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江書院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濂江村泰山宮東,又稱文昌宮。始建年間不詳,相傳朱熹曾在此講學,并題有“文明氣象”四字,占地764平方米,F(xiàn)為清代建筑。書院坐南向北,木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角檐翹脊,上飾灰塑卷草,下施角魚。木結(jié)構(gòu),穿斗式構(gòu)架。雙層樓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上層樓前及兩側(cè)設樓廊,右側(cè)辟為朱子祠,樓前有小庭院,石砌地面,前有石欄桿、欄板上刻“文光射斗”四字。四周墻垣護衛(wèi),現(xiàn)為小學詩堂。前院前短圍……[詳細] |
西湖“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記”碑位于西湖內(nèi)西南角、大夢山景區(qū)內(nèi),立于清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碑花崗巖石質(zhì),高270厘米,寬117厘米,厚24厘米,碑額篆書為“重立潘敏惠福文襄浚湖河二碑記”,下刻清乾隆年間潘思榘撰《重浚福州西湖碑記》、?蛋沧吨乜8V輹呛痈娉杀洝,及道光年間重立碑時增加的吳榮光跋語。全碑34行,每行80字,正書。碑原立于福州西湖旁湖濱小學內(nèi),2009年動物園遷出……[詳細] |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樓區(qū)東門塔頭街,坐北朝南,三面圍墻,共四進,第四進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鶴山草廬”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圍墻。主座建筑祠廳辟左、中、右三門,大門六扇。入門,三面環(huán)廊,廊下天井,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屋頂,斗拱、掛洛、檐、楣雕畫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廳,帝建靜修書屋、壽泉廳、泉石居(花亭)等,分別作為祭祀、課讀、書畫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詳細] |
懷安接官道碼頭位于倉山區(qū)懷安村東南面烏龍江邊,包括古接官道及碼頭,是“海上絲綢之路”曾經(jīng)興盛的重要見證。接官道為突堤式結(jié)構(gòu),占地約380平方米;西面三塊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碼頭,是懷安唯一保留下來的接官道古碼頭。碼頭石板道寬約5米,條石鋪就,上有百余條橫向鑿槽,便于上下船時防滑;此外還有用于拴繩、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遺存。2005年開始,三環(huán)路從懷安附近通過,懷安沿江一帶進行了綠化改造,老碼頭得到簡單整……[詳細] |
歐冶池在福州市區(qū)北部,鼓屏路東冶山路南,舊福建省財政廳大院內(nèi)。相傳為春秋時期著名冶煉家歐冶子鑄劍處,故名,一稱劍池。池旁有冶山和劍池后等古跡。據(jù)宋朝梁克家《三山志》記載:“此池乃歐冶子鑄劍之地,然無所稽考。州雖有劍池寺,唐元和中(西元806-820年),僧惟干浚池,得銅刀、劍環(huán)數(shù)枚,猶有冶灶在竹林間,又隔在將軍山之南,南去尚數(shù)百余步。非此池也。或恐鑄劍者因此以自號,則有之矣。然池非以鑄劍者得名!薄[詳細] |
宦溪窯址位于福州市宦溪鎮(zhèn)硋、板橋村一帶,數(shù)量36窯,主要分布在板橋的新厝山,硋(ài)石由(yòu)村的后門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幾個山頭。南北長約1.7公里,相傳有36窯!逗罟汆l(xiāng)土志》記載:“硋石由,有碗窯古跡,居民約百余戶,分何、鄧、池等姓!1956年,修建簡易公路時曾發(fā)現(xiàn)窯址,證實志書中有關(guān)碗窯的記載。窯址堆積層高1~5.8米,寬30米。已發(fā)現(xiàn)兩個拱形窯床殘址,窯床為磚質(zhì)結(jié)構(gòu),磚的體積為28……[詳細] |
石塔會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下殿里烏塔南側(cè),坐南向北,四面圍墻。大門開西側(cè),正中門額為“石塔會館”青石匾,門前有一對高一米余青石刻石獅,F(xiàn)有會館主要的建筑是戲臺,面對烏塔,面積約60平方米,臺中四根方形石柱,刻有對聯(lián)“集今古大觀,時事各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同”等。臺頂藻并斗拱層層重疊,頂刻畫有山水樓臺、花卉樹木,造型優(yōu)美;臺后為化妝室。戲臺兩側(cè)為看樓,樓前欄板精雕細刻。戲臺正面原有神翕,曾為居民占用……[詳細] |
瓊河七橋、河七橋(1992年公布名),位于安泰河上,是唐五代羅城護城河上的橋梁。包括金斗橋、館驛橋、雙拋橋、高峰橋、板橋(老佛殿橋)、安泰橋、觀音橋等(該名單已核實),均為石構(gòu)平梁橋或單孔拱橋,欄板上有建造年代和橋名等題刻。古時西水關(guān)潮水經(jīng)此分南北交流,與東潮匯合,為古時福州的特-一。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安泰橋、板橋(老佛殿橋)、館驛橋、金斗橋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范圍內(nèi)。……[詳細] |
