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莊遺址位于李寨鎮(zhèn)小朱莊村西200米。小朱莊遺址屬于“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遺址分布面積3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2米,現(xiàn)存文化層08米——3米,出土文物有罐、鼎足、石斧、碗等大量陶器殘片。被項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后高老家遺址位于高寺鎮(zhèn)后高老家村西北100米處。后高老家遺址為裴李崗文化遺址。呈橢圓形,稍高于周圍地面,現(xiàn)為農(nóng)田。文化層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80米,厚18米,面積405萬平方米,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縣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文化遺址。省、地、縣考古工作者多次勘查,采集有大量陶片,對研究裴李崗文化的分布范圍及諸文化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遺址略高于周圍地面,其文化層厚1.8~……[詳細] |
袁世凱故居袁世凱故居位于市區(qū)東南17公里的王明口鎮(zhèn)袁寨村。袁世凱故居是著名歷史人物、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誕生地。舊居占地270畝,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傳統(tǒng)風格的各式建筑248間,周圍是1800米長、10多米高的寨墻,6座炮樓及三道護城河。舊居整體按中、東、西三軸線布局,分東、中、西三組縱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連,形成一片完整且別具風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傳統(tǒng)磚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構(gòu)成,反映……[詳細] |
黃廟古橋位于市域南端泥河上,北距市區(qū)27公里。黃廟古橋是黃廟橋建于清代,是一座雕刻藝術(shù)價值較高,保護較完整的古橋。該橋已列入市級文物。項城市境最南端泥河上的一座古橋。橫跨沈丘、項城兩縣,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橋系磚、石結(jié)構(gòu),古樸典雅,歷經(jīng)二百多年無破損。橋身兩側(cè)欄桿上分別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細,栩栩如生,屬于清代石雕精品。20世紀80年代,由于利益驅(qū)使,不法分子曾偷盜橋上石猴,后在……[詳細] |
華佗寺位于鄭郭鎮(zhèn)東南8公里處。華佗寺是鄭郭鎮(zhèn)以東幾十里的群眾,自發(fā)為紀念三國神醫(yī)華佗所建的寺廟。寺廟占地48畝,前后三院,早已不存,F(xiàn)在舊址上建廟房三間,占地200平方米,周圍植樹,綠樹成蔭。平時前來燒香祭典祈禱平安者絡繹不絕。農(nóng)歷九月九日有廟會,更是香火鼎盛。華佗墓遺址位于寺北05公里處。據(jù)傳東漢末年,項城縣一帶瘟疫流行。正巧華佗帶領樊阿、吳普幾個徒弟游鄉(xiāng)行醫(yī)經(jīng)過這里,他們用土方治好了當?shù)貣|小……[詳細] |
南頓清真寺位于南頓鎮(zhèn)河北沿清風路西。宏偉壯觀的南頓鎮(zhèn)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數(shù)百年的漫長歲月中,雖然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爭和地震洪水等劫難,但在當?shù)鼗刈迦罕姷耐膮f(xié)力保護下,清真寺的各大建筑物得以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全寺共分前后兩院:前院是穆斯林同胞-地點,連接后院的是一道園門晾亭。后院建筑宏偉,布局緊湊。座西朝東的是寬敞明亮的大殿,連接大殿后墻的中部向外突出,高約二十余米的建筑是“望……[詳細] |
