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墩山塔又名阜峰文塔,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城區(qū)煙墩山山頂,煙墩山在古代原是南海的海防前哨之一,上有烽火臺,每當發(fā)現(xiàn)海盜意圖來襲,即焚煙示警。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縣后,由于地處邊隅,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在全國被劃歸“下縣”。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態(tài)呢?有人從“風水”的角度找到了原因。據(jù)說,這里的地勢原屬“網繒(即魚網)地”,岐江東西兩岸的煙墩山和馬山,就是張開“神繒”就向煙墩山傾斜,結果……[詳細] |
楊殷故居位于翠亨村。始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筑面積280平方米。故居為四開間兩進磚木結構,正廳兩邊各設有耳房,耳房均為二層木樓結構。正廳及廚房均設有天井,用于采光及排水。大廳后座置有神樓用以拜祭祖先。房頂四周用女兒墻圍護,整座主體建筑采用水磨青磚筑砌墻體,墻基采用花崗巖石板筑砌,既有西歐洋樓建筑風韻,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大廳的正中央安放著楊殷的……[詳細] |
程君海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鎮(zhèn)大塘巷。建于清代,四間兩進,磚木結構,面積約310平方米。正廳兩邊共有五房一廚房,有天井、前廳。前廳門官位為精美磚雕。正廳建有鑲金箔神龕。天井及偏廂采用木雕金箔吊屏。正門門額上,懸掛著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時中山大學校長鄒魯題書的楷體藍底金字“師傅遺居”木匾。匾長2.8米、寬0.86米。正廳堂上掛著程君海和夫人的遺像。建筑物保存尚好,室內尚存木雕睡床、大柜、酸枝臺椅等……[詳細] |
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沙溪旅游景點之一。該牌坊乃劉其昌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殿試中欽點為一甲第三名武探花,由皇帝批準修建。中山探花及第牌坊立牌坊者——劉其昌,隆都(今沙溪鎮(zhèn))龍瑞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第三十二名武進士,殿試一甲第三探花及第。二等侍衛(wèi)。貴州、廣西按察使兼護理巡撫,授云南、廣西巡撫。遂立牌坊。劉其昌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卒于家。牌坊建于同治元年,為四柱三間三……[詳細] |
安堂林氏宗祠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zhèn)安堂社區(qū)雙桂大街86號對面,始建于清順治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該祠堂坐北向南,三間三進帶左右偏房,面闊19米,進深48米,建筑面積約940平方米。硬山頂,龍舟脊,素胎瓦當;B木雕檐板,山墻內部為蠔殼砌成。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架,前設三步廊。廊下為木雕漆金花卉、鳥獸梁架,柁橔上雕龍云圖案。次間設塾臺,門前有石臺階及石獅兩對。中堂為“雙桂……[詳細] |
鄭觀應故居位于廣東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雍陌村。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坐北朝南,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前后兩進,中間天井加蓋改為住房,面積約204.5平方米。1903年鄭觀應出資為其父鄭文瑞而建,F(xiàn)故居門額鑲嵌一塊長2.35米、寬65厘米的石匾,楷書陰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緒二十九年孟春立”。有灰雕、墻畫。屋內保存有木雕鏤空神樓、神臺,并雕有人物、花鳥、獅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藝術特色。屋內還存有:“……[詳細] |
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鎮(zhèn)檳榔村。原為古氏宗祠,由鄉(xiāng)紳古騰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間為紀念開村先祖古琪勝而捐資興建,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祠為硬山頂,三間兩進布局,面積1602平方米。頭進為磚木結構,兩邊有偏殿,天井兩邊有廊,后進為抬梁式木構架。1943年7月,南(海)、番(禺)、中(山)、順(德)游擊區(qū)指揮部從禺南遷來此地。1944年10月1日,中共廣東省委和省軍政委員會在這里召開了有珠……[詳細] |
