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運城市旅游

運城市文物古跡介紹

1、解州關帝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
  •在關羽的家鄉(xiāng),朝拜武圣人關羽,瞻仰關帝祖廟。•這里是國內始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關帝廟。•觀賞廟懸掛的康熙、乾隆、咸豐三位皇帝親筆、欽定的匾額。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xiāng),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據(jù)有關碑刻記載,遠在陳隋之際,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宋元到明清,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圣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清朝末葉,該廟曾數(shù)次失火,損失慘重,但在民國年間又予以修復和重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對解州關帝廟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極為重視,不僅將它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單位予以保護,而且一再撥款,對這座廟宇進行維護修復,使之基本上恢復了歷史的原貌。目前的解州關帝廟,總占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該廟宇眾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四大部分有序展開:中軸線的南端為“結義園”,……[詳細]
2、閻景李家大院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閻景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晉南獨一無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李家大院景區(qū)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qū)、仿古區(qū)、新建區(qū)、服務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游、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勝地。李家大院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組,現(xiàn)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筑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肥碩;結構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傳統(tǒng)四合院藏風聚氣,精致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處處顯示著晉南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詳細]
3、芮城永樂宮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芮城永樂宮
  永樂宮建筑規(guī)模宏大,建筑面積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長1000米的中軸線上聳立著六座古建筑:山門、文瀛湖、宮門、無極殿、純陽殿、重陽殿,西部為民俗博物館、服務區(qū)、假山、涼亭、呂公祠、王母娘娘殿、東部為停車場、商肆區(qū)、午臺、長廊、真武廟、石牌坊及后園的聚仙園,呂祖墳。整個建筑布局顯明,主次有序。永樂宮現(xiàn)存元代壁畫1005.28平方米,分布在無極門、無極殿、純陽殿、重陽殿四座大殿內。永樂宮壁畫的精品,以無極殿的《朝元圖》為代表。無極之殿,是永樂宮的主殿,巍峨壯觀,冠于全宮,殿內金碧輝煌,氣勢壯麗。所繪的《朝元圖》為我國繪畫史上的罕見巨制。在402平方米的畫面上,描繪出朝元神286位,8位主像3米以上,玉女像1.9米以上。畫面按對稱美的儀仗形式排列,以青龍、白虎為先導;32位天地君為后衛(wèi),八位主神為領班展開浩大的朝拜儀式。畫面和諧自然,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色調優(yōu)雅;衣飾千變萬化;場面波瀾壯闊,氣……[詳細]
4、舜帝陵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帝陵廟
