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亭位于嘉禾縣泮頭鄉(xiāng)小街田村西面約500米處,系中共嘉禾南區(qū)支部活動舊址之一。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由小街田村人蕭覃蔭等人倡建。南薰亭為石木結(jié)構(gòu),坐南朝北,呈長方形,亭長10.1米,寬5.6米,建筑面積為56.6平方米。東西面山墻為石材砌筑,結(jié)構(gòu)簡單。山墻面頂部為寶葫蘆,兩邊裝飾以魚吻,門上楷體陰刻“南薰亭”三字匾額,皆少一筆畫,由蕭覃蔭進士親筆題寫。南北面無墻體,只砌40公分高的條石供路人歇息之用。亭北面墻排列石刻碑文兩塊,一塊為敘事碑,一塊為捐款姓名等。整個建筑為典型的湘南路亭風格。原南薰亭殘損嚴重,只剩下骨架及石材等,2008年縣文物管理所對其進行了重建,由原址平行移到公路上面,恢復了其原貌及風格。2009年以嘉政發(fā)4號文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元月以湘政函21號文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薰亭原是桂、嘉、藍通衢之關(guān)隘,也是桂陽、嘉禾人赴粵挑鹽的必經(jīng)之地,過往行人常年絡繹不絕,亭內(nèi)除有人施茶外,還設(shè)有小賣攤等。拔貢蕭覃蔭為亭敘文:“聞之泰西各國,往來孔道,無所謂亭,何者其平也,如砥其軌也,以鐵其行也……我邑居五嶺之麓,多山獻,而少平原,上如登天,下如地壑,曲直迂回,不可里計。行路難,一曲古人所累欷也。夫西人健游,不憚險遠,即婦人女子往往動足數(shù)萬里,外故胸臆,日以見聞,日以博實業(yè),日以盛而國家因之日富且強,至于華人筋脆骨軟者,十有九矣,非與以勞苦而淬厲之,將何以立人假千步一止,百步一息,可坐可臥是益增其疲苶,愛之適害之矣,然則以理與勢論皆可以不亭乎是,又不然路之有亭,其例古矣……”
此亭也是開國上將蕭克將軍一生難忘的地方。蕭克將軍小時就讀于同善高小(今為同善中學),每天必經(jīng)南薰亭,這里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后來,蕭克參加革命,這里便成了他們從事革命活動的秘密場所。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回來的黃益善、蕭克、何輔漢等在嘉禾建立了“中共嘉禾南區(qū)支部”,共九名黨員,領(lǐng)導南區(qū)的地下革命,南薰亭便成了他們召開各種秘密會議和接頭的聯(lián)絡點。1928年,蕭克率南區(qū)支部的三名成員在南薰亭秘密匯合后趕赴宜章組織成立農(nóng)民革命武裝,南薰亭也因此成了蕭克將軍走上革命征途的一個里程碑。
蕭克 (1907- 2008 )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事學院院長兼第一政委。 湖南省嘉禾縣人,1907年7月14日生于嘉禾縣泮頭鄉(xiāng)一個書香門第家庭。自幼受到古文訓練,打下語言文學功底,養(yǎng)成心正、身正、紙正、筆正的書寫習慣。7歲入私塾。1920年入高小。1923年考入縣甲種師范。受到共產(chǎn)黨員教師的教育,加入中國國民黨,投身國民…… 蕭克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