1題、明代21題、清代31題、民國以后3題,有題名、題字,題詩等,其中以題字最多。碑刻19通。現(xiàn)存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轉運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煉丹的崖上題“葛壇”二字,每進徑0.32米,F(xiàn)存最早的碑刻為元代縣尹楊觀的《廣州路清遠縣峽山廣慶寺新建飛來殿記》碑,碑高1.50米、闊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飛來古寺碑》,碑高2.00米、闊0.95米。兩廣總督阮元補書唐羅隱篆書“云臺”二字碑(碑高1.20米、…[詳細]
鷹石山摩崖石刻區(qū)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鷹石山摩崖石刻區(qū)位于森林公園的龜埕西部,占地500多畝。鷹石山滿山翠綠,四季常青,青山綠樹之間散見高低大小、形狀各異的花崗巖,F(xiàn)有石刻1300多幅,是全國最大的石刻區(qū)。其中有沈鵬、胡少昂、陳大羽、朝磊等名家書法。   石刻區(qū)在整體內容鋪排上,獨具匠心,以形定詞。在書藝上,擇楷、行、隸、草、篆之上乘者,或龍飛鳳舞,或流水行云,風格迥異,各展風雅。在語句上,針對石形地理,精辟脫俗,字字珠璣,擲地有聲。在刻藝上,純用傳統(tǒng)手工作業(yè),精雕細刻。配合石刻區(qū)主體工程的建設,森林公園籌資修建了近4公里的旅游石級路,修建了兩座風景涼亭和配套了衛(wèi)生、路標等一批基礎設施。整個石刻區(qū)規(guī)劃大、氣勢宏…[詳細]
古二十四孝石刻園
  韓廟鄉(xiāng)古二十四孝石刻園位于商河縣韓廟鄉(xiāng)政府南鄰,始建于2005年,整個石刻園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園內有二十四塊石刻,每塊石刻都記載著一個孝行的故事,故事人物從四千多年前的舜王至宋代黃庭堅,敘述故事生動,語言傳神;園內建有三座涼亭,分別叫做“父慈亭”、“母賢亭”、“子孝亭”,建有一處石刻《孝經(jīng)》,記述了孔子關于儒家“孝道”的言論和思想。多年來,韓廟鄉(xiāng)以古二十四孝石刻園為載體,以“啟民以善”為出發(fā)點,大力弘揚儒家慈孝文化。2006—2008年,韓廟鄉(xiāng)連續(xù)成功舉辦第三屆“孝文化節(jié)”,并以此為契機,在全鄉(xiāng)范圍內開展了百名孝子、孝女、孝媳、孝婿評選,有效地凈化了村風民風,促進了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詳細]
茶馬古道-樸頭山隋唐石刻
  樸頭山隋唐石刻題記位于雜谷腦鎮(zhèn)西2.5公里之樸頭山古棧道旁石壁上。石刻題記共兩通,右為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之《通道記》,左為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戰(zhàn)事題刻。其中隋《通道記》記載自三國姜維開鑿樸頭山棧道以來,因年久道路荒廢,會州刺史須達派人重治舊道事。前幾句道:“自蜀相姜維嘗于此行,爾來三百余年更不修理。山則松草蔓蔓,江則訟漚出岸,猿怯高拔,鳥嗟地險,公私往還,并由山上,人疲鳥乏,筋力頓盡!鳖}刻面積80×50厘米!锻ǖ烙洝纺巳珖铋L之民族地區(qū)交通題記。唐代題記載開元十五年唐番之間的一次較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九月中旬吐蕃軍隊進攻唐朝之維州(今理縣維關)為唐維州刺使率兵擊敗。題記距地表1米…[詳細]
陸鈳牌坊等零星石刻
  陸鈳牌坊等零星石刻位于海曙區(qū)集士港鎮(zhèn)山下莊村潘岙,據(jù)《鄞縣通志》載,為明代。解放后,墓破壞較為嚴重,石刻及牌坊等被遷往各地,原有石馬、石虎、石羊等遷往天童林場,牌坊遷往屠滽墓的山腳下,一件文臣上身像遷往果木場,墓地僅存墓穴及拜臺,從中尚存華表柱座、石欄構等;墓穴形制保存尚好,但有盜洞,穴前左側發(fā)現(xiàn)文臣大身斷為二截。 陸鈳,字容子,鄞縣人。明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南京車駕主事,官至四川參政,又巡撫保定。所到之處,均能禁侈靡,清侵冒,政清境安。后因中貴與都撫等索賄不應,落職歸里。 陸鈳是我區(qū)重要的歷史名人之一,其墓雖毀壞嚴重,但殘存和格局仍能反映官宦人家的喪葬習俗,具有一定的官葬風俗演變…[詳細]
七星巖摩崖石刻
