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跡介紹

齊山摩崖石刻
  齊山位于貴池區(qū)城南1.5公里處,素有“與九華之勝,并擅江南”的美譽,齊山高不過百米,方圓約5公里,山自西向東北綿延,直抵白沙湖濱,總體遠觀,形如伏虎昂首。齊山以巖溶地貌為主,遍山巖、洞、石、壑、泉、峽密集叢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瑯紛繁的巖溶景觀。史書記載,自晚唐以來,齊山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睞,“齊山洞天”被推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齊山已與“九華之勝”并擅江南。漫步其間,如行畫中,千叢怪石猶如天然盆景,令人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神奇。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麗的齊山由十余座峰巒迤儷排列,“參差列岫似圍屏,斜壓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曠神怡。詩人陸游稱贊“齊山景物絕佳”。遠江近湖,縈青繚白,山水因借,既蘊江南的清新明麗、詩情畫意,又富皖南的質樸自然。這里的人文景觀也是豐富多彩的。自唐代會昌初年,池州刺史李方元發(fā)齊山摩崖石刻之先端,其后任——晚唐詩人杜牧在齊山西巔建造翠微亭以茲李白……[詳細]
282、相隱寺
相隱寺
  相隱寺位于安徽省巢湖之濱的西黃山腹地,曾經是一座高僧輩出的古剎,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末年,遣臣吳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滄桑,以及明朝沒落衰亡景象,回到故鄉(xiāng)憤世出家,隱居于白衣庵。后清延請其出山,幫助治理朝政,未得應允,并說:“吾出家之志堅,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則將白衣庵更名為“指南庵”。 巢湖自古即是文人雅士、高僧大德云集之地。近代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先生即生長于此。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舉國上下如沐春風,各項事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現(xià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安徽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刊號長、合肥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妙安老和尚身為安徽佛教界領導人,為安徽各地佛教的重興和發(fā)展做了大量工作。近八十高齡老和尚,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愛國愛教,終日操-務,真可謂菩薩精神之再現(xiàn)。他對安徽佛教的貢獻,是眾所公認的。然而,作為大和沿幼年出家的祖庭(即相隱寺),他卻一直……[詳細]
283、賽金花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賽金花故居
  賽金花故居清黟縣2003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qū)。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2004年5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qū)內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弄魚、遠風聳逸、環(huán)碧秀色等,從人物、歷史、文化、旅游角度來看,是一筆寶貴財富。。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價,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原名鄭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縣上軸村。10歲時隨父親遷居徽州,因家道衰敗,年少的賽金花一就淪為清信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藝伎,后嫁于清狀元洪鈞,成為狀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隨夫出使俄、德、荷、奧四國。因外交事務,當……[詳細]
舒家巷古民居群
