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旅游

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諾米村碉樓遺址
  諾米村碉樓遺址碉樓遺址位于安繞諾米村北約0.5公里處的山脊上,該地點南側緊臨雅魯藏布江,與江面的相對高差約80米,海拔3350米。碉樓一面靠山,一面臨江,兩面皆為懸崖峭壁,地勢險峻。碉樓為木、石結構建筑,墻體用片石壘砌而成并有泥漿為粘合劑。內部樓層采用木坊,圓木搭筑而面。其平面為圓角方形,西、北墻體平面為方形,南、東墻為內方外圓。墻體厚1-1.3米,高約14米。碉樓內部南北長3.5,東西寬4.8米,底屋面積16.8平方米。門道辟于北墻底屋正中、寬1米。根據(jù)殘留的木坊分析,碉樓原為4屋,每層高3-4米,每一層的四面墻體均辟有射孔,底屋辟有2孔,第二層為4孔,第三層為3孔,第四層為5孔,各層射孔有逐層增多的趨勢。這類射孔有兩種形狀,一為豎長方形,僅有北面臨江一孔,高1.3、寬0.9米;另一種為堅長三角形,即內容對窄式,內高1.6、寬1.1米,外高1,寬0.4米。射孔的上面多加架沒橫木用以鋪沒樓……[詳細]
82、甘丹寺
甘丹寺
  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佛教格魯教派的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土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內還保存著歷代甘丹赤巴的遺體靈塔90余座,并藏有許多明代以來的文物和工藝品。甘丹寺位于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薩57公里。寺廟傍山而立,群樓重疊,巍峨壯觀。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宮殿、僧院扎倉和米村及其附屬建筑單元組成。1419年,宗喀巴在甘丹寺圓寂,靈塔內尚存宗喀巴的肉身靈塔。甘丹寺中藏有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賜予該寺鑲滿金銀珠寶、書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盔甲,國家特級文物、純金汗書寫而成的藏文《大藏經(jīng)》中的整套《甘珠爾》佛經(jīng),由十六羅漢和四大天王等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緙絲……[詳細]
83、扎西曼日寺
扎西曼日寺
  曼日寺位于南木林縣土布加鄉(xiāng)境內,1406年由本教第二如來良美*西饒堅贊大師創(chuàng)建,全稱扎西曼日寺,屬西藏最大、最早的本教寺廟,被稱為本教“母寺”。鼎盛時期該寺僧眾達1000人,信教群眾大多在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曼日寺寺廟駐地海拔4700米,依山而建,高寒缺氧。歷史上,該寺分有上、中、下、邊4個分寺及若干個康贊。曾有楚、修、欣、巴、謬、瓊六大氏祖?zhèn)魇?王,33代堪布主持。寺內供有以二世法王喜饒堅贊的靈塔為代表的眾多歷史文物。主要宗教活動有每年逐月要舉行29日法會和15日祈禱法會,在“竹布康”-每月舉行了一次護法神祈禱法會,稱之為“十二竹巴”法會。目前,曼日寺仍然香火不斷,是當今后藏地區(qū)頗有影響的一座本波教重要寺院。約于公元一四零五年,良美大師來到此處,重建溫薩寺,取名為扎西曼日寺。據(jù)該師傳記所言:良美大師既是第十八位授教師仁青羅珠的弟子,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曼日寺有四大學院以及十二大康……[詳細]
84、八廓街
八廓街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拉薩老城區(qū),是拉薩最古老的一條商業(yè)街道,環(huán)繞大昭寺,臨街的房屋多為出售傳統(tǒng)藏族用品和旅游紀念品的店鋪。八廓街也成為到拉薩旅游者必到的“淘寶”之地。八廓街環(huán)形路是由八廓東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組成。八角街轉經(jīng)道是藏族群眾心中最重要的一條轉經(jīng)道,藏語意為中圈,是相對于林廓和大昭寺內的囊廓而言。傍晚轉經(jīng)的特定時間一到,那些互不相識的人們--有來自藏北牧區(qū)穿白袍的,有來自康巴山地盤英雄結的,還有住在八角街區(qū)、衣著亮麗的……總之,各式各樣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項無聲的命令,在使人猛然感到一陣騷動之后,便開始嚴格地按順時針方向沿著這條環(huán)形路走下去。八角街是為了建筑大昭寺,并隨著大昭寺的發(fā)展而建設和發(fā)展起來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下令在臥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時在湖邊四周修建了四座宮殿,與嬪妃臣民移居宮殿親自監(jiān)督大昭寺工程的進展。四座宮殿即為……[詳細]
