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zhèn)啟封故園AAAA 朱仙鎮(zhèn)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南20公里處,歷史上曾與廣東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漢口同為我國的四大商埠重鎮(zhèn)。朱仙鎮(zhèn)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木版年畫和豫劇祥符調(diào)的發(fā)源地。明清年間,朱仙鎮(zhèn)達到繁盛頂峰,位居華北水陸交通聯(lián)運碼頭之首,聚集人口20余萬,商賈云集,盛世空前,成為“中國四大名鎮(zhèn)”之首。為帶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把朱仙鎮(zhèn)這一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資源轉……[詳細] |
禹王臺(古吹臺)AA 禹王臺,位于開封城東南大約3里,是一處殿堂樓閣,樹木蔥蘢,假山水榭,花香鳥鳴,環(huán)境幽靜,風景美麗的園林。禹王臺在先秦時代是一座十分寬闊高大的土臺子。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眼失明的大音樂家,名叫師曠,他是晉平公的一個樂官,據(jù)傳他曾在這個臺子上吹奏過樂器,因而古人就把這個臺子命名為吹臺。戰(zhàn)國時期,魏國建都大梁,梁惠王對吹臺進行修筑。公元前225年,秦攻魏,使這處高臺曲池的絕好勝地,毀于水患。吹臺在晉代……[詳細] |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院,處于開封城區(qū)內(nèi)中心地段,與劉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為“同合裕銀號”。1933年銀號倒閉,改為-河南省銀行,后改為河南農(nóng)工銀行,日偽時期在此設偽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歸河南省銀行。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曾為我冀南中州銀行駐汴聯(lián)合辦事處。解放后為開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開封“……[詳細] |
開封府文廟最早是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的汴梁路學。是利用北宋太學的舊址改建的。北宋太學的舊址原在內(nèi)城朱雀門外附近,有北宋嘉祐年間所刻的全部儒家必讀的石經(jīng),用篆楷兩體書寫,世稱二體石經(jīng)。金代貞祐年間(1213-1216年),為抵御蒙古,金人將內(nèi)城擴大,太學剛在拆遷的范圍。金人在匆忙中將太學遷移東南城下,石經(jīng)亦隨之遷移。金亡以后,元人即以其地改建為汴梁路學。那時石經(jīng)堆積如山尚未樹立起來。……[詳細] |
洧川城隍廟位于洧川鎮(zhèn)城中心路北,據(jù)《洧川縣志》載:該廟建于明初,正統(tǒng)五年(公元1440年)重修,在明嘉靖和清順治年間又曾多次重修。廟內(nèi)原有大殿五間,拜殿五間,東西廊房各二十五間,戲樓一座,寢殿六間,大門三間,大門外有明弘治年間石獅一對,整個城隍廟占地約15畝,解放前為洧川縣舊0所在地,已將原東西廊房改建為東西排房。解放后,洧川縣人民0設在這里。尉、洧合縣后,洧川縣撤銷,現(xiàn)在城隍廟為尉氏縣人民文化館……[詳細] |
阮籍是三國時魏著名詩人,阮瑀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生于魏晉之時,感時傷亂,又懼被禍,遂縱酒談玄,與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游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阮籍的詩專長五言,自然壯麗,有《詠懷》八十二首,表現(xiàn)嗟生憂時,苦悶彷徨,對現(xiàn)實多有所譏諷,獨具風格,被后人稱為“正始之音”。又工散文,其《大人先生傳》很有名。著有《阮步兵集》傳世。嘯臺,又叫阮籍臺,是晉代阮籍舒嘯處。遺址現(xiàn)在尉氏縣……[詳細] |
孔廟位于縣府前街路北黌學(學宮)院內(nèi),為黌學的重要建筑部分。明洪武三年(1370)始建 ,永樂、成化、弘治、嘉靖、萬歷年間多次修葺。正面為大成殿(原名大圣殿,明萬歷二十三年知縣馬應龍改題),系廟內(nèi)主體建筑,基臺東西長23.3米,南北寬17.3米,殿高13.4米,面寬5間(21米),進深4架(14.56米),建筑面積305.76平方米,連同外檐覆蓋面積共444平方米。全殿木質(zhì)疊架而起,9脊4坡,殿頂……[詳細] |
