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文物古跡介紹

黨家村古建筑群
  黨家村古建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zhèn)。黨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初名東陽灣,后更名黨家灣、黨家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起擴建,劃出民門、二門、三門住區(qū)與發(fā)展區(qū),清代擴建,為防匪盜,筑上寨沁陽堡。其居住居民主要為黨、賈二姓族人。黨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東西走向呈“寶葫蘆”狀,村南有泌水繞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勢。全村結構由巷道組成,主巷東西向穿村而過,次巷、端巷與主巷連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斷面凹形,交通與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樓為磚砌方形三層閣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設施的了望樓。仿木磚雕節(jié)孝碑樓,雕制精美,建造獨特,是黨家村磚雕代表作品。村東南有文星閣風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層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層內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詳細]
22、玉華宮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華宮
  皇家避暑行宮——玉華宮(世界佛教文化觀光旅游地玉華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玉華宮是中國西部唯一皇家避暑行宮、高僧成佛地、度假和冰雪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距西安及國際機場120公里,北距黃帝陵55公里。景區(qū)一期規(guī)劃面積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6%,景區(qū)年平均氣溫8.4℃年平均相對溫度75%,有“天然氧吧”之美稱。景區(qū)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玉華宮是綠的海洋、山的魂魄、風的旗語、松的風骨,寧靜、幽謐、廣袤、深邃,怡人的美景猶如仙境,“暫游已駭非俗骨,久住直恐成真仙”。昔日的玉華宮是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宮,這兒曾發(fā)生過“扣釋皇太子事件”;一代高僧庇奘法師在玉華宮譯經、講學,開窟造像,弘揚佛法,并創(chuàng)立成盛行日本、朝鮮、東南亞地區(qū)……[詳細]
23、鳳堰古梯田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堰古梯田
  漢陰鳳堰古梯田生態(tài)博物館是我國北方第一個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古梯田為展品,以民風民俗為陪襯,保護和展示傳統(tǒng)農耕文明生產方式的開放式生態(tài)博物館。鳳堰古梯田位于漢陰縣漩渦鎮(zhèn)黃龍村、堰坪村、茨溝村,距縣城35公里。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間,連片共1.2萬余畝。種植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一年兩熟。該地居民以從祖籍地湖南長沙府善化縣遷來的吳姓族人為主,梯田級數(shù)均在3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1米不等,每級寬3至15米,最長處達600余米。梯田灌溉系統(tǒng)完備,依靠黃龍溝、茨溝、冷水溝、龍王溝4條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長年不絕。綿延數(shù)十公里的鳳堰古梯田,層層環(huán)抱著山脊,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形狀各異,各具特色,阡陌相連,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從高處遠望,梯田的一條條優(yōu)美曲線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嵐似云塔,顯示了動人心魄的曲線美。在莽莽森……[詳細]
唐睿宗李旦橋陵
  唐睿宗李旦橋陵唐睿宗橋陵位蒲城西北約十五公里處的豐山(唐時稱為“橋山”,又稱“蘇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寢。橋陵以豐山為陵,在山腹開鑿地宮,并在四周建造陵墻。豐山氣勢雄偉,蜿蜒如巨龍盤峙,登頂南眺,平野遼闊,一望無垠。陵穴高出周圍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諸峰環(huán)繞,山勢巍峨,蔚為壯觀。唐睿宗橋陵建成于大唐立國近百年的開元盛世,這時國力強盛,社會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藝術造型力求展現(xiàn)富貴氣象的宏大、壯麗,陵墓建制高大宏偉。唐睿宗橋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并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個皇帝,高宗李治第八個兒子,武則天的第四個親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在位8年,正式執(zhí)政只有兩年半的時間,所以歷史對這個人做出了很公正的評價,雖無建樹,但能洞察形勢,在險惡的政治斗爭中急流勇退,三讓天下,一讓母親武則天,二讓兄長李……[詳細]
25、棗園革命舊址 AAAA
棗園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西北約8公里處,是中共中央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棗園又名延園,占地面積54萬多平方米。園內樹木蔥郁、綠草如茵、花團錦簇。園林中央坐落著中央-小禮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是在這里作出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決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著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等中央領導的舊居。后溝西山腳下是毛澤東發(fā)表《為人民服務》的地方和中央社會部舊址。中央-在這里領導了全黨的整風運動和解放區(qū)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戰(zhàn)勝利后又領導全國軍民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zhàn),同國內外反動勢力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咨詢電話:0911-2852165郵編:716000景區(qū)地址:延安市寶塔區(qū)棗園鎮(zhèn)……[詳細]
