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文物古跡介紹

81、項王故里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項王故里
  項王故里坐落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qū)梧桐巷、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又稱為“梧桐巷”,是楚國貴族、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領袖,“拔山蓋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項王故里是中國首家以項羽和項家文化為主題的項家宗祠等,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項王故里以楚地-為主,兼具宮廷建筑和園林建筑建筑風格。康熙四十年立碑以為紀念。家鄉(xiāng)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目前,項王故里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包括項王故里核心區(qū)、梧桐巷傳統(tǒng)街區(qū)、西楚大街商業(yè)休閑區(qū)、濱水文化休閑區(qū)、商業(yè)文化休閑區(qū)和濱河商業(yè)休閑區(qū),其中核心景區(qū)占地面積260畝,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地址:江蘇省宿遷市黃河南路288號郵編:223800公交線路:游1路、游2路、803路、808路、301路、302路、109路開閉園時間9:00-17:00門票價格全票80元/張,半……[詳細]
82、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大報恩寺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大報恩寺碑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位于南京中華門外,北鄰外秦淮河,南接雨花臺,東至1865園區(qū),西至雨花路,整個園區(qū)占地面積約200畝。大報恩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譽為“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今天來到園區(qū)可探尋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橋、永樂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設施、三大殿遺址、畫廊遺址、油庫遺址、義井以及燒制琉璃構件的官窯等,當年大報恩寺的“宮闕規(guī)制”一目了然。地址:南京市秦淮區(qū)雨花路1號類型:古跡寺廟等級:AAAA游玩時間:建議2-3小時電話:025-52009999官方網(wǎng)站:http://www.besdchina.com/開放時間:周一-周日9:00-17:30(取票時間10:00-16:15)門票信息:憑學生證可享受半價![詳細]
83、棲霞寺 AAAA
棲霞寺
  南朝劉宋泰始中(465-471),明僧紹(號棲霞)在攝山結廬而居,抗跡人外,與智度和尚相友善,有師友之誼。南齊永明七年(489),明僧紹舍宅為棲霞精舍,請智度和尚主持,這就是棲霞寺的起源。唐初將棲霞寺擴建,改名功德寺,增加殿宇49所,樓閣延袤,宮室壯麗,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洲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四大叢林,是棲霞寺的黃金時代。唐高宗上元(674-676)年間,改功德寺為隱君棲霞寺,武宗時排斥佛教,寺被廢。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又重建。南唐時高越建舍利石塔,又重修棲霞寺,改稱妙因寺;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名普云寺。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棲霞禪寺,哲宗元礻右八年(1093年)改稱巖因寺崇報禪院,又名景德棲霞寺或虎穴寺(因棲霞山又名虎穴山),到明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恢復棲霞寺的名稱。除政治上排斥佛教的原因外,由于棲霞寺所在地棲霞山臨江屏立,……[詳細]
84、蘇州重元寺 AAAA
蘇州重元寺
  重元寺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唯亭鎮(zhèn)淺水灣。據(jù)記載,重元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與寒山寺、靈巖寺、保圣寺同時代。梁武帝蕭衍以佛化治國。一時上行下效,全國崇佛。某日傍晚,住在長洲縣衙西北二里處的官員陸僧瓚,見官宅上空祥云重疊,便突發(fā)奇想,立即奏請梁武帝,主動建議舍棄自家官宅,在原地改建一座寺廟,并為寺廟取名“重云”。梁武帝欣然同意,并賜匾表示嘉許,匾額題為“大梁廣德重玄寺”!爸卦啤氨徽`為“重玄”,是奏章轉抄上遞過程中的差錯。重元寺一直興盛到中唐時代。270多年后,時任蘇州刺使的唐代大詩人韋應物曾有一首《登重元寺閣》寫重元寺:“時暇陟云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郡大,十里郁蒼蒼。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陸,驕闐會四方。俗繁節(jié)又喧,雨順物亦康。禽魚各翔泳,草木遍芬芳。于茲省甿俗,一用勸耕桑”。唐代詩人李嘉佑、皮日休、陸龜蒙等也有描寫重元寺的詩作。公元842年,唐后期武宗會昌二年,中……[詳細]
連云港桃花澗
  桃花澗桃花澗源自錦屏山馬耳峰。千回百轉匯集成滔滔澗水流下南坡。這里峰巒峻秀,春來遍開桃花,因以為名,現(xiàn)已開辟為新的旅游景點。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頗具中國畫的風味。景區(qū)的下面,即著名的錦屏磷礦礦區(qū)。1979年冬,桃花澗發(fā)現(xiàn)了四五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狀石器,與日本九州出土的這類石器形制大體相同。據(jù)專家考證,那時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與連云港之間形成一條陸橋,兩岸的古人類曾不斷互相往來和交流。桃花澗遺址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qū)錦屏鎮(zhèn)桃花村錦屏山南麓桃花澗西側。遺址堆積物厚約2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通過采集和試掘,得到的石器標本有舟狀石核、兩極石核、漏斗狀石核,半錐體石核、刮削器、尖狀器、人工石片和小石葉等。據(jù)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這批石器標本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桃花澗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迄今發(fā)現(xiàn)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唯一含有小石葉工業(yè)的遺……[詳細]
