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護生寺,原名護生庵,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城約5華里,地形平坦,車輛可直達寺前。
護生寺,始建于明朝(1368年),開山始祖為成與和尚。據說成與和尚出家前是個福建木材商人,有一次,他的木排泊在林崗壩湘江河上等水,晚上聽見岸上有雞鳴狗吠之聲,似有人村,而白天并沒有發(fā)現村舍,岸上是一片荒地、沙灘,荊棘叢生。一連幾個晚上都是這樣,商人甚感奇怪,于是上岸認真察看,發(fā)現這里是塊風水寶地,后山連綿起伏延伸而來,臨水而止;河灘兩側,山峰突起,如鐘似鼓,分明是左右護衛(wèi);寬闊澄碧的湘江河,宛若長龍蜿蜒而過;前山崗巒簇擁,中案朝拱。相傳,每逢春夏大雨之時,水漲沙灘高,從不會被大水所沖淹。他想如能在此建寺庵誦經,真是自己的造化,也是一方百姓的福德因緣。于是商人向菩薩祈禱,此次若能一帆風順則捐資建寺庵,并出家侍佛。幾天后,木排順風順水,直達南昌,并高價出售,令他驚喜的是,木排賣掉一層,又從水中浮起一層,因而大賺一筆,回到林崗壩,立即興建寺庵,取名護生庵,乃祈求菩薩保護眾生之意。
清朝順治年間,當代高僧玉琳國師的嗣法門徒閑谷大師應會昌知縣的邀請,來寺駐錫-,并修茸擴建。寺廟座西朝東,磚木結構,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祖師殿、地藏殿、鐘鼓樓、僧寮等大小殿堂80余間,占地面積約8畝并有谷田20多畝,放生魚塘4口,建筑精巧,規(guī)模宏大,寺產豐饒,在本縣實屬罕見。
“文革”期間,古寺也難逃浩劫,寺內菩薩被毀,香火斷絕,寺院荒蕪,成為縣農場和良種場的用地及用房。古寺經歷劫難后,1988年,因某單位興建辦公樓,把這一所千年古寺毀于一旦,只留下隨處可見的石墩、石門、石窗,向人們默默地展示古寺的興衰。
1977年,經省、縣主管部門的批準,古寺成為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由釋繼法法師出任住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