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跡介紹

杜康燒酒遺址
  杜康燒酒遺址位于口孜鎮(zhèn)東北方向2公里處,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崗。傳說古時有個釀酒大師名喚杜康。他釀造的酒槳,色清勁大味酵,即使裝在瓶子里、缸子里,甕子里,插上塞子,加上蓋子,那濃郁的芳香,都可飄出一里之外。那些癮君子們一聞到撲鼻的酒香,連路都走不好了,撩得你非想喝個痛快。只須喝上三杯兩盞,便可解憂,添興,壯膽,渾身很舒坦。過去,到口孜鎮(zhèn),如果不看劉伶墓不喝杜家崗釀的酒,猶如探龍頷而遺驪珠。劉伶墓易見,然而杜家崗釀的酒卻不易喝到。緣何如此,皆因杜家崗有一口仙塘,用此塘水釀的酒純正清香,素有口不干,頭不疼之說。這口塘一年四季沒有蚊蠅,夏天聽不到青蛙叫。這是口孜鎮(zhèn)人都知道的事實。曾經(jīng)有人開始不相信,于是來到此地,觀察了一年,也沒有發(fā)現(xiàn)蚊蠅,夏天也沒聽到青蛙叫。為此,不信之人曾把青蛙放在這口塘里觀察,可是發(fā)現(xiàn)青蛙被放進水里,急急忙忙往岸上竄,隨后蹦蹦跳跳地到另一口塘里了。這口塘又叫九連塘,與其相連的有……[詳細]
242、萬澗古戲樓
萬澗古戲樓
  天柱山西北面的龍?zhí)多l(xiāng)萬澗村,群山環(huán)繞,蒼松翠竹,溪流飛瀑,相映成趣,環(huán)境幽雅。該村楊氏宗祠內(nèi),有座古樸典雅的古戲樓,人們稱之為“萬澗古戲樓”。它好似鑲嵌在天柱山峰嶺幽谷間的璀燦明珠。古戲樓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兩次重修。今臺上除部分木雕及畫枋在0中被破壞外,整個戲臺尚好。是我縣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戲樓,現(xiàn)仍以常接待文藝團體演出。   戲樓系楊氏宗祠的一部分。楊氏宗祠為三廳兩廂,總面積為6千平方米。古戲樓位于前廳,離地面2. 8米。中為正臺,左右為副臺。正臺寬5.5米,臺深6米,空間高約為3米,臺口有雕花欄桿,面積33平方米。正臺側正中有兩扇雕花木門,木門兩側各有一圓形洞門,分別供出場和下場用。兩邊的副臺各40平方米,可供樂隊伴奏、演員化妝、更衣等用。樓下正中為大門通道,兩邊有廂房,可供藝人住宿。戲樓面朝大廳,臺前為天井,兩側建有看樓可容納觀眾……[詳細]
243、壽縣報恩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壽縣報恩寺
  信步東禪寺,夕陽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遠山。端坐佛含笑,頌經(jīng)僧不閑。一聲清磬動,明月送人還。這首《游東禪寺》詩中所指東禪寺,就是壽縣城內(nèi)的報恩寺。這座千年古剎,隨著古城的開放,吸引來無數(shù)游客。報恩寺座落在城內(nèi)東北偶,舊名崇教禪院,或名東禪寺,明洪武年間改為今年。據(jù)《壽州志》記載,此寺始建于唐忐觀年間(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全寺總面積一萬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之大,建筑之雄偉,在江淮大地上可謂首屈一指。走到東大寺巷盡頭,越過高大紅色的照壁,邁進山門,即到第一進大院,院內(nèi)蒼松翠柏,郁郁蔥蔥。院正中是宋塔地宮,原為九級的北宋舍利磚塔,已倒塌。殘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時,發(fā)現(xiàn)塔基下的地宮,地宮有彩繪壁畫及金、銀棺等珍貴文物。再穿過二佛殿,便來到第二進深院,兩棵千年銀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廊房掩映在綠蔭之中。飛角流丹的大雄寶殿,是報恩……[詳細]
244、降福寺
降福寺
  在含山縣仙蹤鎮(zhèn)仙蹤河東岸江淮橋橋頭有座降福寺,又稱“將公廟”。其西岸曾有座三官廟(已毀),有詩詞曰:“兩岸鐘聲驚客夢,一灣淮水鎖仙蹤”。降福寺始建于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擴建于南宋隆興年間,元、明、清年代又有數(shù)次不同的修葺。廟內(nèi)供奉的是唐將睢陽守張巡。據(jù)《歷陽名人大辭典》和《舊唐書•張巡傳》記載,安祿山叛亂時,唐睢陽守張巡誓死守城,每與賊敵,大呼誓師,皆烈血流齒牙皆碎,氣壯山河,視死如歸。安史之亂時與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在亂軍圍困之下,堅守孤城數(shù)月,城被攻破后,壯烈捐軀,隨之者有三十六壯士。張巡在敵我力量懸殊、外無救援、內(nèi)無糧草的情況下,孤軍作戰(zhàn),阻遏敵軍的攻勢,當時對鼓舞人民反對安史之亂的斗志,保全江淮及江西一帶,功績甚巨,其壯烈氣概歷史罕見。安史之亂以后,唐朝天下大治,賜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張巡的兒子張亞夫為金吾大將軍,皆立廟歲時至祭,后唐時封“中書舍人通真三太子……[詳細]
245、敦履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履堂
