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古稱渝水、龍川、白狼水,遼代以后改稱凌河(靈河)、大凌河。全長398公里,大小支系縱橫交錯,主脈貫穿遼西,東南匯入渤海。其沿流經過,山川壯麗,物產豐饒,舟輯之利,滋養(yǎng)之功,載在史籍。是東北最為古老和最負盛譽的水系之一,10萬年前已有“鴿子洞人”在此休養(yǎng)生息,與老哈河、西拉木倫河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紅山文化、三燕文化和遼文化,清代朝陽詩人沈芝先生曾把它比作東北的“黃河”。大凌河又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征討烏恒、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凌河谷為行軍主道。自古以來,九曲凌河就是一道風景長廊,尤其是鳳凰山腳下,山環(huán)水繞,負陰抱陽,虎踞龍盤,素來為“福德之地”,慕容鮮卑曾在此修筑和龍宮和龍騰苑,引水入宮,成為大凌河開發(fā)史上的一塊豐碑。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古老的大凌河日新月異,今天更加秀美。
自2002年至今,朝陽市委、市政府投放巨資,對鳳凰山腳下的城區(qū)河段進行了空前的大規(guī)模治理,從而給這條哺育遼西人民的“龍脈”嵌入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打造出一座園林式城市。治理后的大凌河,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兩岸長堤浩蕩,密林豐草,曲徑通幽;堤下碧波萬頃,塔影嵐光,鷗鳥翔集。駐足于岸邊,放眼望去,遠山橫黛,煙波浩淼,湖光與山色交相輝映,古城與凌水相得益彰,正可謂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樓在樹中、人在綠中,是探尋紅山文化源頭、飽覽大凌河勝景、享受綠色都市文明的必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