張良墓是蘭考縣境內(nèi)的一處歷史遺跡。該墓位于蘭考縣城西6公里的三義寨鄉(xiāng)曹新莊火車站南側,緊靠隴海鐵路。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qū)面積35000平方米。張良祠張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為戰(zhàn)國時韓國人,祖父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之相,有五世相韓之稱,為韓國的功勛世家。秦滅韓后張良為報國仇,圖謀復韓,結交刺客,曾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狙擊秦……[詳細] |
開封紀念塔又名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坐落在開封市中山路南段,開封火車站西北方向350米處。此塔高二十余米為六棱石砌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下寬上窄,下層直徑約二米有余,塔外形頗似一個碩大的殺手锏直刺云天,塔前立有一人高的石碑,上 書“陣亡將士紀念碑,開封市重點文物”等字樣,塔后則另立一塊同規(guī)格的前些年的修繕記事碑。塔上層高約十五米左右,其六面應有碑文的,但卻被白灰覆蓋,中下層各面為嵌入的青石碑刻,……[詳細] |
牛牧崗遺址位于蘭考縣西部的雙塔鄉(xiāng)牛牧崗村北。遺址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12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在已發(fā)掘的近400平方米范圍內(nèi),古代文化堆積較厚,一般達5米以上;延續(xù)時間長,時代涵蓋屬于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屬于夏代的先商文化,以及商代、春秋、戰(zhàn)國、西漢、唐宋至明清;文化遺存較為豐富,發(fā)現(xiàn)有灰坑、房基、墓葬等遺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瓷器、青銅器、建筑構件等遺物。古水井……[詳細] |
鐵犀牛在開封北門外2公里的辛莊回龍廟內(nèi),是明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于謙所鑄造。由于當時黃河水患連連,故鑄此物鎮(zhèn)水。明末的水災,將廟宇沖毀,鐵犀牛亦遭淹沒,一直到清順治年間人們才將它挖出。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廟宇,名鐵犀牛鎮(zhèn)河廟,將鐵犀牛置于廟內(nèi)。鐵犀牛高約2米,背上鑄有文字,落款“正統(tǒng)十一年歲在丙寅五月吉日浙人于謙識”。鐵犀牛,高2米,圍長2.5米,周身烏黑,頭頂生角,雙目炯炯。當時于謙……[詳細] |
杞縣私立大同中學舊址位于杞縣城內(nèi)金城大道中段。進步知識分子孟昭樸、孟昭渠于1920年初,利用其父孟廣樂(號-)時人孔廟(學)奉祀官之便在杞縣孔廟開辦了一所私塾,專門招收追求進步的13至18歲的中小學生和其他私塾學生。這批學生后來大都到北京、南京、開封等地求學。1924年夏。原私塾學生、在南京讀書的馬沛毅經(jīng)鄆代英介紹加入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共黨員,回杞縣開展建團工作,1925年5月下旬成立共青團杞縣特……[詳細] |
青云禪寺,座落在莊頭鎮(zhèn)高廟范村東的金雞嶺上,金雞嶺突兀高聳、氣勢非凡,不知何時人們在最高處建了一座五岳廟,唐初,佛教興盛,五岳廟改為青云禪寺,金毀于戰(zhàn)火,明景泰年間重建,為開封大相國寺下院,規(guī)模宏大,星辰殿宇,極為輝煌。更為奇者殿內(nèi)塑釋迦、老君、夫子,集佛、道、儒于一堂,祖師真人,天王金剛同一殿。山門如今寺廟已非昔比,但寺前四棵千年古槐卻氣度超凡,雖老態(tài)龍鐘,有的甚至中空,可任人由腹中上下,但古槐……[詳細] |
宗公祠位于開封市西門大街北側,為留念北宋名將宗澤而建(一說為留念宋國公馮勝而建,稱宋公祠)。關于該祠,清朝《祥符縣志》中多有紀錄,F(xiàn)存為清朝修建,有拜殿、大殿及配房等。拜殿為卷棚歇山式,大殿及配房為硬山式。此中拜殿與大殿屋面勾聯(lián)搭而成,使整座院落形成了富有變化的屋面方式。宗公祠修建翼角挺拔,檐部施有單翹三踩斗拱,全體作風乖巧奇麗,修建結構方式頗具古意,反應了河南處所修建襲古的作風。出格珍貴的是修建……[詳細] |
虎丘寺農(nóng)民起義舊址位于杞縣城南12公里邢口鎮(zhèn)邢口村東北隅;⑶鹚聞(chuàng)建年代不詳,清康熙七年重建。1927年馮玉祥在河南執(zhí)政時,拆廟打神,破除迷信,毀滅殿房,后經(jīng)海昌和尚募捐化緣重建中殿,現(xiàn)僅存山門、中殿和圍墻。山門和中殿為青磚灰瓦硬山頂,中殿出前廈有明柱兩根,寺院面積463平方米。1927年,為響應北伐戰(zhàn)爭,0河南省委決定在。ǹh)杞(縣)地區(qū)發(fā)動農(nóng)民武裝起義。4月24日,在省農(nóng)協(xié)主席蕭仁鵠、杞縣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