  七星巖摩崖石刻位于肇慶市七星巖風景區(qū)內,共531題,其中唐代4題、宋代80題、元代13題、明代146題、清代117題、民國10題、當代117題、年代不詳44題,分布在石室?guī)r、閬風巖、玉屏巖、阿坡巖、石峒等諸巖壁上,其中石室洞的數(shù)量最多,占唐至清360題石刻中的290題。肇慶市地處西江中下游,扼兩廣水道咽喉,歷來是縣、郡、州、府治所。風景秀麗的七星巖又是歷代文人墨客駐足詠嘆之地。唐開元十五年(727年),文學家兼書法家李邕在石室洞口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后唐代李紳、王化清,宋代包拯、周敦頤、黃公度、郭祥正,元代楊庭璧,明代吳桂芳、俞大猷、吳國倫、陳璘,清代黎簡、馮敏昌、屈大均、陳恭尹,以…[詳細]
磨山石刻
  磨山石刻位于連云港市東?h石梁河鎮(zhèn)西南8.5公里處,磨山南緩坡中部一獨立巨石上。巨石呈長方體,片麻狀花崗巖質,高300厘米、寬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東壁較平坦,文字陰刻,刻面寬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徑11×14厘米,右起豎行,共71字。通過內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記錄了曾因石匠隨意開打山石導致風水遭破壞及以后再行開打山石對實施者的處理辦法。落款為大清光緒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對研究連云港市古代環(huán)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2010年被公布為連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xiàn)以磨山主峰和次峰中間平臺為中心,向四周呈橢圓狀外擴(東西長164米、南北長253米)。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南陽橋摩崖石刻
  株洲縣南陽橋鄉(xiāng)竹園沖村的摩崖石刻墓碑為第九批省級保護文物,長期埋沒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fā)現(xiàn)!熬推渖蕉徶,曰摩崖!边@是摩崖石刻比較權威的定義。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走到名山大川,興致來了,詩情勃發(fā),賦詩一首,作文一篇,將其刻入石頭,就是摩崖。因此在名勝景區(qū)常見。比如著名的黃山摩崖石刻,可謂是名人薈萃,精彩紛呈,連康熙皇帝都沒忍住手癢,御筆一揮,命人將其才藝刻入石頭,供天下人瞻仰。當然,摩崖石刻倒并不一定都是銘詩刻文,也有造像具圖的,從內容到形式,可以千姿百態(tài),皆因人因事而異。株洲縣南陽橋鄉(xiāng)出現(xiàn)的摩崖石刻作品,竟然是將天然石壁作為刻字的墓碑,顯然是一個…[詳細]
張公洞石刻
  張公洞石刻,位于宜興市湖氵父鎮(zhèn)盂峰山中,為宜興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入口處碑亭內碑,寬1.06米,高2.70米,厚0.25米,青石質地。正反兩面都有字,正面落款為:天啟甲子秋。反面碑名為:朝陽道院開山碑記。洞口入口處有碑2塊,高、寬0.64米,款:民國二十一年。洞口墻上有碑高0.65米。離后洞不遠有“洞天福地”碑,唐青城山人杜光(款)。寬0.78米,長3.20米。后洞出口有“云梯”,0.30×0.40米(字的大小)!耙欢刺臁0.36×0.74米。“沙顏楷”0.6×0.6米!昂绕嬗^”,寬0.73米×3.20米,款:元詩人楊維楨題!懊駠锖ァ[詳細]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
  劉志洲山石刻苑囿圖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錦屏鎮(zhèn)崗嘴村劉志洲山東南坡。石刻苑囿圖刻在劉志洲山東南坡一塊20米長的天然石壁上,現(xiàn)殘存畫面南北長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約8平方米。畫面由亭閣和禽獸等圖案組成,兩座亭閣式建筑位于畫面中心偏右處。該亭閣為干欄式建筑,共兩層,直坡屋蓋。第一層屋頂中部刻有穿璧紋飾,其兩側上下刻有多條直線紋,建筑主體部分刻有穿璧紋飾,兩處樓閣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側亭閣上部和右側亭閣之間橫刻“-”三字、豎刻“元三”兩字,疑為“文革”時所刻。在兩處建筑周圍刻有鹿、鴨、水鳥等禽獸,姿態(tài)各異。畫面采用陰線刻手法,線條粗獷,風格古樸,具有明顯的漢畫像石韻味。1995年…[詳細]
翠云峰摩崖石刻
