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墓寇準(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邽(下邽,讀音:xiáguī,今渭南市)人,北宋政治家,太平興國時進士。他歷四朝,為官近40年,清正廉潔,剛直不阿,頗具民族氣節(jié)?軠蕪男【头浅B斆,七歲時隨父登華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詩句。19歲時赴汴梁(開封)會試就被錄取。開始任大理評事,由于政績顯著,升任大名府成安軍,遷殿中丞,后又被提為尚書虞部郎中……[詳細] |
下吉古塔位于渭南市以北約25公里的下吉鎮(zhèn)。肇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代,重修于唐。古塔為方行九層樓閣式轉塔,高三十八米,塔身中空頂有銅剎,每層均有四個圓拱券洞。圓拱門楣浮雕“二龍戲珠”,凸刻花聞悉膩,工藝奇巧,精美絕倫。兩傾有對聯一幅,“云護諸天垂象教,虬盤萬劫奠皇圖”。塔基四角各有一力士石雕,造型生動,姿態(tài)各異。……[詳細] |
渭南鼓樓在渭南老城內,今軍分區(qū)門上。隋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所建,位于當時縣城中心,明洪武年間又擴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十二月,華州大地震時毀壞,次年重建,清代維修過。解放后,又經整修,鼓樓內陳列著渭南出土文物。鼓樓系城門重樓式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房頂。下層寬5丈,進深3丈,周圍有庭柱。東西6柱,南北5柱,各有八角窗2個,上層為3間樓閣,磚臺下南北向有門洞長5丈,上額“渭南縣”,……[詳細] |
六姑泉六姑泉又稱瑞泉瀑布,屬渭南八景之一。地處陜西渭南城區(qū)東南方向,出城南行五里,在沋河西岸的西塬半坡,地屬蔣家行政村。自唐、宋、金、元以來,在此設寺設觀。明嘉靖年間,本縣名士南大吉,罷官后曾在此建“沋西草堂”,從事講學和著作。渭華起義前,渭南縣委在這里開過多次會議,磋研起義方案。上世紀三十年代,蔣介石赴西安途中,路過渭南,曾在此作過暫短停留。因其環(huán)境優(yōu)美、松青柏翠、地形別致、風光宜……[詳細] |
北劉遺址在今渭南城南16公里處的河西鄉(xiāng)北劉村西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出土遺物豐富,其中有銅笄一件,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銅制品之一。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館和渭南文管會在此試掘,分東西兩區(qū)進行,相距約40米,東區(qū)開探溝一條,探方三個;西區(qū)開探方兩個。了掘面積238平方米。得到一批新石器時代早期偏晚的器物群和一組與仰韶文化地層疊壓關系的證據。北劉文化上層屬……[詳細] |
渭陽樓渭陽樓是著名的渭華起義的發(fā)起地和指揮,在渭南市固市中學校內。(渭陽樓閑望)作者簡介:鄭谷,字守愚。袁州區(qū)人。唐末著名詩人。光啟三年(887)進士。官至都官郎中。鄭谷7歲能。父史,開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為永州刺史,與侍郎司空圖同院,圖見而異之。光啟三年,(公元八八七年)舉進士第,授京兆鄂縣尉。遷右拾遺補闕。乾寧四年,(公元八九七年)為都官郎中,詩家因稱鄭都官。又嘗賦鷓鴣詩,流傳人口,因號鄭……[詳細] |
楊松軒墓園2003年3月落成。楊松軒先生是清末民初新學先期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家。1907年他本著教育救國的宗旨,以二百兩白銀首創(chuàng)華州教育會小學堂,并于1919年在小學堂的基礎上擴充建立了華縣咸林中學。楊鐘健先生是楊松軒先生的長子,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科學的奠基人。楊鐘健先生一生致力于地質、地層古生物的研究,尤以對包括從古生代魚類至更新世的靈長類的古脊椎動物研究馳名中外,1921年9月即于毛澤東有……[詳細] |
寧山寺寧山寺位於陜西省華縣蓮花寺鎮(zhèn)境內。寧山寺是陜西省終南山東部佛教活動開展最早的寺院,坐落在小夫峪口東側柏樹坡的山腳下,四周竹林茂密,溪水長流,鳥語花香,游人不斷。相傳寧山寺修建與漢武帝劉秀有關。劉秀曾被王莽囚於西安城南王曲青龍嶺,後經人解救脫離險境,而小夫峪過圉一帶即為其休息藏身之所,迄今當地仍有許多關於劉秀的傳說,一些地名如藏駕莊、等駕城、遇駕溝、劉秀沐、劉秀廟、劉秀溝、王莽坡、馬刨象、二犬……[詳細] |
