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提花洲書院,也許知道的并不多,因為它畢竟沒有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等中國古代四大書院聲名顯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則人們一定會耳熟能詳,花洲書院雖在名氣上不能和四大書院相比,但也是我國古代很有影響的高等教育機構。
書院創(chuàng)始
花洲書院始建于宋代慶歷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chuàng)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并在書院東側創(chuàng)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筑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謫知鄧州,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huán)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于是在百忙中謀劃,創(chuàng)辦花洲書院。并且,公余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文運大振。范仲淹的兒子、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范純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的韓維,均“從師范仲淹學于花洲書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跡。作詩云:“范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游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保ā渡焦仍娮•百花洲雜題》)
花洲書院,便是《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出河南省鄧州市城區(qū),向東南行不遠,便可見一處竹柏掩映、亭臺錯落的園林式建筑,這便是當年范仲淹知守鄧州時創(chuàng)建的花洲書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蘇吳縣人,慶歷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慶歷新政”失敗,悲憤之余,乃-皇帝,自請守鄧;次年,以給事中、資政殿學士身份來到鄧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鄧州,范仲淹大顯身手,他重教化,輕刑罰,廢苛稅,倡農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荊州,而鄧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綿延數(shù)里,跪道挽留。仲淹為民情所動,終不忍行,遂-皇帝,懇請留鄧,皇帝也只好特許。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飲酒攬勝或者講學會友,“七里河邊帶月歸,百花洲上嘯生風”,
“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歸”,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嚴肅模樣,或擊鼓高歌,或迎風長嘯,頗有點放浪形骸。同時,他還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書院,常于書院內執(zhí)經(jīng)講學,為廣大學子傳道授業(yè)解惑。書院內,講經(jīng)者娓娓道來,聽課者如沐春風,這座書院,便是如今的花洲書院。
當初與范仲淹一同貶官的,還有其摯友騰子京。騰子京貶官岳陽后,重修了江南名樓———岳陽樓。新樓落成,騰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懇請其為岳陽樓作記。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辭,開始對照岳陽樓文圖,反復揣摩,釀醞文稿。
慶歷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書院的春風堂前,揮筆寫下《岳陽樓記》。而花洲書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陽樓記》,從此成為天下文人雅士憑吊景仰的一處文化圣地。
花洲書院自范仲淹以來,花洲書院屢遭戰(zhàn)火焚毀,又歷經(jīng)修葺,同時又因其風景優(yōu)美,故而名列鄧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書院內既有《岳陽樓記》的誕生地春風堂,又有聳立秋水之上的“覽秀亭”;既有小巧別致、全國僅見的泮池、狀元橋,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進書院,但見亭臺樓榭錯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為江南園林風格。書院外的城墻上,古柏森然,春風閣、文昌閣掩映其間;書院正門前,一橋橫跨城河兩岸,橋上長虹臥波,橋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這座千年書院的雅致景色。
2019年10月7日,花洲書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人民東路
類型:古跡
電話:0377-62365586
開放時間:
8:00-17:30
門票:30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