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營廟位于陜西省韓城市金城辦金城大街北段西側(cè)。
金兵入陜,駐兵于此,共設(shè)五營,此為北營,故名之。廟為金代所建。戲樓亦初建于金,經(jīng)歷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額枋,覆盆式柱礎(chǔ)等早期形體。枋額及斗拱等部構(gòu)架多為清代重修所改制。
北營廟為主祀關(guān)帝的廟宇,坐北面南,總面積1160平方米,現(xiàn)存主體建筑過殿、獻殿、寢殿、戲樓,附屬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東廂房和北房,布局緊湊,戲樓木雕極為華麗,為元代遺存。主體建筑,前后獻殿、寢殿通連,形成一體。前獻殿,單檐卷棚懸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兩椽栿。面闊五間,進深3.75米,當心間3.50米,次間3.30米,稍間3.25米。后獻殿,單檐硬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闊五間,明次間面闊與前獻殿相同,稍間與次間相同。寢殿,單檐歇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斗栱五鋪作,出雙抄,重栱計心造,前檐柱頭是一根通長的柱額,額下作綽幕枋,殿內(nèi)金柱前后各一排共8根。面闊前三后五間,總進深11.15米。前當心間5.70米,次間5.20米,后當心間3.40米,次間3.30米,稍間3.00米。
后獻殿當心間中懸有鏤雕華帶、貼金字豎匾一方,中題“忠義”兩個楷書大字,上下款題:“雍正歲次乙巳(1725年)季秋之吉;張族四甲仝獻!睂嫬I后當心間額亦懸鏤雕華帶貼金字豎匾一方,中題“圣殿”兩個楷書大字,上下款題:“康熙歲次戊戌(1718年)夏四月之吉,高族敬獻;馬邑縣知縣社人高堅書。”殿內(nèi)西稍間前立有《歷代名醫(yī)之圖》碑一通。
寢殿之西,為一座單檐硬山頂布筒瓦殿宇,面闊三間。其西側(cè)有道院,現(xiàn)存東廂房四間和北房五間,西房二間。
戲樓在廟院之南,殿宇之前。北向,單檐歇山頂,抬梁分心式,四椽栿。前檐兩柱方形,上置方額,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栱,共五攢,轉(zhuǎn)角斗栱五鋪作出雙抄,補間鋪作中三攢為雙昂如意華斗栱,斗栱間前飾木山,背封面有繪畫,斗栱平枋下各飾以垂花,垂柱間飾以透雕二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布滿空間。又兩翹角檐下各飾以垂花。大額及其立、平枋豎面分別浮雕以亭閣橋梁,仙人騎獸,香鼎寶器,鳳飛云天。額頭貼飾浮雕獅頭,兩山墻上斗栱間磚封面有繪畫。整個裝飾集浮雕、透雕、繪畫于一體,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價值。
2006年北營廟作為元代的古建筑,被國務(wù)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城街道:金城街道辦事處地處韓城市城區(qū),108國道、西韓鐵路橫貫?zāi)媳,轄區(qū)盛產(chǎn)果、椒、糧、菜,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全辦共轄27個行政村,5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114個村民小組,8213戶,60038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31811,城市人口28227人,共有耕地面積33475畝,2007年底,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達到5.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總值達到11354萬元,比上…… 金城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