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花戲樓位于宣城市宣州區(qū)水東鎮(zhèn)東勝行政村內。是一座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始建于南宋,清光緒末年,因樓毀壞嚴重,村人合力重修,民國五年又重修;☉驑怯置f年臺,呈凸字形,前部表演區(qū)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可以三面觀看表演,后臺為硬山頂,臺身磚木結構,四周共有柱16根,檐柱斜撐刻以戲文故事及獅形,臺基高1.85米,臺寬12.7米,前臺深4.4米,后臺深5.1米。據調查,自清同治四年即有目連、散腔等戲劇在……[詳細] |
紅星神墩遺址遺址呈螺旋形,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70米,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層較厚,地表堆積比較豐富,散落大量的鬲足、夾砂陶片、印紋陶片,頂部紅燒土厚達2米,是典型的新石器至春秋時期遺址。遺址北面約1000米處是月形地遺址,遺址四周皆為丘陵耕地。該遺址是蕪湖市最早的古聚落遺存之一,對于研究江南土著文化及吳越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保護范圍:以遺址為中心,東200米,南200米,……[詳細] |
李三孤堆墓群位于安徽淮南市謝家集區(qū)雙廟村楊孫路路東。又名離散孤堆,為楚幽王墓,是迄今發(fā)現的唯一可以確認的楚國國王墓。出土文物近4000余件,時代明確、文化面貌清晰,成為楚國晚期器物斷代的標準器。2012年6月21日公布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坑邊為基點,東60米到水溝西側,西55米到一水溝,南120米到小路,北100米到水泥路。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6米到水泥路,西95米到孤……[詳細] |
徐集徐氏祠堂又稱橫山堂,建成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由門樓、正廳及兩側廂房組成四合院,東西長18.6米,南北長29.5米,為清代祠堂建筑。門樓為單檐硬山脊屋,祠堂門樓東墻壁上鑲嵌的石碑上銘刻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撰的《徐氏祠堂碑文》,記載了建祠堂的經過。主房5間,正廳坐北朝南,為單檐三開間硬山脊屋,正廳兩側各有一側屋。正廳上掛橫山堂匾額。東西廂房為單檐三開間硬山脊屋。徐氏祖塋就位于徐氏……[詳細] |
一本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年代為明。又名“唐大司徒鄭公祠”,為祁門西南鄉(xiāng)鄭氏七門總祠,始建于唐代,原為家廟,毀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間,大修于民國,分為門樓、儀門、享堂、寢堂四進。祠堂長64.7米,寬23.7米,總面積1533平方米,名列祁門榜首。2012年2月28日一本堂被黃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同年12月26日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間相隔不到一年。……[詳細] |
金紫祠俗稱“金鑾殿”。時代為明代。系古徽望族潛口汪氏宗祠。宋隆興二年(1164年)賜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遷于現址,嘉靖、萬歷時擴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該祠坐北朝南,通進深達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由南至北依次為:牌坊、三源橋、欞門、戟門、碑亭、儀闔、露臺、馳道、回廊、享堂、寢殿。寢后配有坐西朝東之汪華公廟,為祭祀汪氏先祖越國公汪華而建,F存建……[詳細] |
蕩里姚氏宗祠為三進,臺梁架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進深長39.8米,面闊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積592平方米。宗祠基礎隨著山勢逐漸升高,正中是大廳,大廳兩側為廂房。柱礎石為青石質,有圓形鼓腹,六、八邊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進天井為長條形,中進天井為長方形。宗祠正面設廣場,其頂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蝦湖》詩句現代碑刻。該宗祠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州……[詳細] |
