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永嘉縣旅游

永嘉縣紅色旅游景點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
  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斗爭風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1930年1月,中央派金貫真巡視浙南 。3月,中央軍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領導武裝斗爭。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下轄三個團(師),最盛時達6000余人,軍部設在五氵束鳥 村。紅十三軍是當時編入中央軍委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guī)紅軍之一,它以永嘉、溫嶺、永康為活動中心,進行大小戰(zhàn)斗百余次,足跡遍及浙江南部20余縣。但由于黨內“左”傾錯誤的指導,紅十三軍斗爭最終遭到失敗。 紅十三軍斗爭雖然失敗,但它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和農村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qū)的兵力。紅十三軍在浙南廣大農村中宣傳了黨和紅軍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們戰(zhàn)斗過的中心區(qū)域,以后大多成為共產黨的游擊根據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位于永嘉縣五氵束鳥鄉(xiāng)五氵束鳥村的胡氏四房宗祠……[詳細]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
  永嘉縣是老革命根據地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策源地。自1924年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立以來,永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無數革命先輩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永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永嘉縣上塘鎮(zhèn)嶼山公園。紀念館建于1993年,為坐西朝東、鋼筋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紀念館前是花崗巖石鋪設的可容納千余人的廣場,廣場南側沿著圍墻是一條碑廊,東側是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5.5米、寬3米、底厚7.4米、頂厚3米。碑體以蟹青色磨光花崗巖石貼面,碑體正面中間黑色的花崗巖石上鐫刻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永嘉革命烈士紀念碑”,下方刻記全縣586名革命烈士英名,背面鐫刻著紀念碑碑記。基座前后有一條栽植盆景花木的綠化帶,基座前是84平方米的碑壇,三面圍以青石欄桿。西首在碑的兩側各……[詳細]
謝文錦烈士紀念碑
  謝文錦(1894—1927),永嘉縣潘坑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后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17年秋,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主辦巖頭高等小學,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師生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19年春離鄉(xiāng)赴滬,在《新青年》雜志社工作。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4月,受黨指派,同劉少奇、任弼時、羅亦農、肖勁光等前往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學習,翌年12月7日,在該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我國第一批赴蘇聯(lián)留學的十幾位革命知識分子之一。1923年冬回國,擔任中共中央秘書兼共產國際代表、蘇聯(lián)軍事政治顧問鮑羅廷的翻譯。1924年8月,他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家鄉(xiāng)籌建黨團組織,于12月創(chuàng)建浙南地區(qū)最早的黨組織——中共溫州獨立支部。五卅慘案后,參與領導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4月,他撰寫的《列寧和農民》被刊載在《新青年》紀念列寧專號上,此文受到……[詳細]
李得釗烈士紀念碑