86、明祖陵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墻。明祖陵,被稱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舍、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并有祭田149頃,規(guī)模宏大,氣勢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西畔的淮河入湖處(明代屬安徽鳳陽府管轄)。泗州城被湖水淹沒時,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沒于湖水之中。本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保護明……[詳細]
敬業(yè)堂(沈廳)
  敬業(yè)堂俗名“沈廳”,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萬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進五門樓,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間房屋,為典型的“前廳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墻門,供?看弧⑾礈熘;中部是墻門樓、茶廳、正廳,為接送賓客,辦理婚喪事及議事之處;后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后廳,為生活起居之處。前后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接,形成一個大的“走馬樓”。整個建筑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謹,雕飾華麗,精雅古樸。1986年、1990年、1996年分別進行了維修,1995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沈廳位于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房屋,分布在100米長的中軸線兩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廳原名敬業(yè)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在周莊的近千戶民居建筑中,明清和民國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詳細]
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
  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位于江蘇海安縣城中心,海安鎮(zhèn)寧海南路91號,建于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占地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華第一捷”碑廊等。紀念碑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十大建筑設計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碑基由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令人深思的噴沙地、幾何坑穴、草坪、鏨假石擋土墻、祝酒杯、級級升高的臺階和書卷式碑墻組成。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為“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題詞。陳列館同正面是向天鳴捷的7支槍,館內(nèi)陳列著大量歷史圖片和數(shù)百件文物、史料以及中央領導和全國各地書畫家的作品500多件,再現(xiàn)了蘇中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勝利情景等。國防園陳列著不同時期我軍使用的大炮、坦克、-等各式武器,是進行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詳細]
89、瞻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瞻園
  瞻園位于南京市瞻園路208號,又稱大明王府和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經(jīng)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guī)模。清順治二年(1645)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并御題“瞻園”匾額。太平天國時,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緒二十九年(1903),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nèi)。瞻園歷經(jīng)侵削,范圍日狹,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曾幾度修葺,均不能制其圮落。1958年,南京市委書記-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歷時6年,用太湖石1800噸,使瞻園面貌一新。1985年二期工程上馬,1987年竣工。共增園林……[詳細]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于金壇市西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時首次發(fā)現(xiàn)并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一處較重要的遺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聯(lián)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金壇三星村遺址連續(xù)六年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共揭露面積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據(jù)碳十四測定和考古學研究,三星村遺址的年代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qū)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三星村遺址現(xiàn)存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蘇南地區(qū)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xiàn)呈低矮的圓臺形,高出四周地表0.50—1.50米,遺址附近有大小河流環(huán)繞,河網(wǎng)密布,水運交通發(fā)達。文化堆積層厚2.5—6米,可以分為5層,第②—④層內(nèi)分布有大批墓葬,墓葬分布十分密集,疊壓關系豐富,在長江下游……[詳細]
