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在北京市北面約125公里處,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隘,是北京通往內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位于密云縣與河北省灤平縣之間。其背依盤龍、臥虎二山,南接青風、疊翠二嶺。潮河由北向南穿關而過。敵樓屹立在山巔,長城騰飛過潮河,似一條紐帶把兩山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長城腳下的三座水門橫跨在潮河之上,古北口關城及其水門,使這里的長城更具特點。
古北口自古就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曾因關西南有臥虎山而稱為“虎北口”。在唐代稱為“虎白口”,曾設東軍、北口二守護衛(wèi)。五代時為戰(zhàn)場,宋代是使臣出遼必經之地。金代稱留斡嶺,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建鐵門關。元代為大都(北京)至上都(內蒙)的必經之地。明初在這里設立千戶所,以后又升格為古北口路,管轄附近的15個關口,派重兵嚴加把守。古北口一帶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559年)就修有長城,那是北齊政權從今大同市附近修到渤海長達1500公里長城的中間一段。不過那時的長城工程簡陋,墻體多用黃土夯筑,經過久遠年代的風雨剝蝕,如今已蹤跡難覓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古北口長城均為明代所修。
古北口村:古北口村 來到古北口鎮(zhèn)古北口村,在村南緊鄰出關處的隧道旁,一座四米高用行楷鏤金大字寫著“古御道”的仿古牌樓,格外顯眼。沿牌樓望去,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一條四米寬用青石板鋪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龍山深處。村支部書記宋立濱介紹說,起初這條古御道是1682年清康熙出關時修建的,如今為了重塑邊塞文化、發(fā)展休閑經濟,鎮(zhèn)里參照當年的歷史文獻對其進行了復古改造,整條御道寬4…… 古北口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