  李得釗(1905—1936),又名德昭,永嘉縣港頭村人。1920年春,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溫州藝文中學,在校期間,和金貫真等學友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組織的“溪山學友會”。1924年畢業(yè)后,受聘在母校附屬小學任教。是年冬,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1925年冬,受中共中央指派,赴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者大學學習。1927年回國后,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并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編輯。1930年,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是軍委書記周恩來的得力助手,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33年,調到中共中央特科總務部工作,后又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工作。1934年6月26日晚7時左右,在中共中央分局機關(上海馬立斯新村)被捕,后移送南京-看守所。在獄中,他堅貞不屈,翌年8月被判15年徒刑,隨后移送到南京軍人監(jiān)獄。1936年9月,被折磨致死,年僅31歲。全國解放后,周恩來總理在……[詳細]
鄭惻塵烈士墓亭
  鄭惻塵(1888—1927),字采臣,乳名日起,又名振中、朝寮。1888年3月26日出生于永嘉縣表山鄉(xiāng)一個小康之家。16歲進入浙江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讀書,畢業(yè)后又到浙江學堂(設在北京)和杭州的王氏工藝講習所學習。1910年,回到溫州,先后創(chuàng)辦“中一花席廠”“振亞肥皂公司”等實業(yè),探索實業(yè)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到湖北投靠革命軍,參加學生隊赴前線作戰(zhàn),翌年轉入湖北軍官學校。1924年秋,在謝文錦、胡公冕的引導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為人誠懇寬厚,大公無私,堅毅穩(wěn)重,辦事干練,深受同志們的信任和愛戴。 1926年6月至1927年初,由于革命的需要,在杭州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商民部部長兼杭州民眾大會籌委會主任。1927年4月11日,國民黨反動-突然包圍杭州的忠孝巷12號鄭惻塵住處,為掩護暗弄內的中共杭州地委書記莊文恭、地委宣傳部長華林和潘楓涂三位同……[詳細]
吳毓等六烈士紀念碑亭
  吳毓(1911—1943),又名祖育,1911年生于平陽縣南宋垟大埔村(今屬蒼南縣)。1926年春,進溫州甌海公學讀書。1929年秋,在溫屬聯(lián)立商校畢業(yè)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學,后轉入上海君毅學院學習。1937年12月,由劉英、粟裕介紹入黨。1939年7月,是參加中共浙江省第一次-會的省委機關五名代表之一。同年12月,為加強對永嘉、瑞安工作的指導,中共浙南特委決定建立中共永瑞中心縣委,由吳毓任中心縣委書記。1942年3月,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員,兼任中共浙南特委駐紙山辦事處主任,指導永嘉、瑞安兩縣工作。 1943年2月,調任江北(括蒼)辦事處主任,指導甌北、樂清兩縣及玉環(huán)黨的工作。是年冬,吳毓決定在永(嘉)、仙(居)、黃(巖)邊境的黃山村小坑一帶開辟新的工作區(qū)域,建立新的隱蔽點。但此地帶盤踞著幾股土匪武裝,進黃山先得與土匪打交道。于是,吳毓派鄭九芝等人去黃山村收服股匪。匪首余汝茍佯稱歸正,表示愿意……[詳細]
吳超征烈士故居及紀念碑
  吳超征(1904—1933),又名下蒙,永嘉縣甌渠村人,出生于武術世家。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三期,畢業(yè)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見習官排長。1926年7月參加北伐,榮獲“北伐功勛章”,由上尉晉升為少校營長,1931年任陸軍二師師部主任副官,1932年調任十七軍二師六旅十一團副團長。1933年4月,在長城古北口對日戰(zhàn)役中壯烈殉國。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為吳超征烈士題詞“精忠為國”,國民政府要員和高級將領孫科、宋子文、張治中、蔡廷鍇、顧祝同、劉峙、黃杰等均親筆題詞并贈送悼念挽聯(lián),同時授予“為國捐軀”匾額,以昭忠烈。匾額及題詞被其后人掛于吳超征烈士故居,以作紀念。 吳超征烈士故居,位于永嘉縣西溪鄉(xiāng)甌渠村,于晚清建成,距今約120年左右。該故居占地面積約2500余平方米,坐東朝西,整體外圍為石頭砌成,頂部為瓦片結構,內部為木頭結構,建筑外觀呈正方形,內部呈“品”字結構,正面為正堂,內……[詳細]
金石真烈士故居