蓮溪書院位于秣陵鎮(zhèn)城區(qū)內(nèi)。蓮溪書院是原項城縣清乾隆年間所創(chuàng)立的縣內(nèi)最高學府,(今老城高中校址)。據(jù)清宣統(tǒng)三年《項城縣志》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因原虹陽書院漸圮,地址低洼狹小,知縣梁作文為興學育才,在城西南隅興建此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講堂、習房、號房等七八十間”!翱h之有書院也與鄉(xiāng)學并重,凡鄉(xiāng)之秀美而文者,自成人以及小子咸得攻詩書習禮樂,交相鼓勵于其中!薄皶阂陨徬撸壓绾优f……[詳細] |
秣陵古槐位于秣陵鎮(zhèn)西大街。秣陵古槐高約50米,樹干直徑2米,冠蓋260平方米,《項城縣志》記載,為明代萬歷年間一縣令所栽植,(古槐位置在原項城縣衙門口)歷經(jīng)400多年,仍枝葉茂盛,蔥蘢翠綠。古槐老杈中積塵土很厚,塵土中生長出石榴樹、楮樹等,形成樹上樹、樹中樹奇觀,素有秣陵鎮(zhèn)“迎客松”之美譽![詳細] |
高梅閣墓位于鄭郭鎮(zhèn)東南35公里李寨村南100米處。高梅閣墓呈園錐形土丘形狀,宛若平民大墓,占地面積40平方米,現(xiàn)保存完好。高梅閣即高芳云,字梅閣,是清朝嘉慶年間著名女詩人,豫東才子張安雅之母。她出身于世代書香之家,自幼熟讀詩書,善作詩填詞、繪畫,晚年自號“荊布老人”,著有《形短集》流傳于世。……[詳細] |
應氏墓位于高寺鎮(zhèn)王冢子村東北角。應氏墓是東漢末年的應NB478、應劭埋葬之處。墓冢為園錐形土堆,高27米,東西寬18米,南北長19米,面積342平方米。東漢“建安七子”的應NB478,著有《風俗通儀》的五世太守應劭等,均埋葬在這里,因而成“應冢累累”。這里原有三墓冢東西并列,1958年當?shù)厝罕妼⑽鲀哨M诰颍て淠故覟槭,鐫有壁畫,石棺當時被燒成石灰。今應氏墓是三墓中唯一幸存者。被項城……[詳細] |
德勝城位于秣陵鎮(zhèn)西16公里,楊集后高營村北100米。德勝城,唐晉王李克用所筑。唐末,黃巢從長安撤兵東退。李克用在此戰(zhàn)敗巢兵,矜功自謂“以德取勝”,筑城留念曰“德勝城”。舊時項城八景之一,有詩詠《德勝奇觀》:“荒城猶穴兔,鄰諸尚飛鷗。感慨先唐跡,蕭條古晉丘。林深偏照月,樹老易驚秋。遺相遙瞻對,闌干逝水流!薄[詳細] |
回龍?zhí)段挥诟咚骆?zhèn)汾河南岸,由古代一條水溝與汾河沖擊而自然成潭,因溝水從南往北逆向流入汾河,與由西北向東南流淌的汾河水呈交叉對立流向,自然形成漩渦,久而久之,在汾河河槽邊上漩成深潭。故曰“回龍?zhí)丁。相傳龍母曾擇潭而居,在此育九龍,當(shù)赜忻磕贽r(nóng)歷5月25日龍王來探母之說;佚?zhí)缎纬捎?500年前,現(xiàn)存面積2500平方米,潭深30米,號稱無底深潭,水深時無敢下潭一試者![詳細] |
時代:新石器時代段寨遺址,段寨遺址位于河南省鄲城縣巴集鄉(xiāng)段寨村西北角,南北長391米,東西長283米,面積110653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古聚落遺址,蘊涵豐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龍山、商周文化遺存。特別是在此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遺物,受到各級文物專家關注。遺址延續(xù)時間長,對研究豫東地區(qū)新時器時代的社會制度,進一步了解仰韶文化、河南龍山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的互相淵源關系都有重要的詳實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詳細] |
望魯臺又稱“秋胡臺”、“魯臺”、“望夫臺”。臺高丈許,占地一畝,位于龍都淮陽東南78華里處.《樂府解題》說,“魯”有秋胡,納妻五日而官于“陳”,五年后乃歸。未至家,路見一采桑女,美,下車戲之曰:“力桑不如見國卿,今吾有金,愿以與夫人!眿D曰:“采桑力作,以奉高堂,不愿人之金!鼻锖良遥瑡D人見調(diào)戲她的竟是自己為官在外、五年未見的丈夫,怒而投沂水而死。后人哀之而賦之“秋胡行”。后人又依賦編成戲曲《秋……[詳細] |
梳洗臺是狄青的梳洗臺。狄青是北宋時期大敗西夏的樞密吏,《水滸傳·引言》中所述上天命其下凡的武曲星,與包拯一起保佑宋仁宗,才使宋仁宗“文有文也,武有武也”。狄青因宋仁宗“重文而抑武”被出判陳州。狄青郁郁忿忿,憂國憂民,憂已憂思,常披掛戎裝,登龍湖西北隅之柳湖岸畔的一個高臺上望湖感嘆,抒發(fā)情感,于第二年憤然死在陳州,葬于陳州東北20公里處。陳州人民懷念忠良,在臺上筑建廟宇祀之,名曰“狄青梳洗臺”,又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