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紹興市上虞百官鎮(zhèn)曹娥江西岸。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曹娥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縣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東移至西岸。今廟為民國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東。中軸線上有門樓、大殿、后殿、重樓;北軸線上有曹娥碑、雙檜亭、曹娥墓;南軸線上有山門、戲臺、土谷祠、東岳殿。殿內(nèi)枋柱雀替及門窗多為鏤空細雕,十分精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娥廟,早年又叫靈孝廟、孝女廟,是為彰揚東漢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處紀念性建筑。幾經(jīng)遷徙、擴建、修葺,奠定了現(xiàn)有廟宇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氣勢恢宏的建筑基調(diào)。
曹娥廟坐西朝東,背依鳳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石牌坊、飲酒亭、碑廊、雙檜亭、曹娥墓;中軸線為五開間,依次有:罩墻、御碑亭、山門、戲臺、正殿、曹府君祠;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山門、戲臺、土谷祠、沈公祠、戲臺、東岳殿、閻王殿。
曹娥廟近二千年的文化積淀厚重,藝術(shù)品位頗高,以雕刻、壁畫、楹聯(lián)和書法"四絕"飲譽海內(nèi)外。正殿是人們瞻仰、紀念孝女曹娥的主要場所,處于全廟中心,通高18米,面寬21米,進深25米,頂作硬山式,明間、次間為抬梁式梁架,梢間山墻為穿斗式構(gòu)筑。明間的四根金柱凈高15米,直徑0.6米,木質(zhì)堅硬若鐵,系購自南洋的銅操木.外翻的三道卷棚,既在結(jié)構(gòu)上為減柱造法提供了便利,增大了空間容量,同時又為游人進入角色創(chuàng)造了莊嚴肅穆的氛圍。
暖閣位于正殿中央,玲瓏剔透,富麗堂皇,有浩然之氣。暖閣原指供貴婦、小姐使用,為防寒而從大屋分隔出來的小居。古代官署大堂置案處下填底座,背設(shè)屏風,兩側(cè)安有隔扇的也叫暖閣。此暖閣通高6.5米,為三間六柱歇山重檐法式,屋面為黃色琉璃,上圓雕鐵拐李、漢鐘離、韓湘子等八仙人物,檐檁、額坊間以斗拱,金絲走邊,下置透雕花板數(shù)道,明間雙柱盤降龍兩條,左右對峙,聲雷目電,神態(tài)不凡。孝女曹娥鳳冠霞帔端坐其中,神采奕奕。
后殿又名曹府君祠、雙親殿,歷史上是供奉孝女曹娥父母雕像之所,郡守汪綱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宋理宗敕封曹娥父母為"和應(yīng)侯"和"慶善夫人"。
后殿的結(jié)構(gòu)與正殿基本相似,只是二十二扇朱漆大門厚重嚴實,別具神韻。明間為三關(guān)六門,次間、梢間均作二關(guān)四門。門上部格心嵌框圓潤工巧;下部中窗、裙板浮雕滿布、細膩傳神。特別是明間中窗花板,雕刻突破取材傳統(tǒng)的俗套,另辟蹊徑,引唐詩入畫,反映了工匠扎實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長度尚將曹娥孝跡上報朝廷表為孝女,并為之立碑。碑文由邯鄲書寫。此碑早年散失。
東晉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廟書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此碑絹本手跡現(xiàn)存遼寧博物館,上有梁代徐僧權(quán)、滿騫、懷充等人題名,還有韓愈、宋高宗等人題款。
現(xiàn)存的曹娥碑系在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女婿蔡卞重書。此碑高2.3米,寬1米,為行楷體,筆力遒勁,流暢爽利,在我國書法史上較高的地位。已歷千年,彌足珍貴。
雙檜亭是舊時達官貴人在曹娥墓前舉行祭祀儀式的廳堂,郡守汪綱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因落成后亭前植有兩棵檜樹而名。最初"雙檜亭"三字匾由著名書家張即之手書。
2013年5月,國務(wù)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曹娥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
15.00元
開放時間
08:00~17:00
景點位置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外環(huán)南路孝女廟村
蒿壩村:蒿壩村…… 蒿壩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