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山旅游區(qū)AAAA免費 神光山,海拔360米,山高100米,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為歷代文人墨客暢游之地。每年重陽節(jié)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歲月推移,朝代更迭,原有的寺廟亭塔經(jīng)受風雨侵蝕而廢壞。八十年代,山南的墨池及石古大王、白沙大王、三山大王等廟壇,或經(jīng)修葺,或經(jīng)重建,均復原如初。神光寺及其它古跡僅剩遺址。1984年,泰籍華人、泰國龍福寺住持彰慈大師石善光倡議并為首募建神光寺,現(xiàn)已竣工……[詳細] |
熙和灣客鄉(xiāng)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園位于興寧市永和鎮(zhèn)藍排村,是一個以客家文化為主題,集旅游、休閑、體育、度假綜合性產(chǎn)業(yè)園區(qū)。按“一心、二態(tài)、三性、四版塊、五個一”之理念打造!耙恍摹奔匆钥图一粑幕癁橹行,建設“三百”文化長廊,以一亭、一姓、一燈為組團建造百亭、百姓、百燈!岸B(tài)”即動靜態(tài)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叭浴奔刺厣浴⑽幕、娛樂性,以客家花燈為特色,以客家文化為主題!八陌鎵K”即建造新客居、客……[詳細] |
棣華圍(刁萃豐)免費 棣華圍,又稱刁萃豐,位于廣東省興寧市刁坊鎮(zhèn)周興村,于民國三年(1914年)春動工,歷經(jīng)8載,耗資18萬兩白銀建成,為三堂四橫一枕杠四角圍龍屋,分布面積103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闊99.4米,進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積6183.6平方米。全屋16個廳,274個房間,有“住不盡刁萃豐的屋”的說法。2009年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興寧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詳細] |
興寧文峰塔免費 文峰塔位于興寧市寧新街道辦事處文星村長陂嶺。興寧文峰塔建設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已有200多年歷史。相傳建塔前,興寧近三十年未占科甲,縣令仲子履認為山川文氣不足,倡導主持興建此塔以興文風。文峰塔正門朝北,塔分十層,高三十八點六米,一說通高四十五點八米。塔基面積一百五十平方米,第一、二層方形,以上八角形,頂部葫蘆形。每層墻體均有方形、扇形、拱形等不同形狀的塔孔。興寧文峰塔塔梯為壁內(nèi)折上式,各……[詳細] |
興寧古城墻免費 興寧古城墻位于梅州市興寧市興田街道辦事處。史料記載,明成化三年(1467年)冬,興寧知縣秦宏奏報朝廷核準重建縣城,改土垣為磚城,翌年夏建成。城高1.85丈、周長626丈、雉堞903個,環(huán)城掘濠,深0.7丈、寬2丈。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個城門樓,并更名東門為平遠門,西門為阜成門,南門為迎薰門,北門為拱辰門,F(xiàn)存興寧古城墻絕大部分為明成化年間所建。建國初期,城門、城墻仍保存完整,1958年后……[詳細] |
興寧九廳十八井免費 “九廳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種典型代表(土樓、九廳十八井、圍龍屋)之一,廣泛分布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客家地區(qū),是客家人結合北方庭院建筑,適應南方多雨潮濕氣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廳與庭院相結合而構建的大型民居建筑。興寧九廳十八井,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寧新街道辦東風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歷史。坐北朝南,為三堂六橫三圍的圍龍屋,是興寧縣境內(nèi)最老古建筑。屋內(nèi)九個……[詳細] |