  金石真(1901—1929),原名學清,又名石聲,永嘉縣楓林鎮(zhèn)外垟村人。從1907年起,先后在本地私塾和廊下小學讀書,1919年2月考入溫州省立第十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同金貫真、金省真等一起閱讀進步書刊,開展各項宣傳活動,積極響應五四運動,宣傳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畢業(yè)后,因擅長體育,翌年考入上海東亞體育?茖W校。1925年畢業(yè),受聘于母校溫州省立第十師范學校任體育教員。教學期間,他積極參加“溫獨支”領導的革命活動,并由胡識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四一二”-政變之后,國民黨-包圍了他住處,搜走了革命書刊。金石真在進步師生的掩護下避入廚房,在廚工的幫助下翻墻出逃。之后,他與金貫真、胡識因、金省真等一起赴蘇,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軍事班,后轉到炮兵學校學習。1929年春奉命回國,受中共中央指派擔任紅四軍某團參謀長。同年5月,在福建龍巖的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陣亡,時年29歲。 金石真赴蘇前,家中父母雙全……[詳細]
金貫真烈士墓碑
  金貫真(1902—1930),原名家濟,永嘉縣巖頭村人,1919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23年,他同蔡雄、蘇淵雷等組織“血波社”、“宏文會”等新文學團體,與李得釗、金省真等組織“溪山學友會”、“青年策進會”,開展新文化運動。由于他品學兼優(yōu),堅持正義,追求真理,勇于斗爭,校長金嶸軒為他改名為“貫真”,激勵他為實踐真理而奮斗。1924年冬,他由謝文錦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春,轉為中共黨員,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主要成員。北伐時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秘書兼黨團書記。1927年秋,赴蘇聯(lián)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8月回國。翌年1月,任中共中央巡視員。5月,任紅十三軍政委。是月20日,在溫州城區(qū)不幸被捕,當晚壯烈犧牲于松臺山麓。同年6月11日,中共中央軍委秘書李得釗在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上著文悼念,稱金貫真是“布爾什維克黨員的模范”。8月,周恩來在莫斯科贊揚他是“浙江的金龍”。金貫真烈士墓碑,位……[詳細]
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成立舊址
  永嘉縣溪下鄉(xiāng)黃皮村地處永嘉、仙居兩縣邊境,原屬仙居縣金竹鄉(xiāng)黃皮村,1948年劃歸永嘉縣溪下鄉(xiāng)管轄,是溫(州)、臺(州)、金(華)3個地區(qū)接壤的三角地帶,易守難攻,且具備群眾基礎,是理想的紅軍后方基地。1929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縣委領導-農民在此成立浙南革命委員會與浙南紅軍游擊隊,該村一批貧苦農民踴躍入伍。翌年2月3日,浙南紅軍游擊隊在該村革命群眾的支持下,打敗了仙居十八地反動民團。3月初,中共中央軍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領導武裝斗爭。3月9日,紅軍游擊隊在該村廣福禪寺中大殿召開大會,4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參加會議。大會宣布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成立,由胡公冕任總指揮,劉蜚雄任參謀長,王國禎、李振聲負責政治工作,金國祥負責經濟工作。隨后,紅軍游擊隊整編為3個支隊、1個直屬隊,雷高升、胡協(xié)和、謝文侯分別任支隊長,胡衍真任直屬隊隊長,下設41個分隊,計400余人槍。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成立,為中國……[詳細]
龍溪會議舊址
  1930年夏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活動進入全盛時期,活動范圍遍及浙江南部的溫州、臺州、麗水、金華等地區(qū)的20余個縣、市,經歷大小百余次戰(zhàn)斗,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封建豪紳勢力。同年9月國民黨軍隊瘋狂反撲,調集了浙保第三、四、五、七團共4個團的兵力,再配以永嘉、黃巖、仙居、縉云等4個縣的保衛(wèi)團,從四面八方向紅十三軍第一團(師)包抄過來,形勢非常嚴峻。是月底,面對風云突變的嚴峻形勢,紅十三軍軍長胡公冕在五氵束鳥龍溪山洞主持召開軍事干部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有雷高升、劉蜚雄、胡協(xié)和、胡衍真、戴元譜、金則意、李立敬等19人。會議制訂了化整為零、分散行動、保存實力、伺機再起的應變方針,采取出走、上山、隱蔽、潛伏等具體辦法。根據當時具體情況,決定胡公冕、劉蜚雄和楊波等留蘇回國人員回上海,向中共中央軍委匯報請示,聽候安排,紅軍部隊交雷高升指揮;雷高升、戴元譜、金永洪率部在永嘉、黃巖、仙居邊境堅持開……[詳細]
永嘉縣革命烈士陵園
