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寺塔建于明代。位于大荔縣城東17.5公里處的朝邑鎮(zhèn)大寨子村東古黃河西岸上,地理坐標為東徑110°06′,北緯34°47′。塔,原為朝邑縣十二景觀之一,亦是金龍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之一。西與岱祠相臨,后因寺毀唯留其塔孤立曠野。為了保護方便,于1962年擴入岱祠內(nèi)。
該塔始建于唐貞觀元年(627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地震倒毀,明未重建。
塔,八角七層,密檐式磚構(gòu)建筑,高約25米。塔身從下至上高廣均逐層遞減,愈上愈促,每層迭澀出檐。底層周長28.4米,直徑9.1米。每邊長3.56米,出檐邊長4.13米,檐出0.77米。外檐下角有磚雕轉(zhuǎn)角斗栱,各邊中有補間鋪作二朵。底層?xùn)|向有出入大門(木門已無存),磚券門高1.90米,寬0.94米,壁厚2.88米。內(nèi)西壁有龕洞,高1.08米,寬0.79米,深0.65米;南北龕洞相同,高0.92米,寬0.53米,深0.36米。從二層至第七層,每層?xùn)|、西、南、北四方各筑一小券門,用以遠眺四方。塔外檐除第二層和第七層無斗栱裝飾外,其余三、四、五、六層都雕飾轉(zhuǎn)角斗栱及垂花柱,又每邊各有補間鋪作一朵。塔剎為饅頭狀,亦用磚筑。塔內(nèi)西北角2.30米高處開始筑臺階(下部原有木梯,今已無存),梯寬0.60米,游人可沿其周轉(zhuǎn)而上至頂層。中有天井,可上下相望。
塔位居金龍寺內(nèi)西北角最高處,登臨覽眺,則見西枕華原,東揖中條山,北鐮山,南視雄姿華峰,左右環(huán)視黃、洛、渭等山水名勝盡收眼底。
朝邑鎮(zhèn):朝邑鎮(zhèn)位于大荔縣城東14.8公里處。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89個村民小組,34個省、市、縣駐朝單位,總?cè)丝?3979人。耕地3.2萬畝,土地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yōu)越。 朝邑鎮(zhèn)原為朝邑縣舊址,歷史悠久,據(jù)《朝邑縣志》所載,朝邑一名始于西魏大統(tǒng)六年(公元540年),已有1 400多年歷史。1958年大朝并縣后,朝邑縣城改為鎮(zhèn),后為朝邑公社…… 朝邑鎮(zhèn)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