  舜帝陵廟舜帝陵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鹽湖區(qū)北相鎮(zhèn)西曲馬村南鳴條崗據(jù)廟內明清重修碑記載,創(chuàng)建于唐開元年間,元末毀于兵火,明萬歷年間重建,清順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F(xiàn)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積2.7萬平方米,由外城、陵園、皇城三部分組成。廟內磚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長51米,正面立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書“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后檐敞朗,西山墻嵌“鳴條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為皇城,中軸線上布列戲臺、獻殿、正殿,兩廂為配殿、鐘鼓樓,主從有序,布局嚴謹。廟內現(xiàn)存明、清、民國時期重修碑刻7通。山西運城舜帝陵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西端,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舜帝大道、舜帝廣場、舜帝公園、舜帝陵廟四大部分。陵冢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詳細]
5、普救寺 AAAA
普救寺
  普救寺地處晉、秦、豫三省交匯處黃河金三角,是馳名中外的旅游觀光和愛情圣地。它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座落在山西省西南邊陲永濟市境內的峨嵋塬頭。這里地勢高敞,視野開闊,南望巍巍中條山翠若屏障,與中條第一禪林“萬固寺”南北對峙、遙相呼應。西眺滔滔黃河水,白如銀帶,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和國寶“唐開元鐵!币步阱氤摺R蛭覈诺鋺騽∶段鲙洝穭尤说膼矍楣适戮桶l(fā)生在這里,這座千年古剎早已成為名揚海內外的游覽和愛情圣地。普救寺,規(guī)模宏偉,別具一格。整個寺宇建筑分三道軸線。山門、大鐘樓、塔院、回廊、大佛殿、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僧舍、枯木堂、錯落有致。并有后花園、擊蛙石、仿唐街、浮橋、畫廊、鸛雀樓展廳等引人入勝的景點。與《西廂記》故事密切聯(lián)系的建筑“張生西軒”、“梨花深院”、“書齋院”穿插其間。最令游客向往和仰慕的是“梨花深院”,相傳相國夫人,崔鶯鶯和紅娘在此居住過!丁[詳細]
萬榮東岳廟
  萬榮東岳廟位于山西省萬榮解店鎮(zhèn)東南角。萬榮東岳廟的始建年代不詳,唐代貞觀時已經存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新修建。萬榮東岳廟坐北向南,現(xiàn)存主要建筑有飛云樓、午門、獻殿、享亭、東岳大帝殿、閻王殿等,按中國早期寺廟的布局規(guī)制,樓塔設置在中軸線前面。飛云樓是清代重建的,其余的大多是元代建造、明代修葺的。飛云樓高40米,平面呈方形,三層,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樓頂,四根通柱直達摟頂,二、三層皆有勾欄,每面各出一抱廈,形成十字形,上筑屋頂,抱廈與上部十字歇山屋頂組合十分巧妙,構成極其豐富的輪廓線;各層檐角起翹,加以檐下307組斗栱重疊,就像是云朵簇擁,有凌空欲飛之感,檐角懸掛有各式各樣的風鈴;樓內有木梯可登頂層,憑欄遠眺,縣城的風貌一覽無余。飛云樓以其復雜而精巧的構造、挺拔秀麗的藝術造型,在中國木構建筑中占有獨特地位。午門面寬七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梁架簡樸,斗拱……[詳細]
薛仁貴故里
  河津自古就是個英才備出的地方,像司馬遷、卜子夏、王勃、王通、薛瑄,在河津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眾名人故事和文化內涵散布在河津大地。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唐朝的大將薛仁貴。曾有歷史學家這樣說過,“諸葛亮的茅蘆,杜甫的草堂,薛仁貴的寒窯”,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其中的一寒薛仁貴寒窯的風采。旅游路線是這樣的:牌坊——射雁塔——魁星樓——柳家大院——薛仁貴祠——寒窯——平遼王墓——平遼王府——薛氏宗祠——古村落商貿街。牌坊——來到這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古牌坊,上面寫著“薛仁貴故里”五個大字。牌坊上面雕刻著以麒麟為主的圖案,麒麟在中國古代是杰出人才的象征,兩邊石柱上有四只頭上尾下的石虎,寓意薛仁貴白虎轉世的傳說。獨特的石虎造型的石柱也成為入口牌坊的一道獨特風景。射雁塔——來到射雁塔,尊高約3米的薛仁貴石像仁立在我們眼前,他手握弓箭,仿佛正在汾河灣上射雁。這個叫瞻虎臺……[詳細]
新絳龍興寺
