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xiāng)大坑口村。龍川胡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祠內裝飾以各類木雕為主,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稱,龍川也是原國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發(fā)跡地--績溪,績溪古屬徽州,文風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龍川胡氏宗祠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紅頂商人胡光鏞的族祠,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進,占地總面積1271平方米,以山帶水,氣勢飛動,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之稱,有關專家贊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龍川胡氏宗祠前是一個約100平方米的廣場,房屋場基和廣場的場地、階揮、欄桿全用清一色的花崗石砌成。前進是座22米寬的高大門樓,門樓前后兩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結構嚴謹,布局勻稱。方梁梁面雕刻精致圖案,中間前一根為"九獅滾球遍地錦",后一根是"九龍戲珠滿天星"。兩旁木梁雕刻均為戲文人物。門樓后面為天井,也是用花崗石鋪成。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銜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東西兩廊和前中兩進的南北房檐。過天井是中進,為祠堂正廳。由14根圍粗達166厘米的銀杏樹圓柱架著大小19根冬瓜梁構成。每根屋梁兩端皆配有橢圓形梁托,梁托上雕有彩云、飄帶,中間分別樓成龍、鳳、獅、虎。梁間懸掛層層云朵,楔上鑲嵌片片花雕,連梁鉤(掛燈用)都襯以刻有蟋龍、孔雀、水仙花、萬年青等動植物形象的鉤托。正廳兩側各為高達丈余的落地窗門,每扇窗上截有鏤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內容以荷為主體,間以水禽。正廳上首也是一排落地窗門,花雕畫面以鹿為中心,襯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后進是寢室,上下兩檔,中隔一個狹長的天井。寢室窗門雕刻的全是花瓶,采用浮雕和淺刻技法。窗門中間的小片花板上,分別樓刻著八仙道具、文房四寶、書案畫卷、圓椅條桌等,小巧玲瓏,立體感強。據歷史記載,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涌诖迩坝旋堩毶,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故稱龍川,后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為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龍川胡氏宗祠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統(tǒng)宗,維護宗族的建宗法制的產物。對現(xiàn)今說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義,但它的木雕藝術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歷史文物來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獨樹一幟,形成自有的藝術風格,可謂木雕藝術的一顆"明珠","古祠一絕"的含義也就在其中。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