  敦履堂坐落在績溪縣上莊鎮(zhèn)上莊村中,距縣城39公里。應是上莊村僅有的一棟明代民居,因而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它的存在,為世人研究上莊村的社會歷史狀況、明代徽派民居的建筑法式與特征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98年5月,敦履堂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敦履堂距今已有好幾百年了,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梁柱結構還是好的,足以證實古人有著很高的建筑水平。這棟房子有280平方米,當年建造花去了兩年時間和一大筆錢,在上莊村的民居中要算高檔的了,沒有經(jīng)濟實力是做不起來的。敦履堂房主祖上是經(jīng)商世家,就像所有的績溪商人一樣,不僅有一股默默耕耘的牛勁,還善于積累,不斷擴大資本,再創(chuàng)商賈業(yè)績。懸掛在太師壁上方的“敦履堂”匾,就是這一傳統(tǒng)的見證。所謂敦履是祖上告誡子孫,經(jīng)商做人要敦厚樸實,以誠相待,任何事情都要躬身力行,認真地去做,在實踐中做學問。敦履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間,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平面……[詳細]
涇縣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涇縣桃花潭鎮(zhèn)(古稱水東、南陽鎮(zhèn))境內(nèi),桃花潭東岸。整個水東的地形呈關公大刀形,沿河為刀口,而文昌閣就恰似大刀上的一朵紅櫻,閃亮奪目。 文昌閣為乾窿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水東翟氏共同籌資興建,“計費若千金”,“巍巍砥柱,八面森然”。據(jù)說,接清朝舊制,一族出二十位舉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閣。而水東翟氏為皖南旺族,“十步之內(nèi),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舉人,被乾隆恩準建造文昌閣。閣基高一丈,閣高三層共計七丈三尺五寸;廣圍十四丈四尺。閣平面呈八角形,三層八角均系風鈴,最上層為鐵鈴,下面兩層為銅鈴,微風吹拂,鈴聲朗朗,十里可聞。三層屋面逐層加陡,八角翹向天空,翹角處瓦轉九十度鋪蓋,造型典雅,別其特色,為皖南地區(qū)所罕有。在水東翟氏看來,文昌閣的建造,“不僅所以壯觀瞻挹秀氣,且關系一族之文運”,也代表著當時翟氏的昌盛輝煌,因而盡管“計此非數(shù)千金不克成”,仍“盡力而勸輸,不分公私……[詳細]
247、陳獨秀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獨秀墓
  陳獨秀安葬于安慶市北門外十里鄉(xiāng)葉家沖的一塊坡地上。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臺、護欄、墓道構成。墓冢高4米,直徑7米,漢白玉貼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臺兩層,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漢白玉欄桿。墓南臺階與長30米、寬6米的墓道相連接。墓的兩側,各排列32株杉樹,喻示著陳獨秀走過的64個春秋;5棵龍柏松,則代表他曾經(jīng)擔任過中國共產(chǎn)黨一大至五大的總書記或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從墓冢東北方向穿過一條林間小徑,約百米處有一簡易小院,占地1.2畝,院中二層主樓于1995年始辟為陳獨秀生平事跡陳列室。內(nèi)設5個展廳,由10個標題版面構成,展覽使用照片資料153張、文獻資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國家一、二級珍貴歷史文物4件。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陳獨秀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為中心,東150米,南300米,西100米,北60米。建……[詳細]
楚幽王墓
  楚幽王墓,墓址在壽縣城東南25公里處的朱家集(今屬長豐縣)附近,發(fā)掘前稱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徑約100余米,周約400米。民國12年(1923年),當?shù)剞r(nóng)民在附近農(nóng)田耕作中偶然發(fā)現(xiàn)青銅器有鼎、壺、簋、鎬與帶鉤、鏡、車馬飾具等,后為蚌埠外僑瑞典人加爾白克所得,現(xiàn)藏瑞典首都皇儲搜集部。民國22年和24年,當?shù)厝嗽群髢纱芜M行挖掘。這兩次發(fā)掘,雖沒有控及槨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變賣,著名的“曾姬無血阝”(一對)就是在第二次挖掘0土的。民國27年,-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兼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令其駐壽縣所部徹底挖掘,這次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行動,挖出了棺槨。據(jù)郭峙一《親歷記》記述與現(xiàn)場目擊者口述:大致挖約10米多深時,始到墓底。槨室有九,中央主室每邊各有兩廂,木棺置于中央主室,棺長約3米,寬、高約為1米,呈朱紅色,光澤鮮艷如新。棺蓋與四壁均飾以龍形浮雕,未封釘,揭開棺蓋,內(nèi)壁潔白如雪……[詳細]