  龍興寺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當你從縣城南關下車,涉過那座人工搭成的小浮橋,或者坐車從浮橋上游的汾河大橋通過,一踏上熱鬧非凡的新絳縣城的街頭,縱目遠眺,首先迎入眼簾的,便是聳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龍興古寺。龍興寺?lián)涊d,該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稱龍興寺。當時,寺院建筑十分雄偉,規(guī)模也相當宏大。至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興滅法運動,拆寺毀佛之風盛行,龍興寺內的建筑毀之殆盡,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宋代時,太祖趙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為宮。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復了龍興寺之名。該寺基址兀聳,居高臨下,頗有氣勢。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寶殿和高塔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絳縣委縣政府又廣泛集資,組織義務勞動,廣征能工巧匠,加固了寺基,整修了殿宇,補建了廊房,并新開了一條直達寺院的寬闊通道。從而使千年古寺……[詳細]
9、晉文公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文公墓
  晉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與絳縣交界的安嶼鎮(zhèn)的下村側,墓高40米,圓形,周長200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主晉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重耳,晉獻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歸國即位,勵精圖治,使晉國成為實力強大的霸主! x獻公墓位于絳縣南樊槐泉村東嶺。墓高百尺,無祠孤寢,墓形似無柄之木鐸。他是春秋時晉國武公之子,名詭諸,始建都維(山西絳縣)。 晉文公獻公初娶賈氏為妻,無子。繼娶齊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討伐驪戎的戰(zhàn)爭中獲驪姬,生奚齊。獻公寵愛驪姬,常聽其讒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達到讓奚齊繼位的目的。獻公在位二十六年。獻公歿后,因其生前昏庸無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彈惡。獻公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文公墓在絳縣衛(wèi)莊下村。文公系春秋諸侯,晉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獻公寵愛驪姬,殺太子申生……[詳細]
永濟萬固寺
  山西永濟萬固寺景區(qū)位于永濟市西南13公里處的中條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與聞名中外的《西廂記》故事發(fā)生地普救寺遙遙相對,是佛教剛傳入?yún)鹊鼐蛣?chuàng)建起來的一座寺廟。依照佛家建寺廟的講究萬固寺的選址的確是一出風水寶地其坐東向西依山而建,西遙有滾滾黃河,潺潺山泉饒寺而下,松柏環(huán)繞、竹林掩映殿宇輝煌,佛光譜照。寺內的多寶拂塔不僅是萬固寺的標志性建筑,而是我國樓塔建筑中最早的一座佛塔,其八面玲瓏共十三層,游客登臨至九層便可領略蒲坂大地雄渾秀麗的迷人風景。無量大殿是我國古建筑中一個絢麗的綺芭,它一色青磚砌起無一大梁而聞名,分上下兩層,下三洞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薩、左有送子菩薩、右邊地藏菩薩。上三洞頂部造型為窯洞拱型,三洞相通寬敞明亮。頂部造型為穹隆藻開式,洞外兩側八字影壁上的二龍戲珠,龍纏云饒如生。無量殿磚雕吡廬閣石刻和多寶拂塔被稱為萬固寺“三絕”。2019年10月7日,萬固寺入……[詳細]
絳守居園池
  絳守居園池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內西側高地之上,面積14640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園林。園池始建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由當時的內軍將軍臨汾縣令梁軌修建,他還體察民情,見百姓飲水困難,莊稼干旱,于是從城北30里處的鼓堆泉,導水開渠灌田,引余波貫牙城,蓄為池沼。園林內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園西南為虎豹門,進門入園下臺階二十九級直達洄蓮亭,亭正方形,半陸半水,綠柳成蔭,仲夏下池中荷花盛開,為園林“夏景”。洄蓮亭西依墻而建有半亭,左右有花墻,兩旁古柏翠竹,奇花異草,為園林“冬景”。洄蓮亭東北方有一上山,系當時挖洄蓮亭水池土方所積,山上山下植有槐、柏、楊柳等。再往東是橫貫園池南北的“子午梁”,把園池分為東西兩半。子午梁往東為假山,山東立六角六照壁,穿門而入有一淺亭,名“嵩巫亭”,亭周植有迎春花甚多,為園林“春景”。園北隅為風堤、望月臺,園東部為宴節(jié)樓,其南穿曲徑為……[詳細]
12、紫云寺 AA
紫云寺
