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樓吳氏宗祠位于蘭溪市蘭江街道,年代為明。南樓村吳氏宗祠,又名至德堂。南樓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吳氏祠堂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平面為五開間三進兩明堂,占地面積750平方米,依山而建,層層升高,意為步步高升。每進之間落差很大,天井狹小而狹長,用材規(guī)整。特別是磚雕門樓規(guī)模宏大,中間四柱五樓牌坊式,兩邊各帶兩間門罩,形成暗七間磚雕門樓,雕刻藝術(shù)精湛。前進明次間設(shè)藻井,四周用出二跳五踩……[詳細] |
延陵祠位于義烏市稠江街道,年代為清。延陵祠坐落于稠江街道殿口商村,前為明堂,坐東北朝西南,分七開間三進兩廂各5間,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祠建于清乾隆年間,采用三間一啟大門,有類郡王府大門的形制。大門采用三間五架歇山頂樓閣式牌樓,飛檐翹角,作鰲魚吞脊。騎門梁很高,飾東陽木雕。門扉安于金柱間,每間采用4扇屏門。居中一樘啟閉,門楣上方懸掛“延陵宗祠”匾額。門前設(shè)拒馬柵,兩側(cè)樹立3對旗竿石,代表簪纓世……[詳細] |
上族祠及嘉慶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上族祠,坐北朝南,布局前后三進,設(shè)廂房,二進中廳獨立,呈“回”形,總面積1700平方米。一進為門廳左右?guī)。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七檁五柱,用中柱,前檐明間設(shè)八字門樓,檐口斗栱為七踩三翹。側(cè)房為三間二廂,自成小院。中廳,三開間帶四周圍廊,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帶前后廊,四周廊柱為青石方柱。三進與一進相同帶左右偏房,偏房為三間……[詳細] |
滕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坐東朝西,布局為三間四進,硬山頂,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857平方米。一進,進深九檁,明間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前檐雙步施卷棚,平身科斗拱為一斗六升,除后檐明間無斗拱外,其余均施二攢。二進,進深十一檁,明間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帶前廊,斗拱布置與一進相同。三進,進深九檁,明間梁架為五架梁前后雙步,平身科斗拱為一斗六升,除前檐明間無斗拱外……[詳細] |
發(fā)寶象龍塔立于武義縣城東北金安山上,始建與明萬歷三十三年(1602),竣工與萬歷三十六年(1605)。塔名取葉經(jīng)上“狂象無言問老龍”之意。發(fā)寶象龍塔為砌體,仿樓閣建筑形式。平面六角形,共7層,高42.26米。塔身逐層收分,每層相閃錯開辟窗。腰檐用平磚和菱角牙子相同疊瑟,層層挑出。塔內(nèi)用磚砌出踏道,轉(zhuǎn)虛其中,盤旋而上。塔頂用傳疊瑟逐層收縮而成。每層塔內(nèi)都有不同朝向的牽木,牽木上鋪設(shè)木地板,大大加強了……[詳細] |
蔡氏宗祠(含鐘英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雙溪鄉(xiāng)梓譽村。蔡氏宗祠建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朝東偏南,共三進。第一進為牌坊式門樓,第二、第三進及穿堂組成“工”字廳。通面寬12.4米,通進深32.25米。硬山頂。明間抬梁結(jié)構(gòu),邊縫穿斗結(jié)構(gòu)。九檁前后用四柱。地面方磚錯縫。鼓形石礎(chǔ)有乳釘兩排,柱頭卷剎,徹上露明造。鐘英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詳細] |
忠孝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忠孝堂是明代抗倭名將徐平湖的故居,徐平湖,字世安,武義人,明嘉靖年間因抗倭有功,乞贖父罪,朝庭念其功釋其父,并賜堂名“忠孝堂”。忠孝堂位于壺山上街297號,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坐南朝北,由三進建筑和兩側(cè)的廂房組成,第一進建筑為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shù)膹d堂,五架梁前后用雙步。第二進建筑面寬三間、進深四間,穿斗式梁架。第三進建筑面寬七間……[詳細] |