  舒家巷古民居群舒家巷位于華陽鎮(zhèn)績溪縣博物館東側,大體保存清代的原有街巷布局,其中12號、27號、28號三棟古民居保存較好,文物價值較高。胡芝琴宅坐落在華陽鎮(zhèn)舒家巷27號,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20平方米,該建筑為上下對堂,二摟通轉,中設天井,東西廂房。該宅用料碩大,做工別致,梁柱全部做成方形,室內的木構件略施雕刻,中進的上首有一塊朱漆描金書有“耆英冠社”的匾額,是清朝乾隆二十三年,此宅主人九十大壽時,當時的縣令贈送的。東側為廚房和附屬房。此宅做法較少,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舒少敏宅坐落在華陽鎮(zhèn)舒家巷28號,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95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該宅為上下對堂,二樓通轉,東西廂房,中設天井,三合土地坪,-封火墻。該宅用料碩大,梁柱全部做成方形,室內的木雕構件略施雕刻。中進的上首原有一塊匾額,現(xiàn)已遺失,后進為廚房和附屬房,與相鄰的舒家巷27號做式相同,此種做式在徽派建筑中比較少見,……[詳細]
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蕪湖市繁昌縣,年代為民國。938年12月,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由南陵沙灘角移駐本縣中分村。司令部設于村南徐家淦宅,副司令員譚震林住在司令部對門徐崇道家。建國后,徐家淦、徐崇道兩戶房屋已改建,三支隊練兵的操場尚存。1938年11月26日,日軍占領了銅陵縣城及大通、順安等地,后又占領了大半個銅陵縣。國民黨守軍撤退后,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將皖江抗日的前線銅陵、繁昌、南陵四區(qū)劃歸新四軍防區(qū)。12月,第三支隊奉命從南蕪宣地區(qū)逐步移防到銅南繁地區(qū),支隊司令部駐在南陵的沙灘腳,政治部駐銅陵的燕子牧,第五團團部駐鳳凰山。后因對日軍作戰(zhàn)需要,軍部又先后調一支隊一團、二支隊三團來銅繁前線,這樣在銅繁前線統(tǒng)歸三支隊指揮的新四軍共有2000余人。1939年4月,為便于領導和指揮三支隊在銅繁地區(qū)的活動,三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和五團團部遷駐中分村,直到1940年4月轉移到銅陵橋頭楊。他們在銅南繁地區(qū)一……[詳細]
286、考溪古建筑群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溪古建筑群
  考溪古建筑群(考溪村南路亭、汪貴香宅、胡天香宅)位于板橋頭鄉(xiāng)考溪村,其中考溪村南路亭及汪貴香宅、胡天香宅保存較好,對研究考溪紅色革命歷史很有價值。考溪村南路亭坐落于考溪村村尾,坐北朝南,東西走向,粉墻黛瓦,人字頂,單間建筑,占地面積22平方米,建于清末,2015年進行了整體修繕,保存現(xiàn)狀良好,歷史價值較高。1933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部隊戰(zhàn)略轉移,留下部分骨干黨員繼續(xù)在皖南一帶發(fā)展地下組織。舒夢熊來到考溪村一帶開展革命工作,考溪村南路亭作為一個秘密聯(lián)絡點,地下黨同志在此接收、傳遞革命信息。汪貴香宅坐落于考溪村村中央,坐北朝南,一進三開間,二層樓房,樓層間高2米,硬山屋頂,三合土地坪,建于清末年間,保存現(xiàn)狀一般。坐落于考溪村村中,坐北朝南,一進三開間,二層樓房,硬山屋頂,三合土地坪,門樓鑲嵌四塊飛磚,裝飾古樸簡單,房屋整體未見雕刻,占地面積102平方米,建于清末,保存現(xiàn)狀很差。汪……[詳細]
碭山天主教堂
  碭山天主教堂,位于碭山縣城關,由加拿大和法國傳教士聯(lián)合建于1914年,1917年竣工。整個教堂占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779平方米,由鐘樓、圣堂、更衣室三部分組成,鐘樓尖頂,與圣堂十字建筑渾然一體。圣堂外觀青磚小瓦,樸實無華,廳內結構復雜,金碧輝煌。1998年5月4日公布為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82年德國圣言會的傳教士開始在碭山縣侯家莊傳播福音,1892年法國神甫艾萊沃在侯家莊建立了教堂和學校,開始了天主教在碭山乃至宿州的傳播的歷史。1929年天主教在皖北成立了蚌埠教區(qū),宿縣、靈璧、泗縣的教務歸其管轄,而碭山的教務則歸徐州教區(qū)管轄(碭山縣于1955年劃歸安徽。。教會在各地開辦學校、醫(yī)院和慈善事業(yè),其中有宿縣崇真中學、碭山晨光中學和泗縣崇正小學(1949年停辦),信徒達到15000人以上。1930-1950年代,天主教堂歷經戰(zhàn)亂,但其仍作為私立晨光中學校舍,和碭山中學臨……[詳細]
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
  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位于半塔鎮(zhèn)西北光山山坡上,目前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半塔烈士陵園位于半塔保衛(wèi)戰(zhàn)舊址,半塔古稱白塔,歷史悠久,因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故名半塔,地名亦稱半塔集。半塔集地處蘇皖兩省的盱眙、天長、來安、六合、嘉山五縣交界處,四周丘陵起伏,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九三九年秋新四軍第五支隊開辟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初步打開了淮南路東敵后抗戰(zhàn)局面。