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創(chuàng)年代不詳。寺院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F存正殿,東、西廂房,占地面積約465平方米。
正殿建于石砌臺基之上,臺基高0.3米。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椽歇山頂。殿內梁架四椽檐栿通搭,后槽位置加了根內柱,栿上承平梁,平梁之上蜀柱、叉手承脊槫,轉角鋪作由昂之上再施“由昂”的“重由昂”做法,是典型宋代早期做法。柱頭不施普拍枋、闌額不出頭和斜搭在撩風槫與下平槫結點上的大角梁,仍保存了唐代的手法。四椽袱貫通前后檐外制成華栱;檐下轉角處為單杪三下昂,昂嘴均呈長尖琴面狀;所有乳栿最終都壓在真昂之上。大殿內明間上裝有平綦,上面有精美的動物圖案,色澤鮮明。
碧云寺分上院、中院和下院三部分。碧者,綠也。因廟院內下院有古槐一株,高五丈多,其粗十四人手搭手方可合抱,從春到秋,遮天蔽日,滿樹碧綠。中院有巨柏五株,挺拔蒼翠,終年碧綠。云者,指廟宇建筑結構布局嚴謹,手法蒼古。從遠處看,整個廟宇呈繁體的“云”字。正殿為云字頭上一橫,引路及石階為雨中之一豎,地藏殿與西廂房為雨左邊之一豎,上院矮墻與東邊關圣殿與西廂房為雨之橫折豎,引路兩邊之四株巨柏為雨中之四點;中院南邊石階東側的巨柏為云之一點;中院南邊矮墻為云之點下一橫;下院西邊的送子觀音殿與舞臺與耳房為云之橫下之撇折;廟門為云之最后一點。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繁體“云”字,定睛看著這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我為我們古代先輩的獨特創(chuàng)造贊嘆不已。
碧云寺上院有正殿三間,為木質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開間較大,出檐深遠,檐下斗拱疏朗,規(guī)制嚴謹,角柱升起,檐角翹起緩和,給人以雄壯穩(wěn)定之感。四椽袱貫通前后檐外制成華拱,梁架結構規(guī)整緊湊。正殿內正中為地藏菩薩像,慈眉善目,凝視遠方。西邊為老子,東邊為孔子,又稱“三教堂”。東西神臺上立著十八羅漢像。西南角上有一和尚像,傳說是建廟老僧的包骨像。正殿頂棚繪有壁畫,隱約可辨“喜鵲登梅”、“麒麟獻瑞”、“龍鳳呈祥”、“百花爭春”,線條流暢,莊重典雅,神形兼?zhèn)洌妓嚫叱P畫傳神,給后人留下了五代時期社會的審美觀念,體現了它珍貴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