貢不日寺
  貢不日寺,在阿里地區(qū)之普蘭縣境內,位于縣城邊馬甲藏布河的北岸。貢不日寺,亦稱“故宮”,是普蘭縣境內的一座古代寺廟。相傳,故宮為著名的洛桑王子的宮殿,仙女影超拉姆與王子相受,遭密謀陷害,巫師假稱北方有敵,誘使洛桑王子出征,影超拉姆在危難時刻從這里飛升天宮。待王子凱旋,與影超拉姆相會于天庭,戰(zhàn)勝種種困難懲處了惡人,終獲幸福團圓。這一傳說后來被編入八大藏戲之一的《洛桑王子》,流傳甚廣,故普蘭亦傳為洛桑王子的故鄉(xiāng),故宮則是王妃的居所,名聲大振,成為普蘭縣重要歷史名勝寺廟之一。貢不日寺依山鑿洞,洞前搭設棧橋的寺廟形式,高出河岸臺地約30米。沿山坡另辟有階梯及小路,可從山腳登臨寺廟。該寺是一座直貢舉派的寺廟,創(chuàng)寺人為直貢寺-拉嘛堅嘎多增·郭雅崗巴,寺廟的住持由直貢寺委派,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貢不日寺洞窟全長24.3米,由西向東呈一線展開,洞窟高為1.6~1.8米,由杜康殿、申廈(住持臥室)、甘珠爾拉康……[詳細]
曲得寺、卓瑪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銘
  卓瑪拉康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吉隆縣縣城城區(qū)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貢塘王城遺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現(xiàn)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構件及原始壁畫。遺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原系兩層建筑,現(xiàn)上層已坍塌,其余底層建筑遺址,由門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組成。墻體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塊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則地區(qū)吉隆縣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紀,始奉寧瑪派,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寺廟,它始為寧瑪派寺廟,至公元17世紀1643年,五世0羅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當頗彰建立格魯教派政權后,進一步發(fā)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隨之改為格魯教派寺廟,由色拉寺吉扎倉管轄,堪布每三年一任,亦由色拉寺吉扎倉派遣,一直沿襲到1959年民主改革前。原為三層建筑,現(xiàn)已頂層坍塌,僅存殘垣,建筑保留有原始壁畫和木構件,2003年由吉隆縣民宗局對該寺木構件進……[詳細]
87、孜立寺
孜立寺
  孜立寺,在林芝地區(qū)之朗縣境內,位于縣駐地西南的登木鄉(xiāng)?h城距地區(qū)241公里。早期稱“孜立桑阿頗章”,屬寧瑪派。寧瑪派分兩類:一類是僧人們必須常住寺廟,不準確性回家、殺生、飲酒、娶妻等,嚴格遵守寺內的戒律;另一類是除了不準殺生之外可以娶妻生子,平時在家務農(nóng),每月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到寺廟念經(jīng)。這樣的寺廟當?shù)胤Q“艾袞”寺,僧人可以不住寺廟,也可以飲酒、娶妻生子。孜立寺人創(chuàng)建于1677年(-第十一繞迥),由扎囊縣敏珠林寺第一任堪布吾杰·德達林巴仁欽久美多杰所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三百二十五年歷史。早期屬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一座寺廟,稱“雄袞”。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時期,由第五世0將孜立寺交敏珠林寺主管,從此該寺屬敏珠林寺管轄。共任過五代堪布,第一任名叫孜立·仁青欽姆,第一任名叫噶多仁青欽姆。1950年以前有僧人七百多名,現(xiàn)在僧人十多名。寺內佛殿主供蓮花生等像。孜立寺最有特色的是宗教活動,稱“孜立旺羌姆”![詳細]