26、九成宮碑亭 AAAA
九成宮碑亭
  碑亭,位于麟游縣縣城的西北部(九成宮宮城北郊),北依碧城山,西傍屏山,南眺青蓮山,東臨天臺山。院內樹木參天,花團錦簇,環(huán)境優(yōu)雅。內豎兩通號稱“人間第一帖,天下無雙銘“的碑石:九成宮醴泉銘碑、萬年宮銘碑。198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了兩座仿唐碑亭,古樸厚重,氣勢恢宏,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游人前來游覽參觀。(一)“三絕古碑”—九成宮醴泉銘碑唐《九成宮醴泉銘》碑現(xiàn)存于麟游縣城西北角(九成宮路1號)。據(jù)碑石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首次駕幸九成宮,在西城之陰以杖搗之,有泉隨而涌出,其水清澈如明鏡,其味甘甜如美酒,故名醴泉。敕命宰相魏征撰文,大書法家歐陽詢書寫,鐫碑立石,以記其事。李世民是千古名君,初到此地即發(fā)現(xiàn)醴泉;魏征為初唐賢相,直言諫君,文采斐然;楷書大師歐陽詢晚年書法藝術達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之境界,授命書寫,世譽“三絕”。一千三百多年來,此碑以文章書法而俱佳,不愧為“人間第一帖,天……[詳細]
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會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是黃河流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于仰韶文化。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1953年春發(fā)現(xiàn),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持續(xù)4年時間的發(fā)掘,從中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發(fā)現(xiàn)房屋遺跡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半坡博物館現(xiàn)陳列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分為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陳列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包括石斧、石鏟、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頭、磨盤、紡綸、骨錐、骨刀、骨針、魚鉤、魚叉、陶缽、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詳細]
小雁塔(薦福寺)
  小雁塔位于友誼西路南側的薦福寺內,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成為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之一。小雁塔建于唐景龍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薦福寺創(chuàng)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造的。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稱大薦福寺。薦福寺的鐘樓懸有一口金代明昌三年鑄造的大鐵鐘,高3.5米,口徑2.5米,周長7.6米,重10噸。鐘聲清脆銳耳,10里之外都能聽的清楚。塔影秀麗,鐘聲宏亮,這就是稱作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小雁塔為密檐式磚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塔底平面呈正方形,底邊各長11.56米,每層迭澀出檐,南北兩面各開一門。底層南北各有券門,上部各層南北有券窗。底層南北券門的青石門楣、門框上布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尤其門楣上的天人供養(yǎng)圖像,藝術價值很高。塔原高十五層,現(xiàn)余十三層,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愈促,秀麗玲……[詳細]
29、大雁塔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
  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qū),坐落西安標志性建筑大雁塔的腳下,是國家AAAAA級景區(qū),也是中國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yè)示范區(qū)——曲江新區(qū)的北大門。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廣場盛妝開放以來,景區(qū)平均每日接待各地游客數(shù)以萬計,成為游客的樂土、市民的家園、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盛地,被譽為西安的“城市會客廳”,為西安、陜西的文化建設和旅游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品牌效應。大雁塔位于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后加蓋至九層,再后層數(shù)和高度又有數(shù)次變更,最后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詳細]
30、潼關古城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潼關古城
  潼關,從始建至唐代,兩經遷徙,三地設防,城池多變,設施不一。東漢初期,廢棄位于河南靈寶縣的函谷關,漢獻帝先后遷關于河南新安及弘農衡山嶺,又于建安年間,遷關于潼關上南門外,即今港口鎮(zhèn)楊家莊、城北村一帶。潼關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況志書缺少記載。從其遺跡看,東起原望溝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溝東岸。東西兩面臨溝,地勢平坦而廣闊。南北朝時,北周閔帝宇文覺在此打敗東魏大將竇泰后,改潼關為“潼谷關”。隋大業(yè)七年(611),將潼關遷于南北連城關間的坑獸檻谷(今港口鎮(zhèn)禁溝口附近)。隋亡后,唐朝仍在此設防約八十年。唐天授二年(691),再資助遷關,移近黃河(即今港口鎮(zhèn)的舊城址),建有關樓,城外開挖塹溝。宋、金、元三代,潼關城址未變。。明代,將城池擴大,設潼關衛(wèi)。洪武九年(1376)將關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東、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約16米,南與東南一隅,是順山勢之高下,削成垛口,高達30多米……[詳細]
