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慈濟宮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祀北宋泉州名醫(yī)吳本(979-1036軍)字華基、號云沖。閩臺尊稱吳真人、大道公、花橋公、保生大帝。據(jù)史志載,其一生“以醫(y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業(yè)醫(yī)無貴賤,按病授藥,如矢破的”;驗槠渖靶嗅t(yī)故址。清光緒四年(1878年),泉州紳士及商民于花橋?qū)m內(nèi)倡設(shè)泉郡施藥局,博采藥源,廣施民眾,以弘揚吳真人業(yè)醫(yī)濟世、扶危濟困之精神。光緒……[詳細] |
龍灘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楊源鄉(xiāng)樓下村龍灘自然村的翠溪峽谷中,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白水洋景區(qū)僅2公里。該橋于1962年底動工建造,1965年建成,歷時3年多,共使用百年以上樹齡杉木800余根,其中有一部分是樓下村村民獻出的建房木料。龍灘橋是政和縣解放后建造的首座木拱廊橋,橋長31米,寬5米,凈跨23米。橋面廊屋高4.2米,共12開間,64根立柱,抬梁穿斗式結(jié)構(gòu),懸山頂覆以青瓦,橋兩側(cè)覆蓋杉木風……[詳細] |
邵武中書第:中書第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昭陽街道華光社區(qū)居委會道家巷三號,磚木結(jié)構(gòu),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中書第由西向東依次分布有明代民居、花園、清代民居建筑。明代建筑本體為三進合院式建筑。總面闊15.9米,總進深80.3米,面積為1276.77平方米.中軸線上從前往后依次分布有大門、門廳、天井、前廳、天井、正廳、太師壁、天井、后廳。大門前以照壁合圍成一庭院,大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門楣上陽刻“中書第”三……[詳細] |
時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縣委黨校原址,為著名華僑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設(shè)計興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創(chuàng)建者林路是當時新加坡著名的華僑建筑家。他承建當時新加坡最宏偉的建筑一維多利亞紀念堂。林路厝主體為宗祠、住宅和書房等4座并列,占地達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風格以泉州紅磚、硬山頂、四合院……[詳細] |
臺嶼陳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臺嶼村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臺嶼中截村,始建于宋代,明、清年間曾進行擴建;1989年又對宗祠進行重修、改建。宗祠前后五進,依次為墻門、石埕、思親樓、儀門、叢桂堂、高士堂、魁星樓(書隱樓)、臺山閣,縱深125米,橫寬19米,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四面風火墻,前圍墻面街,后護墻倚山,左右墻各延伸八米。祠內(nèi)存有明天順年間的平首圣旨碑一通……[詳細] |
蔡襄墓位于仙游縣楓亭鎮(zhèn)鋪頭社區(qū)錦嶺自然村。蔡襄(1012-1067年)字君謨,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任泉州知州時,主持修建洛陽橋,對溝通福建南北交通起重要作用。工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有墨跡碑刻傳世。生平著述宏富,后人輯有《蔡襄全集》。成書于嘉祐四年(1059)的《荔枝譜》,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荔枝專著。治平四年(1067年)卒于家。墓地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巡撫……[詳細] |
高爺廟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安泰街道天皇嶺南麓,年代為清。高爺廟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天皇嶺,建于清道光、同治(1821一1874年)間,原名天皇寺,俗稱上殿,是南澗報國寺之一部分。坐西向東,面積約1000余平方來,祀高爺(道教神靈黑、白無常)和五靈公。原來主要建筑三進,四面圍墻,六扇大門朝東,首進為前殿,中間為戲臺、酒樓,后進為大殿。前殿五十年代初倒塌改建為廠房。今保留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柱,單檐歇山頂,……[詳細] |