  永嘉縣是革命老區(qū),這里曾涌現(xiàn)出許多革命先烈。1955年永嘉縣人民政府在永嘉縣沙頭鎮(zhèn)的龍頭山修建了永嘉縣革命烈士墓,后經多次重修,形成現(xiàn)在的烈士陵園。陵園背靠龍頭山高峰,面對楠溪江宏偉的引水工程大壩,前低后高,長55.5米、寬40米,計2220平方米。這里交通便利,風景幽美。永仙公路(41省道)與清澈的楠溪江蜿蜒而過。公路邊通道山墻上 書寫著“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墓道邊栽植著常青的柏樹,陵園正中的大門上方鐫刻著“烈士墓”三個大字。 走進烈士陵園大門是一條筆直的道路,兩邊是草坪、花壇,并各有一座紀念亭。再往上便是上下分行營建的墓區(qū),每個墓穴前有石刻的墓志,鐫刻著烈士姓名、籍貫。墓區(qū)上方正中高高矗立的紀念碑上,書寫著“人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個大字。最高處是陳列館、吊唁廳,陳列著47位革命烈士的遺像和史料。比較著名的烈士有:1930年參加紅十三軍、曾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區(qū)委書記,與兩個兒子……[詳細]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
  嶼北村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民風淳樸,曾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十三軍活動的中心區(qū)域之一?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是中共甌北縣委的主要駐地。1945年3月2日,國民黨永嘉縣警備隊妄圖破壞該機關。嶼北民兵拿起火槍、鋤頭,擊退國民黨軍的進攻,繳獲了巖坦鄉(xiāng)公所、溪口警察所的武器,史稱“嶼北武裝起義”。隨后,縣委在此建立了甌北抗日武裝中隊,后同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合編為700人槍的永樂人民抗日自衛(wèi)游擊總隊,開創(chuàng)了甌北地區(qū)抗日反頑斗爭的新局面。從1945年3月至5月,該村先后五次擊退了頑軍的“清剿”,其中第五次“清剿”,國民黨頑固派調集重兵進攻,并進行搶劫擄掠,焚燒民房540多間。嶼北村人民不屈不饒,為革命事業(yè)付出了重大犧牲和代價。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位于永嘉縣巖坦鎮(zhèn)嶼北村,1985年建成。紀念碑高6.3米,碑座長寬各2.3米,著名書法家任政書寫碑名:“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 曾任中共甌北……[詳細]
括蒼支隊嶺頭會師遺址
  1949年元旦,新華社發(fā)表了毛澤東的新年獻辭《將革命進行到底》,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望。此時,永嘉(甌北)廣大農村已為浙南人民武裝括蒼支隊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蒼中心縣委第三次擴大會議在嶺頭村召開,傳達了中共浙南地委關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部的指示。會議結束后,括蒼支隊所屬的一、二、三四中隊和機關警衛(wèi)隊等主力600余人,陸續(xù)到達嶺頭村集中。這就是括蒼地區(qū)游擊隊的一次勝利大會師。 大會師期間,當地的黨組織和農聯(lián)會、婦女會、民兵連熱心投入接待工作,嶺頭村群眾自覺騰出房屋供部隊解決住宿和吃飯等生活問題,樂清、黃巖等地群眾送來很多慰問品。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一)上午,游擊隊在潘家祠堂召開新年祝捷慶功大會,中心縣委書記邱清華作形勢報告。翌日,中心縣委和括蒼支隊領導檢閱部隊。隨后幾天,游擊隊白天舉行射擊比賽、政治考試和排球比賽;晚上組織觀看《牛永貴負傷》、《空城計》等節(jié)目演出,氣氛……[詳細]
中共永嘉縣委舊址
  藤橋鎮(zhèn)石垟村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tǒng),良好的群眾基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永嘉縣委的一些重大活動都在這里得到順利開展。該村曾為中共永嘉縣委機關常駐地之一。 1946年,中共永嘉縣委在澤西、澤臨、紙山一帶開辟新區(qū),開展革命活動,發(fā)展黨組織。為了進一步壯大黨的組織,并為溫州的解放培養(yǎng)造就大批基層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縣委以石垟村為主要學習地,流動舉辦了黨務干部培訓班。1949年1月28日,縣委集中舉行了形式多樣的軍民文藝聯(lián)歡,共度新春佳節(jié)。2月10日,舉行警衛(wèi)隊軍人大會。4月中旬,縣委在石垟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歷時半月的縣委擴大會,參加對象是區(qū)委委員和部隊排長以上干部。4月22日舉行了“我30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慶;顒印 中共永嘉縣委舊址,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石垟村,原為林寶昌祖居,為9間二層木結構畚斗樓房,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的建筑物。其中東西兩間為輔屬用房,占地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