31、鄭國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國渠
  鄭國渠首遺址位于中國西北部陜西省的涇陽縣,鄭國渠是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鄭國渠全長300余華里,灌溉面積達280萬畝,至今已延續(xù)使用了2000余年。鄭國渠首遺址內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有3個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鄭國渠的引涇進水口。每個暗洞寬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還有白灰砌石的痕跡。此外,遺址內還發(fā)現(xiàn)有各種渠口、渠道、攔河壩等遺跡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歷代碑刻。其中的鄭國渠夯筑攔河大壩,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壩之一。鄭國渠遺址歷來享有中國水利史“天然博物館”的盛譽。它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詳細]
塔云山景區(qū)
  塔云山景區(qū)塔云山,位于鎮(zhèn)安縣城西南35公里處,距西康高速公路東坪出口21公里,主峰海拔1665米,俊秀、高聳、險峻,遠眺如破土而出竹筍,清新秀麗,近看又像聳入天際的高塔,雄偉壯觀。山上十余處古樸、奇巧的殿堂樓閣,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2003年被列入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塔云山地形陡峭,奇石嶙峋,有峰嶺、峽谷、絕壁等各式地貌。森林茂密,風光旖旎,大樹參天、空氣清新,山上道教建筑依山勢而筑,雕梁畫棟,建筑風格十分獨特,歷經400多年,依然保留尚好。特別是高聳于萬丈懸崖上的金頂,更是遠近有名。金頂不足3平方米,建于塔云山頂,三面為千仞絕壁。登臨金頂朝拜,腳踏流云,聽松濤、賞圓月,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云霧間”之說。塔云山景區(qū)旅游資源品種繁多,結構布局合理,依據(jù)國家標準《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塔云山有一級景點11處,二級景點8處,典型三級景源13處,分為土地嶺游覽區(qū)、過風埡游覽區(qū)、塔云山金頂游覽區(qū)……[詳細]
33、司馬遷祠墓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祠墓
  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zhèn)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于西晉永嘉4年。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位。司馬遷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huán)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式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yè)績。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東北方豎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漢太史司馬祠”六個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經太公廟至岔道口,坡南有平臺之地,建有新遷的元代建筑“禹王廟”、“彰耀寺”、“三圣廟”等,現(xiàn)已辟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馬遷德高如山,世人至為敬仰,從此迤邐而上,牌坊-“河山之陽”四字,語出《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走完99級臺階登道就進入了祠院,祠院大門-“太史祠”寢宮,古柏參天,環(huán)境幽靜,置身其中,如登青云,……[詳細]
34、勉縣武侯祠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勉縣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勉縣縣城108國道邊,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旅游景區(qū)。武侯祠始建于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詔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武侯祠占地50余畝,呈南北布局,中軸線直穿七進,大都三院并連,現(xiàn)有古建筑28座100余間,規(guī)模雄偉,為陜南較大的古建筑群。歷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進行過多次大規(guī)模的維修,目前保留下來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風格。武侯祠因其歷史悠久,故歷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跡甚多,唐李商隱、宋陸游、明薛宣、黃輝、清王士楨、乾隆皇帝御前侍衛(wèi)工部尚書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允禮、同治年間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調元、近代愛國名將馮玉祥、-元老于右任等都在此留有墨跡。解放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楊靜仁、李鵬、萬里、宋健、陳俊生、彭珮云、張震等都曾來此參觀視察,并留有墨寶。武侯祠內文物豐富,……[詳細]
35、消災寺 AAAA
消災寺
  消災寺古寺,始建于北魏,興盛于隋唐,位于陜西省鳳縣,坐落于嘉陵江北岸的豆積山上,與鳳州古城隔江相望,距鳳縣縣城雙石鋪10公里。嘉陵江、安河、南岐湖三水在此交匯。在豆積山的絕壁之上,既有道教上仙“通玄先生”張果老隱居-的洞穴遺跡,又有唐玄宗避禍安史之亂在此祈福消災得以靈驗的歷史典故,更有三秦唯一的孔子文廟與之遙相呼應,在整個景區(qū)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同聚一山”的獨特人文景觀消災寺,原名蕭臺寺,位于陜西省鳳縣,坐落于古鳳州豆積山,始建于唐代。豆積山奇石突兀,山勢俊俏,東瞧“蛟龍下巖,觀旭日東升,舉首入水”;西望“猛虎臥地,看夕陽西下,起身歸洞”,神似左青龍右白虎。故人們常說鳳州乃藏龍臥虎之地。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災而聞名,消災寺歷代香火旺盛,影響深遠,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唐朝時期,消災寺就已聲名遠播,“蕭寺晨鐘”、“鐵棋仙跡”、“通玄洞”等景觀為文人墨客廣泛稱頌。唐代詩人劉滄在過陳倉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