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石窟寺位于封龍山南坡,約創(chuàng)于北齊時期,北宋時達(dá)到一定規(guī)模。原是一處寺院,有殿宇、禪房十余間。現(xiàn)房舍全無,僅存三處石窟。近年建了一座廊不是廊,房不是房的建筑,擋雨不遮風(fēng),也算是一種保護(hù)。仔細(xì)觀察,在巖壁上尚存一些凹槽,大概是當(dāng)年立柱搭梁之處。
開鑿于南北朝時期北齊的,是最西邊的三世佛(三號洞),正中為觀世音像,左為騎坐大象的普賢菩薩,右為騎坐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只是文殊、普賢二菩薩像也未躲過“文革”之劫,均被砸毀,現(xiàn)僅存大象、獅子的殘片,后將殘片與水泥混合修復(fù),但工藝實難恭維,粘貼在水泥墩上的殘片還是值得觀賞、探究的,由此尚能想象其完整狀態(tài)的精美。
周圍洞壁上刻滿小佛像,觀音菩薩背光之后原有十八羅漢雕像,現(xiàn)僅存二尊羅漢。中間的千佛洞(二號洞)建造于唐代,內(nèi)供三世佛,洞里雕刻著958個小佛,造型各異,非常精美。有些佛像被撬下盜走了。心痛之余,感慨文物保護(hù)至今還需加強(qiáng),直至我們離開,一直沒有看到工作人員出現(xiàn),大概是下夜班回去休息了,因為在石窟里我看到了一張床。東邊是大臥佛(一號洞)建造于宋代,為一尊臥佛像,表示釋迎牟尼涅磐。只可惜目前為鐵柵欄所困,有礙觀瞻。此亦可謂“破壞性保護(hù)”,包括每個石窟門口的鐵柵欄,如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