一九四○年三月在蔣介石的策劃下,安徽李品仙,江蘇韓德勤兩頑軍對我皖東地區(qū)實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我新四軍部隊,我軍在0中原局書記-同志率領下,對-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浴血奮戰(zhàn),擊退了頑軍多次進攻,最終取得半塔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半塔地區(qū)地形險要,山勢如環(huán),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新四軍在津浦路東的活動中心。1940年3月,著名的“半塔保衛(wèi)戰(zhàn)”在此打響。為紀念這一戰(zhàn)役和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詳細]
龍?zhí)抖催z址
  龍?zhí)抖催z址又名和縣猿人遺址,或龍?zhí)抖春涂h猿人遺址.在安徽巢湖市和縣境內。在縣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鄉(xiāng)汪家山北坡。地居長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中間地帶。構成洞穴的地層系寒武系白云巖,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鄉(xiāng)農民興修水利時,發(fā)現(xiàn)龍?zhí)抖磧嚷癫刂S富的脊椎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省、縣考古工作者聯(lián)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頭蓋骨,一塊左下側下頜骨碎片和三個零星的牙齒。這個頭蓋骨,中等大小,腦殼厚,額骨低平,眉骨粗隆,從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尚未愈合推測,和縣猿人頭蓋骨為20歲左右的青年個體。并發(fā)現(xiàn)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燒的骨片、灰燼等遺跡。在同一洞穴堆積層中,還發(fā)現(xiàn)哺乳類動物化石25種,加上鳥類、爬行動物化石共有50多種。其中有北方生長的腫骨鹿、劍齒虎、巨河貍;南方生長的劍齒象、中國狨、鬣狗等。龍?zhí)抖催z址的動物化石,種類多,分布……[詳細]
290、湖村古民居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村古民居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伏嶺鎮(zhèn)境內,湖村古民居素以磚雕門罩著稱面世,尤以余社旺、章祖旺、章祖強、章秀珍等四戶者為代表。這些磚雕門罩的風格內容各不相同,就工藝水平而言,可謂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為傳統(tǒng)徽派所罕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皖政【1998】16號。章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伏嶺鎮(zhèn)湖村,總面積867.5平方米,為清代建筑。該祠堂為前、中、后三進,坐西朝東,前進門樓為歇山式屋頂,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砌封火墻,儀門彩繪秦叔寶、尉遲恭,其后是庭院、廊廡,廊廡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設拱軒,庭院條石鋪筑。中設甬道,享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步設人字軒。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其后庭院,南北端設臺階登上寢樓,寢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檐有石雕欄板,明間懸掛“文魁”、“武魁”匾額,北山墻前端開一邊門,飾垂花式磚雕門罩,……[詳細]
291、葛大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大屋
  葛大屋位于水吼鎮(zhèn)駕霧村勝利組,由頓邱堂一世祖葛觀察嫡系后裔葛高知之子葛憲眾、葛成英、葛憲怡三人融資,歷時7余年營造建成。葛大屋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間,曾在康熙19年、49年兩次為堂內男丁科舉進士、知事、鄉(xiāng)知而進行修繕“光宗”。在中廳堂和后廳堂上有“鄉(xiāng)評善行”、“齒德養(yǎng)優(yōu)”兩塊進士第、大夫第賀匾掛件。后廳堂上擺放著十幾塊反映葛氏家族世系宗祧關系的列祖列宗牌位。頓邱郡這支房頭,迄今傳到29代。葛大屋的塞口墻在當地同類建筑中其特點更加突出。墻壁高5米,面闊8.8米;墻面磨磚,平雕菱形紋,墻裙繪云雷紋,檐下浮雕斗拱,密密叢叢;斗拱下圓雕四個“菊花頭”凸出墻面,并用粗黑線紋題刻“觀察流芳”四個大字。這些特點都體現(xiàn)出了當時的制磚焙燒工藝非常先進。中廳堂寬大明亮,殿衙式大圓柱6根,柱礎鼓形,腹部飾物有花鳥等。在磚木構件上皆有蘇式彩畫與清式“三雕”,樣樣匠心獨運,款款內涵豐富,其中花鳥鳳魚,山水人物等小品,不……[詳細]