雙美橋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zhèn)北街新市社區(qū),建于明代洪武元年,由駐欖都第一任巡檢陳沖突所建。該橋為單孔石橋,長18.5米,寬3.16米,高4.5米,現(xiàn)該橋保存尚好。雙美橋原是橫跨水色匝,南連永寧北村北街,東接藍田大街的主要交通樞紐,隨著經濟發(fā)展,其功能逐漸被距10多米之遠的一座平坦開闊的水泥隱橋替代。橋為南北走向,南有8級步級,北有10級步級。東面上方石刻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歲進士何圣強重修……[詳細] |
“浦江世澤”坊位于火炬高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濠頭村,建于明代崇禎九年(1636年)。據(jù) 義門鄭氏家譜記載:“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邑侯虞國鎮(zhèn)贈坊。曰:‘浦江世澤’,‘昭世褒崇‘。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重修!痹撆品粸樗闹g三樓牌坊,以花崗石雕鑿構筑。樓為歇山頂,三樓頂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約9米,柱下鑲嵌抱鼓石。牌坊橫匾原字樣曾用水泥覆蓋,改為中山縣濠頭中學,后得復原。是中山市最早的牌坊建筑。……[詳細] |
煙洲書院位于西區(qū)長洲村,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鄉(xiāng)紳黃虞臣等創(chuàng)建。該書院坐北向南,三進三間布局,面積540平方米。硬山式頂建筑,前進和后進為磚木結構,二進為抬梁式木結構。前進二進間天井中間有廊,中座后座間天井兩邊有廊,均為卷棚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該書院先后改名為“煙洲高等”、“初等”、“兩等”、“第一簡易小學”等學校,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工農革命軍和抗先……[詳細] |
中山縣殉國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qū)太平社區(qū)西山公園內,建于1927年。此碑是為紀念在1916年討伐龍濟光戰(zhàn)斗中犧牲的烈士而由華僑捐建的,故又稱“討龍紀念碑”。現(xiàn)由主碑、石碑記和照壁組成,總面積約36平方米。紀念碑坐西南向東北,正中用篆書陰刻碑名,兩邊用楷書陰刻烈士姓名。碑兩旁建有巴洛克風格的護墻,后方有一石碑記,前方有一照壁,上鑲嵌有孫中山筆跡“天下為公”石刻。該紀念碑是中山市現(xiàn)存的唯一一……[詳細] |
馬公紀念堂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南區(qū)沙涌社區(qū)應彪路,始建于1923年,1933年建成,是先施百貨公司創(chuàng)始人馬應彪為紀念其父馬在明而建的。紀念堂坐北向南,建筑占地面積為1278平方米,分布面積約7620平方米。正門為四柱三間三樓排放,進門中央置有一重檐八角攢尖頂?shù)摹霸诿魍ぁ,亭后正中為仿意大利羅馬穹頂式的兩層建筑“一元堂”,右邊為仿英國鐘樓式的三層建筑“南源堂”,左邊為仿西班牙式的三層建筑“婦兒院”,均為……[詳細] |
水洲山炮臺位于火炬高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沙邊村的水洲山上,建于清代咸豐四年(1854年)。水洲山高24.71米,全山面積約8000平方米。清代期間水洲山四周全是水道,后為沖積農田,現(xiàn)正準備開發(fā)建廠。炮臺偏東北可見中山港,東面是中山港公路,西南面可見中山城區(qū)。炮臺占地面積660平方米,平面呈八角形圓形,正中設有三間室作駐兵用,四周共有十三個炮位,原有鐵炮五支(已失)。炮臺用夯土墻修筑,土墻高4米,厚0.9……[詳細] |
鰲山村古石徑位于廣東省中山市黃圃鎮(zhèn)鰲山村,建于明代,由鰲山村碼頭遺址石臺階(上36級)沿飯蓋崗拾級而上至山腰,順坡而下(下36級),最后到“北約通津”牌坊前,故稱三十六級。全長約400米,寬約1.1米。古石徑由三列花崗巖條石并排鋪砌而成,有部分為橫鋪的紅砂巖或花崗巖條石。部分石面鑿有欖形條紋以防滑。這條古石徑是當時村民到黃圃墟的必經之路,故有“過崗”之說。該石徑是中山現(xiàn)存年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的石板路……[詳細] |
三仙娘山炮臺位于火炬高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張家邊村三仙娘山的南坡上,建于清代咸豐四年(1854年),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炮臺西北面與水洲山炮臺遙遙相對,東北是中山港,北面是中山港公路。炮臺平面呈半圓形,南面入口處有五間室作駐兵用,北面有12個炮位,原有鐵炮三支(已失),炮臺用夯土墻修筑,墻高4米,厚1.15米。現(xiàn)基本保存完好。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