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普蘭縣,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現(xiàn)在的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筑群和洞窯,幾間寺廟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墻。遺址的外圍建有城墻,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tǒng)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tǒng)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xù),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郎達瑪時期……[詳細]
松贊干布墓
  松贊干布墓松贊干布墓北瀕瓊結河,南距芒松芒贊墓54米。兩墓方位一致,都為北偏東60度,此墓封土結構較為復雜,由土、木、草、扁石構成。高13.4米,建筑非常宏偉。原來封土頂上建有一座古廟“鐘木贊拉康”,“文革”中被拆除,是為祠堂而用的,供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祿東贊、吞彌·桑布扎等人塑像。桐堂現(xiàn)又重修,面積小于原建。松贊干部墓封土四壁跡象暴露明顯。南壁夯層厚0.07一0.1米,土質為黃褐色,夾小石粒。層中有園木堅固,園木朽后留有很多孔洞,且都上下垂直,間距0.15米,左右間距0.18米。孔洞園壁全用小扁石圈砌,以保護圓木,夯層平面上擺有整齊的白瑪草。夯墻東西向排列,似為板筑,西端露出橫斷面,寬1米,高1米。封土南壁破壞嚴重,以至住戶占用封土墓址。西壁圓木所留孔洞大都為方形,邊寬0.17一0.28米。上下左右間距均為0.7米。亦有石板層,較簿,位于橫向排列的孔洞之上。北壁夯層最厚……[詳細]
洛隆周邊考古類烏齊寺
  洛隆周邊考古類烏齊寺類烏齊寺位于類烏齊縣以北,海拔3850米的類烏齊鎮(zhèn),距縣城35公里,是類烏齊縣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廟,系達隆噶舉派主持之一。由達隆噶舉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創(chuàng)建,后又經(jīng)歷代法臺擴建,形成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格獨特的著名寺廟。主要建筑有“薩瑪扎倉”、“寧瑪扎倉”、“達隆扎倉”、“陽貢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經(jīng)堂”、“查杰瑪大殿”。其中,查杰瑪大殿是是昌都地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屬楊貢寺管理。楊貢寺是由高僧桑吉溫于公元1277年創(chuàng)建的,系達垅噶舉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瑪大殿是由達隆噶舉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師于1285年創(chuàng)建,據(jù)史書記載,他于公元1285年開始著手備料,塑造佛像,撰寫經(jīng)典,并測定地基開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師圓寂,其侄烏金貢布繼續(xù)修建,公元1326年三層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頂落成。至此,查杰瑪大殿全部竣工,F(xiàn)今類烏齊寺有……[詳細]
91、普布覺寺
普布覺寺
  普布覺寺,拉薩北郊。奪地鄉(xiāng)山坡上,適合騎行,簡易公路已經(jīng)修至寺廟門口。由阿旺降巴于1744年得到當時執(zhí)政者頗羅鼐(1689~1747)的資助而修建的。阿旺降巴(1682~1762)原為一窮僧,因勤奮學習,刻苦實修,后來成為一位有名的高僧。當然他的知名還由于當時他的左右是些地位很高的人:他的上師格勒嘉措是第六世0倉央嘉措(1683~1706)之師;他的弟子耶協(xié)堅贊是第七世0格桑嘉措(1807~1757)的上師,因此他的地位自然也就增高了。尤其是第七世0經(jīng)師阿旺喬丹和他共同拜的是塘薩巴·歐珠嘉措的門,同屬于格魯派密宗傳承的溫薩系統(tǒng)。所以1744年頗羅鼐作他的施主助建普布覺寺,由他住持法座。阿旺降巴圓寂后,他的轉世-繼承法位。第三世班禪白丹耶協(xié)也是他的弟子,為他作了《普布覺阿旺降巴-傳》。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西藏僧俗聯(lián)名向清朝請求“第九輩達喇嘛免于金瓶掣簽”的奏折中有降巴呼和浩特圖克圖的名……[詳細]
92、類烏齊寺
類烏齊寺