劉海廟與劉海井
  蒙城民間有七仙八景的傳說。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當地百姓稱他為劉海仙。劉海,名喆,字昭遠,號海蟾,渤海人,金朝進士,十六歲及第,五十歲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兩位道人,見劉行禮,請劉至其家稍坐,并向劉討一金錢,自拿出雞蛋十余個,把蛋壘在金錢上,劉見了大驚曰:“太危險了!钡廊嗽弧霸紫,你才真太危險呢?伴君如伴虎,對不對?”劉喆醒悟,官不做了,換了便衣到終南山出家,他云游時到過蒙城,在蒙城城內西北隅修練,建有一廟,廟東墻外有井,相傳為劉系蟾處,至今井上留有繩痕,或即當時遺留之仙跡耳。至今當地還流傳著“劉海與金蟾”的故事。在老城內西北角處有一古廟和廟院,廟東墻外有一水井,這就是我縣民間流傳的劉海廟和劉海井。廟雖不大,名聲甚遠。廟中有三神殿,在中間神臺上坐有一位胖胖面帶笑色的神像,在他的兩肩上掛著一條穿有金錢的如意帶,用兩手拿著。神仙面前有一金蟾正在用嘴系金錢的樣子,這就是“劉海仙”。后來又在廟殿東間的……[詳細]
293、棠樾古民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鄭村鎮(zhèn)棠樾村,古民居為明清時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紹如下:欣所遇齋及存養(yǎng)山房:清嘉慶年間建,為清兩淮鹽運總商鮑志道之弟鮑啟運故宅“遵訓堂”的偏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欣所遇齋,北為存養(yǎng)山房,中間用一屏大型花墻相隔,總占地面積418.8平方米。皆為二層樓房。書齋三開間,樓下為廳,匾額為清書法家胡長庚篆書。山房亦為三開間,前有較寬敞庭院,東邊有過廂,可與書齋相通,匾額為清書法家王文治所題。保艾堂:清嘉慶初年建,該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間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區(qū)有名的巨宅,F(xiàn)存保艾堂白果廳為原三座大廳之一。該廳北向,三開間,廳前、左、右有回廊,中為天井,占地面積178.6平方米,大門外有寬敞庭院,堂西有避火弄,將建筑群分為兩部分。大廳悉用銀杏木料,用材不大但典雅精致。保艾堂曾有“安素軒”書齋,因刻“安素軒法帖”而聞名于世。堂主人為清兩淮鹽運總商鮑志道、鮑漱芳父子……[詳細]
瀛洲章氏宗祠
  坐落在瀛洲村的章氏宗祠,距績溪縣城9公里。歷史上,該祠曾有多次修建,最后一次重建于民國八年(1919年),此后未有大的修繕。據有關資料記載:瀛洲章氏宗祠是根據龍川胡氏宗祠的建筑技藝重建的,因此,它的建筑風貌與龍川胡氏宗祠基本相同。該祠占地面積1295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宗祠坐北朝南,由前、中、后三進組成。門樓前有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庭院,庭院的南向有一座四柱三門牌樓式院門。門樓為重檐五鳳樓,前檐的東西兩邊列用水磨青磚砌筑八字形券門,其上方飾以書卷式磚雕匾額;儀門兩旁一對高大抱鼓石對峙,抱鼓石的須彌座鐫以精美浮雕紋樣,堪稱石雕藝術之精品。門樓上的額枋和博風板上雕刻有叱詫風云、揚鞭沙場、農耕稼穡等圖案,栩栩如生。中進有14根圍粗1.63米的銀杏圓柱,梁駝上精雕細鏤,有象征著多子多孫的葡萄、松鼠紋飾等。宗祠的后進為章祠的寢樓,專供祖宗牌位的地方,顯得肅穆莊重。章氏宗祠規(guī)模較大,建筑技藝較高,而且保存……[詳細]
295、下尖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潛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層八角,底層直徑約10米,層層縮小,外觀如錐,俗稱“潛口錐”。塔空心僅兩層,第一層四面砌須彌座,墻上繪有佛像,第二層壁間嵌磚雕媚匾,內鐫“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歲,竹溪翁汪道植謹立”。其余五層為實心,F(xiàn)塔檐及頂部已毀。此塔分明下邊大上邊小,因何呼為“下尖塔”?對此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很古很古的時候,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無比。不知哪一年,有條黃鱔精古井為王,興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萬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讓二郎神下界除妖。黃鱔精知道自己沒法跟他較量,便就近鉆進泥潭沙窩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趕山鞭舞得叭叭響,它也不露頭。二郎神一怒,便從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寶物,瞄準黃鱔精藏身處狠狠刺去。這一刺雖沒刺中黃鱔精的要害部位,卻也讓它受了重傷,流血不止。黃鱔精傷是傷了,但困獸猶斗。拖住下尖叉就往深井里跑,寧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