249、羅會廉墓地
羅會廉墓地
  蒙城西北王樓村,抗日戰(zhàn)爭后期曾為我新四軍第四師師部的駐地,彭雪楓、張震等都曾在此住過。村后有一座革命烈士墓,那便是四師偵察科長羅會廉烈士墓。陵墓置于蒼松翠柏之中,四周砌有花墻,中間建有紀念亭,立有碑石,碑文有四師司令部、政治部撰寫的《羅會廉同志傳略》,-、張震、吳芝圃的聯(lián)名書挽“會廉同志千古”,壇城鄉(xiāng)全體民眾敬送的挽詞“義勇可風”等。羅會廉烈士于一九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在貴州省普安縣樓下河畔一個比較富裕的農(nóng)家。一九二三年他剛滿十歲就進入普安西區(qū)舊營高級小學讀書,一九二九年考入興義中學。中學讀書期間,他曾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在一次-中,他積極參加宣傳活動,并發(fā)表演說:“中國要強大,要爭取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解放,要達到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而蔣介石對外妥協(xié)-,我們要堅決反對!币痪湃甏,他考入云南省昆明市昆華中學高中部繼續(xù)讀書。在此期間,他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詳細]
250、廻龍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廻龍寺
  相傳廻龍寺始建于唐末。修復于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原名龍泉寺。因寺中有廻龍古洞(俗稱“-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為廻龍寺)。當時,該寺有地千余畝,建樓閣佛堂30余間。相傳這里的-能救人苦難,觀音送子,無不靈驗。又有歷代高僧衣缽相傳,致使數(shù)百年香火不斷。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為該寺傳統(tǒng)香火廟會。其時,商賈云集,攤棚林立,趕會者多達數(shù)萬人。“文革”期間,廻龍寺遭到破壞,變得荒廢蕭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廻龍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觀音殿,后又修建進寺山路、龍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寶殿,使千年古剎又得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走進寺門,上99個石階,便見“廻龍禪寺”金字匾額懸于殿門。禪院內(nèi)新修建的地藏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堪于九華山地藏殿媲美,為千里淮北佛寺建筑所罕見。地藏殿東南10余米,石壁上有一古洞,門口朝向西北,洞體凹凸不平,回環(huán)曲折,由寬逐步變窄,向東南方向的山……[詳細]
251、周瑜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瑜墓
  周瑜墓原址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zhèn),后因桑落洲崩岸,搬遷到了宿松縣圭山。明代解縉考證周瑜墓在安慶宿松,出自《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慶宿松”,《文毅集》有詩曰“皖水青林繞墓田”。北宋司馬光《五代史記》“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shù)十家”。明代解縉《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慶宿松”,《文毅集》有詩曰“皖水青林繞墓田”。公元208年,周瑜曹操會獵于赤壁,火燒赤壁最終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三國由此形成。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在其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未解之謎。周瑜墓在何方呢?仿佛成了一個謎團,往事成風云,檣櫓灰飛煙滅后,只能平地憑吊古人了。周瑜已逝,英雄不再。查古籍,以證過往。偶然發(fā)現(xiàn),其實周瑜墓的原址還在,只是我們疏忽了他的所在。在古書中,有如下記載:明代解縉《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慶宿松”,《文毅集》有詩曰“皖水青林繞墓田”。根據(jù)《水經(jīng)注》云,青林水,至尋……[詳細]
揚溪石門古建筑群