豐圖宗祠建筑群位于連城縣廟前鎮(zhèn)豐圖下村,年代為清。簡介:由泰孚公祠、翠巖公祠、含山公祠等三處建筑組成。泰孚公祠:建于清末,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1782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由院坪、下廳、上廳、橫屋組成。下廳前檐帶前廊,中間設(shè)有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牌樓,上下廳均面闊三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gòu)架,三合土地面。述光堂為泰孚公祠的附屬建筑,建筑面積1010平方米。翠巖公祠:建于清末,由愛存堂和友恭堂組成……[詳細] |
大演洪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點:南安市蓬華鎮(zhèn)大演村簡介:清嘉慶(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間,由海外謀生的洪氏族人先后回鄉(xiāng)建造。建筑多為二進或三進,五開間,帶單邊或雙邊護厝布局,懸山或硬山式屋頂,抬梁或穿斗式木構(gòu)梁,燕尾形屋脊。宅第中以“瑞義堂”、“鰲騰堂”、“福林堂”最具特色,建筑規(guī)模大,內(nèi)外裝飾富麗堂皇。保護范圍:瑞義堂:東、西兩面各至巷溝,南至埕前園地,北至圍墻;鰲騰堂……[詳細] |
深青驛遺址集美區(qū)灌口鎮(zhèn)深青村西側(cè)小溪邊,有一座古驛站,叫“深青驛”,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及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一九八八年市文物管理辦公室重維修,F(xiàn)僅存門樓,兩層式,基柱石構(gòu),上部磚木構(gòu)。門樓面額鐫“驛樓古地”四個字。據(jù)《同安縣志》載:“深青驛在縣西六十里,宋名魚孚,在安民鋪之側(cè),元移今所,明洪武十四年知縣方子張重建,景泰元年尚書薜璉令主簿蔡玲重建,上至大輪驛六十……[詳細] |
石碧紅軍獨立第七師舊址群位于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碧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由張氏家廟(下祠)、三圣廟、維藩橋與玉屏德潤亭組成。1929年,石碧村建立黨小組,村民紛紛入農(nóng)會、鬧暴-動-、建政權(quán)、當紅軍、支前線、打土豪、分田地,積極投身革命。1932年8月,紅軍獨立第七師成立,第二年在石碧村張氏宗祠設(shè)立紅軍獨立第七師野戰(zhàn)醫(yī)院,得到當?shù)卮迕竦拇罅χС。保護范圍:張氏家廟(下祠):東至32米外水塘,南至山墻……[詳細] |
山下蕭氏宗祠位于南靖縣書洋鎮(zhèn)書洋村山下自然村,年代為清。簡介:由書山祠和乾源祠組成,兩祠毗鄰,均坐東朝西。祠前辟半月池,樹立三對石旗桿,祠后有化胎和風水林。書山祠始建于明隆慶六年(1572),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占地面積1960平方米,建筑面積798平方米;乾源祠始建于清中葉,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修,占地面積約840平方米,建筑面積422.8平方米。兩祠均由前廳、主堂、內(nèi)天井和廊……[詳細] |
虎林山遺址位于漳州市龍文區(qū)朝陽鎮(zhèn)樟山村,年代為青銅時代。簡介:分布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距今約3000—3200年。2001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當于中原商代時期文化層、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銅器、玉器、禮器、石璋等。該遺址入選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發(fā)現(xiàn)。2013年,虎林山遺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各方位GPS位置連……[詳細] |
東山抗戰(zhàn)獻機紀念碑位于東山縣銅陵鎮(zhèn)公園社區(qū),年代為1941年。簡介:民國三十年(1941)為紀念東山民眾積極捐購飛機支援抗日而建,三十一年(1942)落成。紀念碑為塔式方尖碑形制,通高8.27米,用花崗巖石板密縫干砌而成。碑座四方形,邊長4.06米,設(shè)三級臺基,碑身分三層,高7.7米,寓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碑正面鐫刻篆書“東山縣破除迷信節(jié)約獻機紀念碑”,底座落款為“中華民國卅年冬建,東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