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輔天將軍墓(巴州區(qū))雷墓,位于化成鎮(zhèn)宋家碥村西500米,雷家衙門右側100米,建于光緒三年,竣工光緒六年。坐北朝南,為土冢墓,封土為長條形,長10.5米,前寬7米,后寬3.4米,前有墓碑,碑前是牌坊,再前是化紙庫、石獅一對。墓碑為石質仿木結構建筑,5重檐歇山頂,底層為7柱、六開間,寬10米,高9.3米,厚0.8米、二,三,四層為4柱三開間,上層為2柱單開間。碑壁上刻有二十四孝、戰(zhàn)當陽。石柱上刻有……[詳細] |
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xiāng)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huán)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xiāng)公路經(jīng)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zhàn)亂時期,入城要經(jīng)店主通報或響箭發(fā)出信號,得……[詳細] |
米倉古道以翻越米倉山而得名!掇o源》記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南,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jīng)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入蜀,多出此道”。米倉山作為南北屏障,米倉道為南北出入要塞,遠古巴人在米倉山中開辟了多條道路,形成了一個道路網(wǎng)絡,通稱米倉道。米倉古道是中國最早的國道,其歷史久遠,在夏商時期便有記載,夏禹王會盟涂山,巴蜀往焉;殷高宗婦好伐巴方,曾設巴戌關于……[詳細] |
平梁城位于巴中市巴州區(qū)城西郊10公里處的平梁寨上。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先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時任兵部尚書的余玠令都統(tǒng)張實修筑平梁城,取掃平梁州之義,而山寨遂以此而得名。平梁城居山寨之上,而山寨四周如削,易守難攻,是四川抗御蒙軍的古城寨之一。宋時在山寨上修筑城墻達20里,5寨9門,內外兩層,排列整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姑善陂g,州城官民及州衙曾遷入此城寨。清嘉慶二年(1797年),白……[詳細] |
鳳儀蔣氏祠堂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8),為前殿、左右?guī)、正殿三級臺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50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前殿所在一級臺地以三級踏道與二級臺地天井壩子相連。穿8米深的天井青石板壩子登7級踏道上三級臺地所在的正殿,F(xiàn)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鳳儀蔣氏宗修修建于光緒23年(公元一八九八年》距今118年,該祠堂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鳳儀鄉(xiāng)永合村二社(蔣家梁),詞堂背靠陽嶺山,前向……[詳細] |
擂鼓寨遺址位于通江縣東南約20公里的春載鄉(xiāng)擂鼓寨村,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07°17′,北緯31°51′,海拔高度740米。這里地處川東北米倉山的東段南麓,屬低中山區(qū)。通(江)——達(川市)公路從擂鼓寨北面自西向東經(jīng)過,附近有長江水系的通江河及其支流自東向西南流過。鼓寨孤峰獨出,呈三角形,三面都是懸崖。遺址地處擂鼓寨西北和南面懸崖下的緩坡地上,分為北區(qū)和南區(qū)。北區(qū)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10米,面積約5……[詳細] |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得勝鎮(zhèn)得勝社區(qū)居委會,清初兵燹被毀,康熙元年(1662)修復,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從渠縣云游到此掛塔為僧,賣產(chǎn)、化緣擴寺,歷時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發(fā)動宣達戰(zhàn)役之前,其總部在北山寺召開了各軍以上領導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作戰(zhàn)方針和計劃,亦為革命舊址。該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門、前殿、正殿、后殿、廂房、禪房……[詳細] |
南江米倉古道年代:秦至民國2012年,南江米倉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截賢驛棧道及橋樁孔保護范圍:棧道及橋樁孔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巖上部)。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2、寒溪河棧道及橋樁孔保護范圍:棧道及橋樁孔面外延50米(包括河谷和山巖上部)。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3、官倉坪(又名巴峪關)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詳細] |
四川黑馬山墓群位于巴中江口鎮(zhèn)五一村,坐西向東,分布在長100米,寬30米,面積3000平方米的坡地上,共有墓葬3座,均為夫妻合葬墓。M1李在明墓,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M2李映元墓,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M3李坤元墓,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其中M2李映元墓由土冢、墓碑、碑、牌坊、字庫、桅桿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4.2米,寬3.9米,高3.4米,塚前立石質三樓牌樓式墓碑,高4.9……[詳細] |
地址:通江縣草池鄉(xiāng)嘉禾寨村一組陳家河該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東北——西南走向,橫跨于陳家河上,為5孔石拱橋。橋長64.12米、寬5.8米,距河面高8米,橋面用板石鋪成,橋欄用條石砌成。橋東北端石梯右側的自然巖石上立有“同治六年歲次丁卯年季春下浣吉旦”石刻建橋記事碑,其文可識者大意為:“上通秦漢,下達巴蜀,而兩山逼狹……每值天雨淋漓,山水漲發(fā),臨流者誰不為之哀嘆。翁佘君鳳林者,久欲獨立捐資修……[詳細] |
米倉古道,是穿越米倉山連接陜西漢中與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條線路,分別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巖河、東河河谷到四川。幾條線路均需翻越川陜交界的米倉山,所以通稱米倉古道!掇o!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jīng)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入蜀,多出此道。米倉古道的第一條路線:即歷史稱謂的漢中古道(又稱長安古道),是“米倉古道……[詳細] |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于南江縣桃園鎮(zhèn)北七公里鐵爐壩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類文物保護單位,是光霧山重要的旅游景點。巴山游擊隊是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前組建的一支留守川陜革0據(jù)地的正規(guī)武裝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這支隊伍在劉子才、趙明恩等的領導下,活動在以南江縣桃園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戰(zhàn)斗5年之久。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詳細] |
所謂漢中古道,從字面上看,即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在古時候,中原進蜀道路崎嶇,攀崖鑿壁,歷經(jīng)艱險,正如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F(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紀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在平昌境內古代題刻尤多:如西興鄉(xiāng)天堂村北1.5千米,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詳細] |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鄉(xiāng)雙山村,該墓為唐芝福夫婦墓,坐西南朝東北,分布在面寬10.9米,進深22.7米,面積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儀墻、牌坊、響堂、山門、塋墻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6.8米,寬3.9米,高4.4米,五樓牌樓式墓碑,高5.4米,寬4.5米,四柱三開間,分上下兩層,下層四柱施抱鼓,明間刻墓志,上部掛匾并刻文,兩次間為格紋、雕花石門;上層辟亡堂,堂內施墓主人生平事跡;墓碑上……[詳細] |
鄧紹芳墓位于鎮(zhèn)龍鎮(zhèn)土船村,坐東南朝西北,為鄧紹芳及夫人王氏、陳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寬8.7米,進深24.94米,面積216.79平方米的臺地上。土塚呈橢圓形,長4.2米 ,寬2.94米,高3.1米,冢前立石質仿木結構墓碑,高4.5米,寬3.36米,四柱三開間,拱形頂上部辟龕、龕內施墓主人像,明間墓內設享堂、享堂為拱形頂高4.5米,面寬3.36米,進深3.4米,墓碑前正中2.3米處立須彌座碑1通,碑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