  石門古建筑群(石門周氏宗祠、高維光宅、胡興豐宅、唐建國宅)位于揚溪鎮(zhèn)石門村,其中石門周氏宗祠、高維光宅、胡興豐宅、唐建國宅保存較為完整,文物價值較高。石門周氏宗祠坐落在揚溪鎮(zhèn)石門村,坐東南朝西北,占地面積54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進,前進面闊五間,進深二間,中設儀門,歇山屋頂,砌封火山墻,抬梁式梁架,斗拱承挑出檐。外檐南北稍間封砌八字形墻體,飾少量磚雕。門后有庭院,條石地坪,進深四間,抬梁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其后是寢樓,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抬梁式梁架,木雕構件雕刻精美,祠堂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高維光宅坐落于揚溪鎮(zhèn)石門村,坐東北朝西南,建于清中期,占地面積186平方米。磚砌門樓略施雕刻,硬山屋頂,上下對堂,中置天井,二層樓房,四部通轉,-封火墻,太師壁后置一狹長天井。雀替略有雕飾,隔扇飾以方形回紋。該宅整體保存完整,具有一定文物價值。胡興豐宅坐落于揚溪鎮(zhèn)石門村,坐東朝西,占地9……[詳細]
孫立人故居
  “孫立人故居”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進門迎面立著孫立人將軍身著戎裝的蠟像,墻上掛有各種印刷品,主要是孫立人生平事跡展覽,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詳盡展列了將軍一生重要經(jīng)歷。孫立人(1900年至1990年),字仲倫,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zhèn)人。1900年12月8日,在三河八扇巷降生。1932年,孫立人父親逝世時,孫立人曾兩次回鄉(xiāng),自此之后,就未曾回過三河。在相距三河不到20公里的廬江縣金牛鎮(zhèn)也有一“孫立人故居”。故居坐落在金牛鎮(zhèn)旁金牛山半山腰處,坐北朝南。初建時有百余間房屋,解放后逐漸拆除,現(xiàn)為金牛鎮(zhèn)中學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間,約250平方米,是孫立人24歲時結婚時住處,木架結構,青磚小瓦,走廊及房內(nèi)雕梁畫棟,為明顯的晚清民居建筑風格。2001年被廬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現(xiàn)兩個“孫立人故居”,也不知孰是孰非!斑@座故居建造的依據(jù)是一副對聯(lián)‘龍舒綿世澤,……[詳細]
254、景德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寺塔
  景德寺塔位于安徽宣城市城內(nèi)十字街。 時代為北宋,位于宣城市城內(nèi)老十字街。塔始建于晉,塔隨寺名而變,初名永安塔,唐稱開元塔,宋叫景德寺塔,亦稱多寶塔,清為永寧塔。塔平面六角形,9層,高約34米。底層有附階,現(xiàn)存西南兩面,塔身壁面開券門,門兩旁做燈龕,各層塔身壁面都做成“弧身”式樣。塔內(nèi)部結構為空筒式,每層裝有樓板,并用交叉梁承托。景德寺塔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風格。 景德寺塔始建于西晉永寧年間(公元302年),塔隨時間的推移曾有多次更名。最初,古塔名為永塔,后塔名隨寺名更改而改,唐稱開元寺塔,宋稱景德寺塔,亦稱多寶塔,清稱永寧塔。古塔原位于開元寺右側,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廟已毀于戰(zhàn)火,但這座千年古塔風光依舊它南與謝眺樓、鱷魚湖,北與廣教寺雙塔、敬亭山交相輝映。歷代文壇巨匠李白、杜牧、白居易、文天祥、梅堯臣、湯顯祖以及佛門高僧黃蘗、鑒真等曾經(jīng)先后登臨,并留有大量詩文。景德寺塔以寺得名,所以……[詳細]
東城都遺址
  東城都遺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城東,距皋陶墓北約2公里,北傍淠史杭總干渠南側的河套地帶。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端(jīng)注水》:(淠)水“又西北逕六安縣故城西,縣故皋陶國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縣都陂中有大冢,民傳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括地志》載:“咎繇墓,在壽州安豐縣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東,東都陂內(nèi)大冢也”。唐初,六安無領地,南屬霍山縣,北屬安豐縣,故稱在安豐縣南。東城都即《六安州志》所載之“東古城”。同治《六安州志》載:“東古城,州東南十里!睆摹端(jīng)注》所載的“縣都”,《括地志》所載的“東都”,《六安州志》所載的“東古城”,都證實這里曾是古城址。1982年和1983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李伯謙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館等有關人員考察,初步認為這個城址年代較早,當在新石器時代末至西周時代。此城址的保護將對研究古文化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這些年來,史學界有關專家根據(jù)史籍所載和考古遺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