古山胡氏舊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俗稱“七棚頭”。坐西朝東,總體布局為五條軸線,南北向長,東西向短,通面闊約66米,通進深約40米,總面積約27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前樓、中廳、后堂及兩側(cè)廂房;其余四軸線上建筑均為廂房,北側(cè)兩軸線廂房各為十間,南側(cè)各為十一間。大小天井共十四個,均用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的卵石鋪砌。正門為四柱五樓式磚雕門樓,裝飾題材均為浮雕,工藝細膩精微![詳細] |
嵩溪建筑群位于浦江縣白馬鎮(zhèn),年代為清、民國。作為浙中地區(qū)保存最完善、體量最大的古村落,嵩溪村距今已有千年以上歷史,村內(nèi)保存著龐大的古建筑群,多為清代遺存,約1560間平方米。整個村落因地勢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錯落有致,老街縱橫交錯,百轉(zhuǎn)千折,房屋朝向與外觀亦隨地勢而不斷變換,形成具有當(dāng)?shù)靥厣摹搬韵啊薄T摯逦娘L(fēng)鼎盛,清初創(chuàng)立“嵩溪詩社”,清末至民國建“嵩溪吟社”,改革開放后,又組“嵩溪學(xué)社”![詳細] |
通濟橋位于八一路南端,橫跨婺江南北。原為浮橋,元代元統(tǒng)二年(公元1334年)建成十一孔石墩木梁橋,上覆橋屋50間,間以三殿兩亭,亭置四天王,殿塑妥大士、泗洲僧伽等神像,蔚為壯觀,后屢毀屢修,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重建成十三孔石拱橋,橋長213米、寬7米、高14米。解放后修建橋面加寬為10米,北岸增建二孔拱旱橋。通濟橋橫跨在婺江上,婺江將金華分成南北兩區(qū)。橋上設(shè)置了形如花樹的路燈,中間為行車……[詳細] |
蘭溪藥皇廟位于蘭溪市云山街道,年代為清。牛角尖雀門巷23號,就是藥皇廟。藥皇廟共三進,占地1100平方米。前有磚雕門樓,上 書-“藥皇廟”三字,正殿面闊五間,梁、檁、枋、牛腿等構(gòu)件,皆雕刻大量人物、花卉和鳥獸等圖案,供奉祖師神農(nóng)。根據(jù)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立的《重建瀫西藥業(yè)公所碑記》記載,早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當(dāng)?shù)氐男旃|(zhì)亭、湯公制菴兩人倡議捐資建廟于邑城之三坊,之后,蘭溪又建起了……[詳細] |
現(xiàn)存古橋梁中堪稱“江南一絕”的熟溪橋位于武義縣城中,見載于《中國橋梁史》和《中國名勝詞典》,為我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熟溪橋位于武陽鎮(zhèn)熟溪上,F(xiàn)存建筑系1946年按清乾隆時重建之原樣修建。木石結(jié)構(gòu)廊橋。南北走向,橫跨熟溪。全長140米,橋面寬4.80米,通高13.40米。九孔十墩,迎水面砌分水尖。墩高4.40米。最大橋孔凈空約12米。橋屋49間,中設(shè)重檐歇山頂?shù)耐らw三間。兩端設(shè)垂帶踏道。2000年6……[詳細] |
李宅村古建筑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古建筑分布于李宅村中。村落東向設(shè)門,有八字形門墻、木構(gòu)門樓等,主要建筑有庚樓、集慶堂、李氏宗祠等。庚樓三間二檐,清代重建。集慶堂建于明弘治、正德年間,原有十座,現(xiàn)存三座,前后排列,均為三合院式布局,中廳單檐三間帶廂房二層兩間,中廳用材粗碩,結(jié)構(gòu)精良,其斗、梁架、門窗、臺基、柱礎(chǔ)等都透出明中期建筑的風(fēng)格特征,尤其是完整保存的……[詳細] |
朱丹溪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元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赤岸鎮(zhèn)東朱村東朱山現(xiàn)名谷潭淵。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彥修,義烏人。著有《局方發(fā)揮》、《格致余論》、《傷寒論辨》,在醫(yī)學(xué)理論上創(chuàng)立滋陰學(xué)說,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并列為“金元四大家”,在中國醫(yī)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墓與妻、長子合墓。墓始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經(jīng)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及1946年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