興寧學宮免費 興寧學宮坐落于興寧城興民中學內(nèi),建于明成化年間,一直是當?shù)氐淖罡邔W府。清末廢科舉后,學宮改建成興民小學,著名愛國志士丘逢甲任首任校長,后興寧縣立中學也設于此。1925年,-率領黃埔軍校學生東征時,曾在學宮內(nèi)設指揮部。學宮至今保留清同治年間重修的多處古建筑,如大成殿、尊經(jīng)閣、東西廡、泮池、欞星門等,占地600平方米的大成殿,殿內(nèi)“萬世師表”匾額為康熙手書。1962年,學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興寧……[詳細] |
月形山鄉(xiāng)村旅游區(qū)位于興寧市徑南鎮(zhèn)東升村,在月形山森林公園基礎上升級擴展而成。該旅游區(qū)以月形山森林公園為主心軸,串聯(lián)起東山寺、古官廳、李花坡等特色景點![詳細] |
鴻源生態(tài)園是為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推行國民休閑旅游計劃,落實梅州市委市府建設“四個梅州”和興寧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三市”發(fā)展戰(zhàn)略,為加快我市旅游事業(yè)發(fā)展,興寧市委、市政府重點扶持開發(fā)建設的適應大眾需求的“農(nóng)家樂”、“鄉(xiāng)村旅游”項目,它與梅州的雁南飛、本市的神光山、合水等旅游區(qū)連成一線,將更能吸引港澳同胞、珠三角、粵東、贛閩周邊游客和本地群眾前來參觀、休閑、娛樂、度假,是都市人體驗“返璞歸真、回歸自然……[詳細] |
興寧拱辰門免費 興寧拱辰門為古城北門。城門上 書----“拱辰門”,城門外護城河上有鐵制吊橋。興寧明代古城墻坐落于如今的興寧市興城鎮(zhèn)北門,據(jù)史料記載,明成化三年冬天(1467年),興寧知縣秦宏奏報朝廷核準重建縣城,改土垣為磚城,于第二年夏天建成。古城墻分為西北城墻、東北城墻、東南城墻及西城墻,總長1264米,城高1.85丈、周長626丈、雉堞903個,環(huán)城掘濠,深0.7丈、寬2丈。在嘉靖四年(1525年),加建四……[詳細] |
清興寧兩海會館俗稱潮州會館。位于興寧市城內(nèi)河背街,建于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明清時期,寧江河是水路運輸樞紐,上通東江、下達韓江,花舫、漁船、貨艇往來熙攘,絡繹不絕。西河背一帶碼頭、商店、歌伎院、白汲樓生意興隆。當年在興寧經(jīng)商的潮汕人從潮州等運來材料,由潮州工匠在西河背河灘上建造了具有潮州風格的、秀麗玲瓏的潮州會館。會館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從正門進去,各進建筑和庭院向縱深依次排……[詳細] |
劉氏總祠。劉氏總祠位于廣東省興寧市黃陂鎮(zhèn)聯(lián)豐村榕樹下,坐東向西,是入粵始祖開七公裔孫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為紀念祖宗而建筑的祠堂,后又由粵、桂、閩、贛四省族賢合力經(jīng)二十年時間擴建成具有鮮明客家特色的大總祠。建造之前得明代風水宗師劉伯溫指點擇地,祠堂為正寅山座向,上、中、下三堂三線三分金之“金蟹游江”風水寶地。祠下裔孫繁衍四海、人才輩出。雖經(jīng)歷三百余年風雨滄桑,至今仍留有鎮(zhèn)祠之寶“劉氏總……[詳細] |
春芝樓:位于黃陂鎮(zhèn)中心村凌角塘,始建于清咸豐年間,由葉氏二十世春華(號偉堂)所建。該屋坐南向北,為二堂二橫一圍圍龍屋,門前有禾坪和水塘,分布總面積11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闊35.9米,進深20米,建筑占地面積718平方米。4廳14間房3個天井,圍龍屋走廊有10根青磚柱,且有木欄桿,龍廳瓦面特別高,無花頭腦,圍龍屋與堂屋的落差達4米以上,堂屋兩側(cè)有28級臺階上圍龍屋。上下廳較小。大門與兩小門面向不……[詳細] |
躲世圍:位于黃陂鎮(zhèn)五星村,清朝咸豐年間由黃陂鐘氏九世祖鐘桂玉兄弟四人合建。據(jù)說是清朝咸豐年間為躲避“長毛”(即太平天國軍隊)所建,距今約150年左右。該樓為四角碉樓,坐南向北,建于田間。四圍樓高三層,四個碉堡高四層。原建筑只開一個北門,無向外窗戶,只有碉眼,具有很強的防御能力。房屋平面呈四方形,東西長52.8米,南北寬53.8米,建筑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外圍墻體用三合土夯筑,厚60公分;內(nèi)墻……[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