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瀚墓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獅山村九曲山半山腰,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閩縣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稱山頭角)東南麓,1988年因建設需要,遷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遷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寬8.6米,進深12.3米。墓坪與神道碑、翁仲、石獸已毀,墓室被盜。墓丘下有六個磚砌墓室,每兩個墓室并列相連,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黃氏的墓室居……[詳細] |
懷安衙署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淮安社區(qū)江邊,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為懷安縣衙署;明萬歷八年(1580年)撤懷安縣,縣治廢;清代改為懷安遞運所,改建為懸山頂,穿斗架二進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條石鋪地。衙署兩邊的圍墻已毀,墻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長150米。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該衙署是目前倉山區(qū)現(xiàn)存唯一的衙署遺址?h衙建筑現(xiàn)存三進,木構,……[詳細] |
陳若霖故居位于倉山區(qū)螺洲鎮(zhèn)店前村,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現(xiàn)為江乾埕門牌2號、3號、4號、5號。2號原名“賜書軒”,為陳若霖放藏御書之所。土木結構,二層樓房,二樓已毀,一樓尚存。3號宅與2號宅相連,俗稱三排間老屋(面闊三間),兩邊設風火墻。兩宅合計面1027平方米。4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的正座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兩邊設風火墻,面積650平方米。5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正座的面……[詳細] |
萬壽橋位于倉山區(qū)、臺江區(qū)之間的閩江上,北起臺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島,南接倉前觀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橋。福州本地俗稱“大橋”。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順間、成化間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橋改建為萬壽橋同樣的全石結構橋梁。乾隆年間重修時,惠安石雕宗師李周特地為橋欄柱雕18只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民國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設廳通行汽車,對萬壽橋橋面進行改造;因工程質(zhì)量不佳,民國三十四年(19……[詳細] |
懷安接官道碼頭位于倉山區(qū)懷安村東南面烏龍江邊,包括古接官道及碼頭,是“海上絲綢之路”曾經(jīng)興盛的重要見證。接官道為突堤式結構,占地約380平方米;西面三塊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碼頭,是懷安唯一保留下來的接官道古碼頭。碼頭石板道寬約5米,條石鋪就,上有百余條橫向鑿槽,便于上下船時防滑;此外還有用于拴繩、方便船舶?康氖圻z存。2005年開始,三環(huán)路從懷安附近通過,懷安沿江一帶進行了綠化改造,老碼頭得到簡單整……[詳細] |
午橋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上岐村河浦上,始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石構平梁,橋長34米,面寬3.52米,南北走向。四墩、五孔,不等跨,南北已淤塞二孔,現(xiàn)存兩墩三孔。橋面現(xiàn)由四段五塊石板鋪成,中間橋墩部分傾斜。橋墩船形,上部疊澀出挑五層,石梁鋪架其上。望柱上有銘文“黃卅八娘”等題刻,其他大部分均漫漫不清。北側橋欄板由6塊欄板穿插而成,上有“古跡午橋”題刻。南側橋欄板由9塊欄板穿插而成,上有“桂馥蘭香”……[詳細] |
江南橋位于倉山區(qū)中洲島與南臺島倉前路之間的閩江南港,又稱“倉前橋”、“中洲橋”,宋代為浮橋,元初建木橋,屢建屢毀。清乾隆年間,福清人何際逑兄弟捐資及集資建石橋。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長約108米,八墩九孔,等跨。船形墩。1930年橋面改為鋼筋混凝土。1971年再次改建,加寬2米,增高4米,于中洲上建旱橋,將江南橋與萬壽橋連為一體,改稱“解放大橋”。1992年11月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詳細] |
七星橋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郭宅村,建于宋代,石構二墩三孔平梁橋。東西走向,橫跨白湖河。長33.5米。面寬3.6米,不等跨,已淤塞一孔。墩呈長方形。橋面每孔用4根石梁鋪成,其中一根石梁上有“天圣十年”(1032)題刻,橋面現(xiàn)已改造為水泥并拓寬。橋面上設四角亭,木構,單檐歇山頂,80年代改為水泥亭,供三位國公(地方神)。橋欄已從木構改為水泥。該橋是具有明確紀年的宋代石梁橋墩重要實例,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1……[詳細] |
獅山瑞跡寺白佛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獅山村九曲山,據(jù)宋梁克家《三山志》記載白佛始鑿于唐大中六年(852),又名雷劈觀音,為巖石上浮雕.高1.36米,寬0.60米,南偏東15度。其前建有長方形石亭,面寬2.93米,進深1.5米,高2.3米。石門額上陰刻“雷劈觀音古跡,天啟丙宣年季春”。白佛附屬于瑞跡寺。1983年8月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林浦殘橋位于倉山區(qū)城門鎮(zhèn)林浦邵岐村,又名“林浦斷橋”,俗稱“三門橋”,建于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石構平梁橋,南北走向,兩墩,三孔不等跨,已圮一孔。殘橋全長22米,面寬2.8米。橋本體橋面石梁上刻:“紹興三年戊申作,都管斡林康、林元鈞泊諸勸首等”,楷書,字徑0.15米;引橋橋面石梁上刻:“林應見舍小梁三條,林應郎舍大梁一條”、“鄭謙僧光儒各舍小梁一條”。橋面上設有馬相公廟,東西環(huán)抱2棵榕樹。1……[詳細] |
趙新墓位于倉山區(qū)建新鎮(zhèn)勞光村下店自然村的九龍山,墓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坐西北向東南。墓丘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夯筑,雙重護墻,三級墓坪,面寬12米,進深28米;№敺馔炼亚傲⑶嗍贡,高0.85米,寬1.27米,上刻楷體:“江夏,清誥授榮祿大夫二品頂戴、陜西督糧道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翰林院檢討又銘趙公、偕配梁夫人、葉夫人、男侯選郎中少銘,媳福恭人壽域。光緒已卯年菊月谷旦造。”墓碑兩側各立三塊……[詳細] |
玉屏山莊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鄉(xiāng)陽岐下村,為清代邳州知州、詩人葉大莊的故居。環(huán)玉屏山而建,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原有20多座房屋,有魚池假山,具有園林風貌。葉大莊死后,家道敗落,山莊被分割,一些房子己毀壞,部分房屋己改建,F(xiàn)保存最完整的是山南的游氏家(木材商人,為馮宅游氏大厝主人游樂雍后裔)。該屋為磚木結構,由門廊、披榭、夭井、大廳、廂房、后庭等組成,占地面積1120平方米。正座(大廳及兩側廂房……[詳細] |
陳若霖墓位于倉山區(qū)蓋山鎮(zhèn)北園山頭嶺東麓,為清乾隆年間進士、曾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刑部尚書的陳若霖墓地。原有墓亭、牌坊、翁仲、石獸等,在文革中均被毀。198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將墓室封閉。墓坐西向東,偏南20度,如意形。墓為三合土夯筑,三層墓埕。面寬約14米,深33米。封土內(nèi)五室并列,陳若霖居中,兩側為妻、妾、子、媳。封土前墓碑高1.25米、寬1.33米,青石質(zhì),楷……[詳細] |
廣東會館位于倉山區(qū)六一南路52號倉山第二中心小學校內(nèi),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廣東籍商人籌建的、帶有同鄉(xiāng)會性質(zhì)的會館。坐南向北,占地面積約1245平方米,共二進,前廳、天井、后廳(聚議廳)、廊房。前廳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天井占地約270平方米,中間有一棵榕樹直徑2平方米,高7米,約150年歷史。聚議廳左右兩邊有硬木樁直徑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國少有的保存著南國獨特的建筑風格的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