觀音橋在福州市鼓樓區(qū)西門安泰河與文藻河(即大航橋河殘留)交匯口西。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驛里。舊名虹橋,據(jù)《榕城考古略》載:因橋旁祀有觀音大士,故名觀音橋。單孔石拱橋,橋長8.50米,寬5.10米,跨度5.00米。橋面橫鋪石板15塊,南端石階四級,北端兩級。橋面兩側(cè)有石護欄板六塊(長度為2.4米和1.41米兩種)。在西側(cè)中間一塊欄板上,刻“觀音橋”三字,字徑達0.39米;東側(cè)欄板刻“明成化丁酉年(14……[詳細] |
廣東會館位于倉山區(qū)六一南路52號倉山第二中心小學校內(nèi),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廣東籍商人籌建的、帶有同鄉(xiāng)會性質(zhì)的會館。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1245平方米,共二進,前廳、天井、后廳(聚議廳)、廊房。前廳穿斗式木構(gòu)架,雙坡頂,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天井占地約270平方米,中間有一棵榕樹直徑2平方米,高7米,約150年歷史。聚議廳左右兩邊有硬木樁直徑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國少有的保存著南國獨特的建筑風格的大……[詳細] |
光祿吟臺光祿吟臺又稱“玉尺山”,福州名勝,位于鼓樓區(qū)光祿坊8號光祿坊東北口,宋代法祥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篆“光祿吟臺”。清時,林則徐在此放鶴,“同光派”福建代表人物陳衍、鄭孝胥、林紓等也常在此聚會作詩。光祿坊內(nèi)的名勝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它集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保留有清代曲池、石橋、小亭等景觀,并有宋至民國十余段摩崖題刻,為游客觀覽之地,文人雅士集聚之所,具有深……[詳細] |
萬壽橋位于倉山區(qū)、臺江區(qū)之間的閩江上,北起臺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島,南接倉前觀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橋。福州本地俗稱“大橋”。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順間、成化間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橋改建為萬壽橋同樣的全石結(jié)構(gòu)橋梁。乾隆年間重修時,惠安石雕宗師李周特地為橋欄柱雕18只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民國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設廳通行汽車,對萬壽橋橋面進行改造;因工程質(zhì)量不佳,民國三十四年(19……[詳細] |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號,.坐南朝北,四面圍墻,共兩進.入大門,走廊、天井,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雙坡頂,穿斗式木構(gòu)架,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是三間排倒朝(坐南向北)。屋前庭院種有花樹,豎何梅生墓志銘。建于清嘉慶間,光緒及民國初重修。始建人員不詳。何振岱購入后始終為何氏家族居住。1991年掛牌保護。三坊七巷改造后,何氏族人遷出,F(xiàn)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登文道碼頭位于長樂市潭頭鎮(zhèn)文石村北側(cè)海邊,為鄭和到長樂修建天妃廟時登陸的地方。碼頭由條石鋪成,長約99.73米,最寬處有3.44米。登文道碼頭也是古代長樂客商出遠洋的始發(fā)地,也是本地讀書人進京趕考的出發(fā)港。讀書人若中舉返鄉(xiāng),便捐一塊石頭,并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這就是“登文道碼頭”名字的由來。……[詳細] |
宦貴巷黃家宅院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宦貴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間,為著名中醫(yī)黃庭翼的住宅。大門坐東向西,門后小庭院。院東有三間小屋。主建筑前后二進,坐南向北,四面圍墻,雙坡頂。一進石框大門,三面環(huán)廊,兩廊旁有披榭,中為整齊石條天井。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gòu)架,所有駝峰、斗、拱、托等,都經(jīng)精雕細刻。大廳中間是六扇推光漆、紅地、貼金插屏門,窗檻漏花采用縷空精雕博古圖案。八扇門扇,皆用紅柴精制,門上花檻……[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