猴王誦經紅崖絕壁的東南方向,有一群山峰,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八戒,有的似猴王,有的似一群小猴子,或立、或坐、或臥,形象逼真,唯妙唯肖,關于這一景點,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唐僧師徒四人從西天取經回來后,一日悟空要回花果山,去看他的猴兒們,八戒非要纏著跟猴哥一起去,悟空無奈,便攜八戒一起來到花果山,看過家園和猴兒們后,悟空說他與八戒準備走了。這時,猴兒們過來圍住悟空說:“你這次走,也帶上我們一起出去玩……[詳細] |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元君廟-泉護村遺址位于陜西省華縣柳枝鎮(zhèn)泉護村、安堡村,為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遺址。遺址中發(fā)現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廟,屬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發(fā)現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屬于東西兩個同時并存的墓區(qū),每區(qū)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個縱行。除一部分單人墓外,28座是同時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頭向西。居址……[詳細] |
華縣鄭桓公墓鄭桓公墓位于陜西華縣西關螺釘廠后院中西側。長20米,寬15米,總面積300平方米。鄭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時鄭國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把姬友分封到都城鎬京附近的咸林,在今陜西省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姬友,史稱鄭桓公,又因為鄭國是三等諸侯國,國君為伯爵,鄭桓公也叫鄭伯友。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1年)西……[詳細] |
華縣李元諒碑李元諒(732~793),先世為安息(古波斯)人。本姓安,在潼關領兵10余年。建中四年(783)出兵擊敗朱泚部,收復華州,晉鎮(zhèn)-節(jié)度使。次年,與李晟等收復京師。貞元三年(787),與吐蕃會盟有功,賜姓名李元諒,任隴西節(jié)度使。該碑系貞元五年(789)李元諒離華州時,當地百姓奏請德宗所立。李元諒碑是大型唐代碑石,明萬歷六年(1578)華州知州石元鱗將此碑從廢署草莽中移置今地。李元諒碑坐落于……[詳細] |
馬超槍刺曹操——古槐古槐,相傳是當年馬超槍刺曹操時誤刺的槐樹。漢獻這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西涼馬超同漢丞相曹操激戰(zhàn)于潼關,曹軍敗,曹操割須棄袍而逃,馬超為父報心切,挺槍躍馬,緊追不舍,至古槐下,曹操繞樹而跑,馬超盯住曹后心,舉矛猛刺,誤中槐樹,拔矛不出,曹操才乘機逃走。諸葛亮《后出師表》上說曹操“殆死潼關”,指的便是這場惡戰(zhàn)。古槐原在潼關故城東大街福盛東中藥店內。主桿高約5米,直徑2米有……[詳細] |
秦王寨馬趵泉秦王寨,即今太要鎮(zhèn)的窯上村,距今潼關縣治東南約10余公里。相傳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養(yǎng)馬,故名“秦王寨”。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環(huán)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天然的軍事屯寨。寨子里曾有講武廳、跑馬場、射箭臺和城墻等古跡。解放前仍存有跑馬場兩處,人稱“東馬套”和“西馬套”。射箭臺南北各有三座。每座長、寬均為7米。四周城墻高3米多,寬約5米,現在還有留存。秦王寨北不元的地方,有一處澄清碧……[詳細] |
潼關楊震墓冢楊震墓祠位于潼關縣高橋鄉(xiāng)四知村村東,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華山13公里,泉湖休閑渡假區(qū)2公里,東與擬建的黃河文化公園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東西長約200米,南北長約250米,占地75畝。楊震(?----公元124年),字伯盧,東漢弘農華陰(即今潼關縣水峪口地)人。少好學博覽群經,當時人尊稱他為“關西孔子”。中年后從事教育,五十歲始入仕途,歷任荊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