  類烏齊寺類烏齊寺位于類烏齊縣以北,海拔3850米的類烏齊鎮(zhèn),距縣城35公里,是類烏齊縣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廟,系達隆噶舉派主持之一。由達隆噶舉派高僧扎巴微色波于1276年創(chuàng)建,后又經(jīng)歷代法臺擴建,形成規(guī)模宏大,建筑風格獨特的著名寺廟。主要建筑有“薩瑪扎倉”、“寧瑪扎倉”、“達隆扎倉”、“陽貢嘛樟”、“夏仲嘛樟”、“特大經(jīng)堂”、“查杰瑪大殿”。其中,查杰瑪大殿是是昌都地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屬楊貢寺管理。楊貢寺是由高僧桑吉溫于公元1277年創(chuàng)建的,系達垅噶舉派的主寺之一。查杰瑪大殿是由達隆噶舉派另一位高僧桑吉翁大師于1285年創(chuàng)建,據(jù)史書記載,他于公元1285年開始著手備料,塑造佛像,撰寫經(jīng)典,并測定地基開光破土修建。不久,桑吉翁大師圓寂,其侄烏金貢布繼續(xù)修建,公元1326年三層佛殿基本完成,公元1328年金頂落成。至此,查杰瑪大殿全部竣工,F(xiàn)今類烏齊寺有僧侶共300……[詳細]
希夏邦馬峰
  海拔8012米,在世界上14座8000米級高峰中排名十四,也是唯一的一座完全在中國境內(聶拉木)的8000米級山峰。這里是喜瑪拉雅山脈現(xiàn)代冰川作用的中心之一,整個枯崗日山脈冰川和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的永久積雪,大多分布在希夏邦馬峰周圍?v橫交錯的冰雪裂縫和時而發(fā)生的巨冰雪崩,為登山者設置了重重困難。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首創(chuàng)登頂記錄。交通從拉薩沿中尼公路經(jīng)江孜、日喀則到協(xié)格爾,行程670公里。再西行經(jīng)定日至門哈墩約138公里,繼續(xù)西行50公里后南下,沿簡易公路行20公里即可到希夏邦馬峰北麓的登山大本營,這里海拔5114米。景點位置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地區(qū)聶拉木縣……[詳細]
康松?
  康松桑卡林位于西藏扎囊縣桑耶鄉(xiāng)桑耶寺南約1.5公里處?邓缮?质峭罗澠粘嗨傻沦澋囊晃煌蹂凑丈R聻踝未蟮畹氖綐有藿ǖ摹S纱丝芍邓缮?謩(chuàng)建于八世紀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紀初,曾進行過一次較全面的維修?邓缮?质且蛔鴸|向西、建筑規(guī)模僅次于桑耶烏孜大殿的建筑,總占地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層,高18米,周圍是兩層樓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設一門,西門為正門。西門寬2.2米,高2.3米,門內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廊,門廊共十二根方柱?邓缮?值顑,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其結構簡單輕巧,具有一定的漢式建筑風格,但在柱頭等局部卻具有藏式建筑特點,如此藏漢結合的建筑風格,在西藏還不多見?邓缮?质巧R滦藿ê,贊普的四位王妃分別在桑耶寺四周所建的外四洲之一,是桑耶寺的組成部分。早期的壁畫早已被毀,再加上“文革”十年-,寺內文物已一無所存,所幸建筑和后期的壁畫仍保存較……[詳細]
鄧薩提寺
  鄧薩提寺坐落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桑日縣桑日鎮(zhèn)(原降鄉(xiāng))帕竹村以北、郭卡拉山脈東段俄木雪乃波斯溫之黑山山坳,寺廟北靠黑山,南臨寬闊的雅魯藏布江,東西兩面山巒形成天然屏障。這里海拔為4410米,鄧薩提寺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30多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東西長1000多米,南北寬500多米,堪稱噶舉派寺院之最。鄧薩提寺建筑群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布局合理,雄偉壯觀。自西向東建筑群分別由帕木竹巴修行洞,佛塔、僧舍、經(jīng)堂、大殿及神殿等組成。鄧薩提寺作為噶舉派四大支中的一支即帕竹噶舉的祖寺,它的建筑結構十分完美,寺內保藏極為豐富的文物,是西-史上盡人皆知的山南境內最為富有的寺院。但是,未能幸免“文革”無情的洗劫,從而使這座聞名全藏的富麗堂皇的宗教建筑及其所有的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鄧薩提寺1962年被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鄧薩提寺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中著名的帕竹噶舉的祖寺,同時又是帕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