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位于丹棱縣楊場鎮(zhèn)境內東南端與夾江、洪雅、東坡區(qū)接壤,距丹棱縣城約13公里,因金牛湖兩岸有九座山峰延綿起伏,遠看猶如臥龍汲水,近觀青山映綠水、碧波蕩群山而得名,山環(huán)水繞,山水相依,享有“天然氧吧”、“水上迷宮”的美譽。2003年,被評定為“省級森林公園”。九龍山省級森林公園海拔450-692米,面積5700畝,其中核心區(qū)1500畝,山中年降雨量1130毫米,年平均氣溫18.5度,森林覆蓋率高達……[詳細] |
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距今916年,系北宋丹棱名士楊素(南宋史學家李燾的岳祖父)為實現(xiàn)黃庭堅弘揚詩圣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而建。堂內珍藏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詩詩碑300余方,歷時3年建成。黃庭堅欣然題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詩序》和《大雅堂記》敘其事。為此,大雅堂被后人稱為“詩書合璧”的人文遺韻名噪華夏,成語“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大雅堂,雅集黃書墨寶,薈萃杜詩碑林,……[詳細] |
大雅文化旅游景區(qū)AAA “大雅堂傾久,遺音尚在茲”。近年來,眉山市丹棱縣深入挖掘本土人文資源,亮出大雅文化品牌,重建大雅堂,打造“生態(tài)宜居大雅城”,推動“兩山一湖”旅游產業(yè)板塊升級。今年1月26日,大雅堂項目竣工,上千人同登大雅之堂。此后,大雅文化旅游熱持續(xù)升溫,不僅給丹棱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新的活力,丹棱“大雅堂”所承載的“大雅文化”也成為眉山文旅結合的新標桿,越來越受各方關注!胺谴笱胖瞬荒艿谴笱胖脼橛鄮熡,非大……[詳細] |
丹棱·桃花源景區(qū)AAA 眉山丹棱桃花源景區(qū),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景區(qū)內千畝桃花、萬畝橙林相映,碧水環(huán)繞,四季花果飄香,游人可賞花、摘果、休閑、享受美食。穿梭于丹棱桃花花海中,是人們回歸自然,放松自我的理想場所。丹棱桃花源位于丹棱縣城西6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景內有梅灣湖、桃花廣場、濱水長廊、桃花山等景點,十里桃花長廊中桃花、油菜花、李花、梨花交相輝映,絢爛繽紛![詳細] |
老峨山AAA 老峨山原名“老峨眉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民間傳說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位于眉山市丹棱縣張場鎮(zhèn)、王場鄉(xiāng)、順龍山轄區(qū)內,最高海拔1142米,山中名勝古跡如金頂、舍身崖、九老洞、萬年寺、伏鶴寺、一線天等,皆與峨眉山“同名同姓”。老峨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有雄、秀、奇、險、幽之美,森林覆蓋率高達97%,素有“天然氧吧”之稱,植被四季常青,風景如畫,山靈水雅,氣候宜人。澄懷湖碧波蕩漾,雅致清……[詳細] |
龍鵠山,唐代名為“龍鶴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書“龍鵠山”三字賜史學家李燾后更名,是南宋史學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作者李燾故里。龍鵠山是川西南著名的道教勝地,原來山上有三觀(上曰天慶、下曰龍鵠、中曰崇真),以中觀著名,所以又稱“中觀山”。龍鵠山山勢奇特,恰似一個巍巍巨人,端坐于環(huán)繞的群山之中,四周24座“磕頭山”拱伏于地,有“千人拱首,萬山來朝”之勢。龍鵠山自然與人文的景觀完美融合,這里有丹棱舊八景……[詳細] |
梅灣湖,又稱梅灣水庫,最早名為“梅子堰”,位于丹棱縣雙橋鎮(zhèn)梅灣村,距縣城6公里,是七十年代大興水利時建造的人工湖。集雨面積15.3平方公里,總庫容1015萬立方米,設計灌面3.16萬畝,屬中型水利工程,居丹棱水利工程之首。引梅灣湖水灌田澆地,潤澤了以梅灣村為核心的區(qū)域帶,形成了八千多畝桃園、三萬多畝橙林交相輝映,四季花果不斷、山水相映的動人景象。魏明倫先生在《桃花賦》中譽之為“世外桃源”,梅灣村也……[詳細] |
丹棱縣順龍鄉(xiāng)幸福古村(即幸福村四社)古稱趙橋,距縣城12公里,有農戶31戶,人口123人。整個村子依山而建,面河而立,以蒼翠的山林為基調,以紅砂石為根基,以民居、古道、古村、古橋為代表,是四川乃至全國少有的保存相對完整的古村落,村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擁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四大類21小類的旅游資源。自然景觀有千年銀杏“夫妻”樹、“龍?zhí)ь^”、青蛙石、鷹嘴崖等;人文景觀有石……[詳細] |
丹棱白塔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間的丹棱白塔,是為陪襯原丹棱白鶴寺建筑群而建的。歷經1100多年風雨剝蝕,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內最悠久的密檐式磚塔,也是眉山市境內最古老的建筑藝術精品。塔起源于印度,東漢時期隨佛教傳入我國,自漢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開始以禮佛誦經參禪的殿宇為中心,塔成為佛寺的陪襯,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丹棱……[詳細] |
黃金峽位于丹棱縣城西24公里仁興和和王場鄉(xiāng)境內,座落在總崗山麓,下起仁興鄉(xiāng)羅河橋,上至王場鄉(xiāng)繼承橋,峽長7.5公里,是以自然原始景觀為主的風景名勝區(qū)。自漢代起,名僧云集黃金峽,早在西漢新莽地皇二年就修建了黃金廟,又名博濟廟。然后又修筑開通了黃金堰,造福于百姓。黃金峽兩岸壁立,對峙如門,其崖筆立陡削起碼插云天,形成雄偉壯觀的“一線天”。瀑布峰腰落,山根峽口橫;虎狼蹲石影,戈與吼潭聲;天自洞,人從巖縫……[詳細] |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在鄭山和劉嘴之上,各有幾塊形態(tài)各異的大石包,就在這幾塊大石包之上,雕刻著一龕龕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當?shù)厝肆晳T稱之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縣文物工作者在全縣的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了這兩處規(guī)模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鄭山、劉嘴相距不過里許,因此,將這兩處造像統(tǒng)稱為丹棱鄭山——劉嘴摩崖造像。2013年5月,鄭山·劉嘴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鄭山摩崖造像保護范……[詳細] |
佛兒巖摩崖造像于石橋鄉(xiāng)黃山村二組,年代為唐。2019年7月18日,佛兒巖摩崖造像被公布為丹棱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摩崖造像巖石外緣為基準,東至8.4米處,南、西、北各至5米處![詳細] |
龍鵠山松柏之銘碑及摩崖造像(丹棱縣)保護范圍:第1龕造像向東外延80米,第36龕造像向西外延25米,第65龕造像向南外延80米,第66龕造像向北外延8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佛兒頂摩崖造像于石橋鄉(xiāng)黃山村七組,年代為唐。2019年7月18日,佛兒頂摩崖造像被公布為丹棱縣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摩崖造像巖石外緣為基準,南至3米處,東、西、北各至5米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