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真寺 朗真寺,在山南地區(qū)曲松縣境內,位于縣駐地以西的下江鄉(xiāng)朗真村,海拔4000米。寺廟建在村內東南面的河流高臺地上,其東、南皆臨崖壁,南側為江扎普久河。朗真寺,在噶舉派時期是雅隆地區(qū)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紀后半葉至14世紀初。噶瑪噶舉派第四世-乳必多杰(1340~1383)曾任過該寺住持。17世紀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時期,改宗格魯派。由吉·尊丹益西任寺院堪布,當時有僧侶60~70人,與拉薩三大寺(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屬極盛時期。吉·尊丹益西死后,該寺日漸衰落。約在19世紀后期,該寺住持由來自康·密亞地方(今昌都地區(qū))的格桑達吉擔任,其后有格桑群培、阿旺羅桑卻吉堅贊-轉世傳承,后歸拉加里法王(西-史上獨立的地方割據勢力,其先祖為葉蕃王室后裔鄂松的嫡系)統(tǒng)轄,成為拉加里王所轄九座寺廟中最后一座歸順法王的寺院。朗真寺,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杜康大殿、0神殿(貢康)、扎廈(僧舍)及廚房等。其建筑分為兩個時期:早期建筑始于噶舉派時期,位于杜康大殿西北面,現已坍毀,僅存殘垣斷壁;晚期建筑媽于第五世0時期,即為現存的杜康大殿、貢康等。杜康大殿位于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