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石遺址位于遼寧省綏中縣,瀕臨渤海灣。
民間傳說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聳立著的一組自然礁石,即一組海蝕柱。1982年4月,錦州市文物普查隊在“姜女石”附近的海岸發(fā)現(xiàn)了石碑地、黑山頭、瓦子地、大金蘭絲屯等遺址,以后又調(diào)查了止錨灣和周家南山遺址。1983年12月,省文化廳、省博物館組織專人復查,確認了石碑地遺址是秦漢時期的高臺建筑群址,并于1984年4月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黑山頭遺址進行清理,對石碑地遺址進行了試探性發(fā)掘。“姜女石”海岸及其附近的6處秦漢遺址,以石碑地建筑群址規(guī)模最大,時代較早,另幾處遺址也都不晚于西漢前期。
石碑地遺址南北長500余米、東西260多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建有宮墻。南端中心為一座多級的夯土高臺,高8米,臺基坐北面南向海,東西兩側(cè)及背面有夯土建筑基址。石碑地高大的夯土臺和密集的建筑遺址,正對著海中的“姜女石”,其中最大的一塊高出海面24米,根基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南北長約11米、東西寬8米左右,黑色。在這個海蝕柱海底的北側(cè),堆放著一些大型的白色河光石,這類河光石不見于附近海域,可能是古人有意放置的。
根據(jù)《史記》的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探沂T!薄稘h書》記載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行自泰山,復東巡海上,至碣石。自遼西歷北邊九原,歸于甘泉!蔽姆f注曰:碣石“在遼西縣,此石著海旁”。今山海關(guān)附近地區(qū),在西漢時期屬遼西郡,“姜女石”的地理環(huán)境、外觀形狀等都與史籍所記的碣石十分近似。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北征三郡烏桓回師的途中,曾有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敝,所以可以推測,“姜女石”應是秦皇漢武時期的碣石。
石碑地遺址出土了夔紋大瓦當、變形夔紋半瓦當和巨型空心磚等,并發(fā)現(xiàn)有規(guī)模宏偉的高臺多級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板筑夯基,這些工程都不是依靠一般郡縣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應是皇家的建筑,因此,如果我們推斷“姜女石”就是文獻中的碣石無誤,那么石碑地遺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東巡時的行宮。
黑山頭遺址地勢高敞,是伸向海中的仰角,有建筑遺址3組,分布于不同高度的三個平面上,是一處多級臺基的高山建筑,這組建筑群很可能是漢武帝東巡碣石的“望海臺”。(國家文物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