  紫云寺位于山西省絳縣境內“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云嶺上,系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古老佛寺。東南與中條山相望,西北與紫金山相承。南依絳縣、垣曲,北靠曲沃、侯馬,東臨翼城、沁水,西跨聞喜、夏縣,占地200余畝。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環(huán)境至美,氣候宜人,佛事興盛,綿延不斷,是晉南一帶著名的佛教圣地。紫云寺歷史悠久。據(jù)記載,始建于北魏,每逢佛節(jié),常有“紫氣繚繞”、“紫云映日”之瑞,故寺以“紫云寺”名之。唐宋時期,隨著建筑規(guī)模的擴大,寺前沸水淙淙,寺頂佛塔巍巍,寺內香火裊裊,松柏繞寺,花林扶疏,移步換景,古樸典雅,引無數(shù)善男信女虔誠朝拜,其勢蔚為壯觀,素有“紫峰凝秀”之稱。此匾額至今尚存。明代詩人張浩曾以《紫云游》為題賦詩贊曰:“青山迢遞萬盤來,金殿平臨日月開,倚劍漫跨龍虎觀,吹簫別起鳳凰臺,松風謖謖靈旗動,桂月蕭蕭鶴馭回,此地游仙真有夢,何須泛海向蓬萊”。地址: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南樊鎮(zhèn)沸泉村類……[詳細]
黃河大鐵牛(蒲津渡遺址博物館)
  蒲津渡遺址與蒲州故城遺址(第五批國保)時代:唐至明地址:永濟市西約13公里處的蒲州古城西門外蒲津渡為黃河一渡口,河橋始建于春秋時期魯昭公元年(前541年),唐開元十二年(724年),改建為鐵索連舟固定式曲浮橋。因黃河改道,渡口廢棄,被淤泥埋沒。1988年,經勘探,明確了遺址的方位,1989年出土了唐代系纜固橋的鐵牛。1991年3月,對該遺址進行全面發(fā)掘,出土的遺物有鐵人四個,鐵山兩座;鐵墩四個,七星鐵柱一組(七根),明代防護石堤約50米及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記事碑一通。蒲州故城相傳為堯、舜帝故郡,是一座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意義的歷史名城,F(xiàn)存蒲州城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后座落在唐故城基址上屢次修葺的內城遺跡。內城周長5400米。外城為唐代夯土城墻,城周長約5700米。內城明代磚砌城墻保存完好,城中心鼓樓臺基尚存,為磚砌方形形制,臺基四面有磚券洞門,大門上方各有匾書![詳細]
稷山稷王廟
  稷山縣城步行西街北側的稷王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chuàng)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毀,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積10080平方米。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獻殿、后稷樓、八卦亭、姜嫄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獻殿面闊六間,單檐懸山頂,琉璃瓦飾,東西兩面山墻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三踩單翹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龍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塊雕有圖案的石板構成屏形欄桿。姜嫄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覆頂。八卦亭為元代遺構,獻殿、后稷樓、鐘樓、鼓樓為清代建筑。廟內現(xiàn)存清代碑碣8通。獻殿兩側山墻各有一石刻。其中西壁墻上是清代稷山知縣李景椿為重建稷王廟撰寫的《稷王廟告成因賦七古一首》。在秀雅的文詞、遒勁的字體中,可以感受到這位父母官在承建了民意安放之所時的愜意。獻殿的東壁上有“稷峰疊翠、姑射晴嵐、甘泉0……[詳細]
15、太陰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陰寺
  太陰寺始建于北魏時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進行過大修。原建筑氣勢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國五年被燒毀,現(xiàn)北殿是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F(xiàn)存南大殿,建筑風貌為金代遺構。太陰寺坐南向北,屬于陰向,因而得名“太陰寺”。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據(jù)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龕西側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陰寺、補雕《趙城金藏》時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zhèn)館之寶,被譽為有史以來第一大發(fā)心的藏經。大藏經從開雕到續(xù)雕、補雕、印制,歷經金、元兩個朝代。太陰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雕印場所。龕內有明洪武五年繪制的一組吊唁壁畫。同時繪制了南北大殿內的巨幅壁畫。可惜的是殿內極為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