法華禪庵塔又名興慈寶塔,位于明光市橫山鄉(xiāng)大橫山山腰處。《滁志補遺》載:“大橫山跨滁定兩邑,周二十里,東半屬滁,上有半山寺!卑肷剿掠置ㄈA禪庵,塔故而得名。法華禪庵塔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為一座仿木構建筑閣式磚塔。其西南160米處,有一座小塔,俗稱“小寶塔”,為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平面六角,立面為七層,此塔無碑記和建筑年代。興慈寶塔是元代佛塔,我省迄今發(fā)現僅此一處,為研究元代建筑風格提供了珍……[詳細] |
方以智墓位于安徽省安慶市樅陽縣浮山鎮(zhèn)會圣村,浮山北麓白沙嶺金牛架軛地方以智,字密之,漢人,江南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生于明神宗萬歷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死于明永歷二十五年(辛亥1671年),享年60歲。文人方學漸之曾孫,明末四公子(復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因家學淵源,博采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一生著述400余萬言,多有散佚,存……[詳細] |
城父遺址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環(huán)水,南靠鄉(xiāng)級公路。公元前637年楚國伐陳取夷(城父)城,公元前530年楚靈王率兵伐徐,駐軍乾溪(高卜境內),筑章華臺以供其享樂。后人在臺上建有靈王廟,章華臺故又名靈王臺。楚國統(tǒng)治亳州地區(qū)長達幾百年,留下眾多遺跡,著名的有望花臺、章華臺、城父古城城址等,城父曾多次出土蟻鼻錢,甚至包括出土有刀幣等,為研究楚文化提供了歷史實物資料。城父鎮(zhèn)作為亳州市目前唯一的歷……[詳細] |
中共皖南委員會機關舊址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屯溪老街69號。是清朝后期興建的一幢磚木結構的二層臨街樓房,占地面積177.87平方米,設有革命歷史陳列館。中共皖南特委機關舊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領導皖南地區(qū)革命斗爭的領導機關駐地,是黃山中心城區(qū)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革命紀念地。1933年冬,方志敏派贛東北省總工會秘書長李杰三來屯溪從事黨的活動,并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先后發(fā)動和領導了5次有影響的農民革……[詳細] |
踏歌岸閣位于涇縣城西40公里的桃花潭鎮(zhèn),其下為東園古渡口。相傳這里是唐代豪士汪倫送李白處。時李白應汪倫邀請,暢游桃花潭,離去時汪倫送他至渡口,踏歌送行,后人為紀念李白與汪倫的情誼,稱東園古渡口為“踏歌古岸”。明代,當地人在岸上建“踏歌岸閣”,清乾隆年間重建,民國初復修。踏歌岸閣為一古時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選擇在出閣將上船過渡,入閣即進南陽古鎮(zhèn)的正街,進出南陽鎮(zhèn)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時,出閣正好面對……[詳細] |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區(qū)桐城中學校園內,建于明崇禎年間,是紀念左光斗的專祠,簡稱“左公祠”,F左公祠占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后進三部分,均為木構架建筑,建筑格調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他為官力謀國事,匡扶正義,清直敢言,頗有政聲。天啟四年,因-魏忠賢閹黨致禍,下獄致死。崇禎帝即位,為其冤案昭雪,追謚“忠毅”。左忠毅公祠與啖椒堂相連一處;……[詳細] |
環(huán)砂村敘倫堂位于黃山市祁門縣,年代為明。坐東朝西,分前、中、后三進,由門樓、大天井、正廳、小天井、寢堂及樓閣組成,祠堂內所有立柱和橫梁,掛有形象各異的楹聯(lián)和匾額,書法秀麗、金碧輝煌。高懸于中堂上方的蒼勁有力、莊重大字“敘倫堂”和矗立兩側的程氏祖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斗大金字,更是令人肅然起敬!白怨抛陟魺o二姓,傅、程兩姓共用一座祠堂,體現了環(huán)砂人的淳樸善良、人文和諧的良好民風。2012年,環(huán)……[詳細] |
何郢遺址三面環(huán)水,表面現為農田,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地層堆積基本呈水平狀疊壓,一般深度2-3米左右,除上部為西周早期文化堆積外,大部分為商代晚期文化堆積。遺址的聚落布局大體分為居住區(qū)、墓葬區(qū)和祭祀區(qū)。該遺址2002年發(fā)掘,發(fā)現一批房址、灰坑、墓葬、祭祀遺跡,出土陶器、石器、青銅器、骨角器數百件。是皖東地區(qū)首次大規(guī)模科學發(fā)掘的商周時期聚落遺址,基本確立了一支新的考古學地方文化類型。其豐富的文化……[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