太平天國忠王府
  忠王府在江蘇省蘇州市的東北街,與拙政園相鄰,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這是清代農(nóng)民起義政權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當年太平天國留存下來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國歷史上遺存下來最完整的農(nóng)民起義軍王府!√教靽彝醺 ∑匆簦篢aiping Tianguo Zhongwang Fu  英文:Site of King Zhongwang’s Resid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忠王府大門現(xiàn)為蘇州市博物館出口。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清咸豐七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國后期的主要軍事領導人、1957年-為忠王的李秀成,與另一位重要將領英王陳玉成,率領太平軍第二次大破清軍江南大營,隨后揮師東征,攻克常州、蘇州、嘉興等地,之后,他便以蘇州為中心,在蘇州、常州一帶建立了太平天國的“蘇福省”,同時開始在拙政園舊址上興建忠王府。李秀成曾在忠王府……[詳細]
玉燕堂(張廳)
  玉燕堂原名“怡順堂”,俗名張廳,始建于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50),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孟清后裔所建,清初出賣給張姓人家。共六進,房屋60間,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84平方米。正廳南側設有幽暗狹長的備弄,足有20米長,左側可連通堂樓,右側可進入花廳,備弄底下有一條晶瑩的小河穿越水閣而去,與南湖相通,一副“橋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建筑特色,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為無數(shù)古建筑家們看重。玉燕堂的正廳依然保留著殷實人家的模樣。整個大廳亮堂軒敞,期間布置以紅木打造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廳庭柱一抱粗左右,較為罕見的是該柱礎是木鼓墩,這也是它為明代建筑的顯著標志之處。廳上匾額兩邊與屋頂左右都結彩張燈,讓整個廳堂沉寂中透出一點喜氣熱鬧之意,仿佛讓人回到前朝主人舉行宴會,迎送賓客之時。玉燕堂因其自身的幽雅古韻,1995年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成為江南六大水鄉(xiāng)之一—周莊……[詳細]
妙通塔和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漣水縣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紀念館約30公里,南瀕碧波蕩漾的古黃河,東依風光旖旎的漣漪湖,西臨通貫南北的寧連高速公路,昔日譽為“漣水八大景點”之一。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該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歷史;寺內(nèi)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據(jù)清雍正本《安東縣志》載:“妙通塔,在能仁寺內(nèi),宋仁宗敕建,臥佛藏舍利處......浮屠七級,皆磚石砌成,內(nèi)中并無寸木支柱。頂上望黃河如線,間放光明,照耀數(shù)十里,遠近男婦皆見之,真法林之勝跡也!绷頁(jù)康熙本《安東縣志》載:“能仁教寺,宋天圣元年敕建,舊名承天寺,即婁道者征道之所。祥符間賜額能仁寺,塔曰妙通,藏道者舍利!笨梢,漣水妙通塔和能仁寺與一般塔、寺不同:一是由皇帝御賜名字和匾額,二是寶塔建筑結構工藝奇特。這些……[詳細]
戚墅堰圩墩遺址
  在戚墅堰鎮(zhèn),大運河的南岸,距運河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這就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常州市區(qū)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時代遺址。1960年至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蘇南進行考古復查時,發(fā)現(xiàn)了該遺址。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1992年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館等單位先后五次對該遺址進行發(fā)掘,揭露面積共1900.25平方米,清理墓葬191座。遺址原為突出地表的土墩,他的范圍在十萬平方米以上,因歷年取土平整場地和基建工程的破壞,現(xiàn)趨于夷平,大部分在現(xiàn)代建筑之下。圩墩遺址是太湖流域西部一處馬家浜文化圩墩遺存,文化堆積較豐富。經(jīng)過五次的考古發(fā)掘,文化遺存主要為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兩類型。其中馬家浜文化地層堆積較厚,延續(xù)時間較長。根據(jù)出土遺物的特征可分為早、晚兩個階段。崧澤文化地層較薄,僅有墓葬出土。圩墩遺址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石器、玉器、骨、木器次之,種類簡單。陶器多為……[詳細]
95、廟灣古城 AAA
廟灣古城
  廟灣古城位于江蘇阜寧射陽河入海口,負海依湖,岡脈蟠結,形勢雄壯。明朝后期,倭寇經(jīng)常來犯,燒殺搶淫,掠奪民財,無惡不作。廟灣首當其沖,百姓深受其害。廟灣古城為防倭寇入侵騷擾,保證地方安寧,明萬歷23年,漕撫李戴始依原任巡撫唐順之舊畫基址,發(fā)動民眾,跨運鹽河修筑城池。城周長725丈5尺,東西徑220丈,南北徑110丈,高1丈6尺,址厚1尺。設5個城門,東門叫觀海門,大南門叫迎薰門,小南門叫靖淮門,北門叫拱辰門。各門都有城樓,城上有5個敵臺,雉堞1865垛。整個城池呈扁圓型,東西寬,南北窄,總面積約0.465平方公里。城內(nèi)有縣署、捕廳署、守備署、游擊署、鹽倉、學署、書院考舍、天帝廟、城隍廟、觀音閣、送子庵、小谷場、中市樓等機構和建筑。運鹽河是護城河。它引射陽湖水北行,經(jīng)通濟橋(即今三官殿橋),一支穿南水關入城,繞學宮、會文渠,由城隍廟左出北水關,又由北水關分支流西行至戴家汪。南水關一支向東環(huán)城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