  翠云峰摩崖石刻 [南京市老山林場西山分場翠云峰路旁�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地方志記載:“福字石,世宗(注:明嘉靖皇帝)御書,在翠云山下路旁”,F(xiàn)在,南京市老山林場西山分場翠云山路旁邊、獨峰寺下,有“佛”字摩崖石刻。如此,我們可以認為翠云山下摩崖明嘉靖年間就已存在,至于縣志記載為“!弊郑赡苁强h志記載筆誤,也有可能是后人將明代“福”改刻為“佛”字。該“佛”字摩崖現(xiàn)為南京江北規(guī)模較大的佛教摩崖,而且管理保護的較好。西山地區(qū)翠云山宋代就有佛教活動場所羅漢寺,它位于翠云山陰;在山的陽面,還有名氣不弱的獨峰寺。“佛”字摩崖出在翠云山,不僅見證了昔日西山地區(qū)寺廟的繁盛,同時…[詳細]
玄天洞石刻
  玄天洞石刻分布于玄天洞口頂部巖上,高約3米,寬約15米,多為民國及以前各代名人所題,刻字或古樸端莊,或龍騰鳳舞,筆力功底深厚,字體楷書居多,行、草、篆書均有,整個布局頗有層次?套止9組,均為陰刻,字大小不等。從左至右為:右橫刻“玄洞口云”4字,左豎刻“陳振聲題,古播張維遠刻”,楷書;右橫刻“峭壁深幽”4字,左豎刻“里人王佐題”,楷書;右橫刻“探玄索奧”4字,左豎刻“大坪徐篤光題”,楷書;右橫刻“仙源”2字,左豎刻“徐映輝題”,楷書;右橫刻“口口口口,4字,左刻“口口口題”,草書,字跡已不清;中橫刻“玄門洞天”4字,左豎刻“口口貧后仁題”,右豎刻“民國廿一年五月”,行書;橫刻“樊中圣賢”4字,…[詳細]
《新寨題名記》石刻
  時代為北宋。位于湖南省沅陵縣明溪口鄉(xiāng)明溪口村。題名記對研究本省少數(shù)民族史有重要價值。 題名記刻于宋政和三年(1056),位于酉水、沅水會合處的崖石上。碑文記述了雷簡夫與彭仕羲作戰(zhàn)的情況,楷書,字徑7厘米,32行,共412字。由雷簡夫撰文,密甄升書丹,并載各路指揮官官職和姓名。因后人將字涂為紅色,故俗稱“紅字碑”。 雷簡夫知雅州,因土家族領袖彭仕羲起兵,三司副使李參等安撫不能定,會雷簡夫往,至則督諸將進兵,筑明溪上下兩砦,據(jù)其險要,拓取五百余里,仕羲內附,簡夫以功擢三司監(jiān)鐵判官。 此記對研究本省少數(shù)民族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又更正了舊府縣志記載的內容,使失實300年之久的史事,得以澄清。 …[詳細]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
  普陀山潮音洞摩崖石刻位于舟山市普陀區(qū)普陀山鎮(zhèn),年代為明、清。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區(qū)內、龍灣之麓,距停車場僅200米!俺币舳础边@個名稱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聲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濤不絕,聲如觀音講經(jīng)說法,又如千僧誦經(jīng),妙響洗塵,故名。潮音洞為山石裂隙所成,從崖至腳高數(shù)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門,通明如天窗,潮水奔馳入洞,浪石相激,聲如轟雷。漲潮時倚巖俯視,仿若蛟騰足下,險怪百出,聲若雷鳴;晴天時洞內七彩霓虹閃現(xiàn),蔚為奇觀。是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明萬歷年間,抗倭將領在此樹立“禁止舍身燃指”碑。洞內石壁留有明代將軍徐景星、清代康熙帝…[詳細]
三洲巖摩崖石刻
  北宋—明德慶三洲巖摩崖石刻位于德慶縣九市鎮(zhèn)三洲巖洞內。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見。在原有174人次題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題,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題,大部分題刻見載于清光緒《德慶州志·金石》,因風雨侵蝕剝落及其它原因,現(xiàn)僅存86題。最早的為宋慶歷三年(1043年)轉運使馬尋與皇祐二年(1050年)祖無擇題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絳記載壯族首領儂智高攻打康州,熙寧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頤題名,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題名等石刻,現(xiàn)僅存南琴的題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僅存6題,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龔輝所題的“瑤華洞天”,明成化九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