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跳傘塔,建于1942年,又名重慶跳傘塔,位于現(xiàn)重慶市渝中區(qū)大田灣體育場內(nèi)。
1941年4月4日,在重慶成立的中國滑翔總會,決定建立陪都跳傘塔以培養(yǎng)空軍,促進航空建設,發(fā)展國民體育,普及青少年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在當時,陪都跳傘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與世界各國有數(shù)之跳傘塔相媲美,因而它不僅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流的跳傘塔。盡管年代久遠,它已經(jīng)不能適應跳傘運動的發(fā)展,但它曾作為中國和亞洲第一座跳傘塔,又培養(yǎng)過眾多的優(yōu)秀運動員,其功績將記載我國體育運動的史冊。
相關數(shù)據(jù)
投資50萬元,由上海基泰工程公司主持,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楊廷寶先生設計,陶馥記營造公司承建。
該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呈圓錐形。塔通高38米,實際跳距28米,地平至鋼臂處35米,頂部直徑1.52米,底部直徑3.35米,下部周長13米。
三個跳傘鋼架向外張開時,象鋼鐵巨人,擁抱藍天,十分壯觀。
興建背景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940年9月又定為陪都,重慶迅速發(fā)展成為戰(zhàn)時大后方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而聞名于世,因此,也就成為日機戰(zhàn)略轟炸的首要目標。中國空軍經(jīng)過淞滬作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的廝殺后,損失慘重,1940年中國空軍飛機只剩下100余架,而駐守重慶的空軍僅占四分之一,積極防空力量薄弱,因而在重慶組建跳傘隊伍,加強空軍建設成為緊迫的任務。為強化防空,推行滑翔運動以補助空軍,1941年4月4日,在重慶成立了中國滑翔總會(各省設分會),蔣介石親自兼任會長,典禮當天舉行了滑翔表演。中國滑翔總會成立后,以培養(yǎng)空軍干部,促進航空建設,發(fā)展國民體育,普及青年教育為宗旨。為促進民眾航空興趣,增強國防意識,滑翔總會于6月在北碚即開始勘測修建第一個滑翔機場。與此同時,滑翔總會常務理事長、航委會副主任、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負責籌建陪都跳傘塔。
1942年4月4日,我國第一座跳傘塔在重慶兩路口建成,并隆重地舉行了慶祝跳傘塔落成暨“開塔典禮”。落成典禮與中國滑翔總會成立周年紀念大會于下午3時在兩路口合并舉行,到會的有白崇禧、張治中、谷正綱、于右任等500余人。大會主席陳立夫致詞后,由于右任開啟塔門,他把傘塔的門打開后,即回首揮臂高呼:“塔門已經(jīng)開了,請全國青年上去吧!”在群情振奮,掌聲雷動中,陳立夫率先進入塔內(nèi),登上頂端平臺,首批上塔人員從上面扔下許多木制滑翔機模型,以及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降落傘;滑翔總會干事郝更生首先進行跳傘表演,由于狂風驟起,原定的少年專場跳傘表演等項目只好取消,但大會組織者決定,三天之內(nèi),全市市民均可免費上塔參觀和嘗試跳傘。
為慶祝跳傘塔落成,陳立夫親自撰寫了《陪都跳傘塔記》一文,命人鐫刻于石碑上,豎立于塔下,以資紀念。石碑高117厘米,寬57厘米,厚13厘米,豎行、楷書、陰刻。
使用情況
陪都跳傘塔建成后,為抗戰(zhàn)時期培養(yǎng)飛行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訓練場所。但以后由于每次跳傘收大洋一元,票價昂貴,一般青少年望而卻步,因此,跳傘運動并沒有得到普及。
重慶解放后,在賀龍同志的親切關懷下,重慶的跳傘運動蓬勃發(fā)展,1954年并在大田灣體育場建立了重慶市跳傘學校,開展航空跳傘活動,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批優(yōu)秀的跳傘運動員。有關部門對跳傘塔也進行了多次維修,現(xiàn)該塔仍矗立于大田灣體育場內(nèi),保存完好。2000年9月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