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紹興市旅游

紹興市文物古跡介紹

魯迅故里風景區(qū)
  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情境的真實場所。紹興魯迅故里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的故土,是市區(qū)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nèi)涵和水鄉(xiāng)古城經(jīng)典風貌的歷史街區(qū),占地50公頃,總投資10億元。經(jīng)過2年多時間保護和修繕后,魯迅故里不僅再現(xiàn)了魯迅當年-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的原貌,還可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和近期恢復的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情境的真實場所。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兩邊,一溜粉墻黛瓦,竹絲臺門,魯迅祖居(周家老臺門),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百草園,三味書屋,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詳細]
2、沈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園
  紹興著名的園林、紹興古城內(nèi)的一處重要景區(qū)。修復、重建和擴建后的沈園占地57畝,分為古跡區(qū)、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琴臺和廣耜齋等景觀,依據(jù)歷史面貌或沈園文化內(nèi)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園三大區(qū)內(nèi),形成了“斷云悲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哀鳴”、“碧荷映日”、“宮墻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和“鵲橋傳情”等十景。沈園位于紹興市內(nèi)木蓮橋河旁。沈園在宋代(960年至1279年)已是紹興著名的園林。據(jù)說,過去的沈園比現(xiàn)在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紳士所建,故名沈園。由于園內(nèi)建有樓臺亭閣,假山池塘,環(huán)境優(yōu)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常來此游覽,賦詩作畫。沈園聞名的另一原因是與中國宋代大詩人陸游(1125年至1209年)的一樁悲劇有關。園中的葫蘆池、宋井、土丘三處為宋代遺跡,東北角的兩經(jīng)清代(1644年至1911年)建筑已按原貌修復……[詳細]
3、會稽山大禹陵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稽山大禹陵
  大禹陵是會稽山景內(nèi)的重要名勝古跡之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入景區(qū),兩邊碧水綠樹,映襯著會稽山,處處散發(fā)出古樸典雅的韻味。經(jīng)過九龍壇,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鐫“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視察大禹陵后所寫。通向禹陵的是一條長350多米的步行神道,盡頭是祭禹廣場。廣場上設有圖騰柱與九鼎臺等建筑,象征著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場地。禹廟前有一個水池,唐時賀知章定為放生池,名禹池?邕^禹池必須經(jīng)過一座古石橋,名告成橋,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終于大功告成。進入禹廟西轅門南側的欞星門,沿石板鋪就順山勢逐級升高的百米甬道直達大禹陵碑亭。亭內(nèi)有石碑,刻著明代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的“大禹陵”三個大字。1939年,-總理曾來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大禹陵碑南側為禹祠,祠外北側有“禹穴”碑。祠內(nèi)有“禹穴辯”碑,碑文為考證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內(nèi)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詳細]
4、蘭亭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亭
  蘭亭,位于紹興西南蘭渚山,是中國浙江紹興的重要文化古跡和旅游勝地。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王獻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舉辦修禊-,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而蘭亭也因此而著名。蘭亭,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蘭亭由此得名。東晉永和九年,會稽內(nèi)史兼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2位國家軍政高官士族在蘭亭舉行盛會,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蘭亭成為書法圣地、魏晉風流高地,F(xiàn)蘭亭根據(jù)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筑的風格,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nèi)外,是中國重要的名勝古跡,是著名的書法圣地,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其內(nèi)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括:“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詳細]
5、新昌大佛寺 AAAA
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nèi)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大佛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nèi)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jīng)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一小剎名“千佛院”,院內(nèi)有佛千尊,每尊長約7寸,寬近5寸,排列整齊,個個神采飛逸,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工匠的無窮智慧與高度的藝術水平。新昌大佛寺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歷史沿革……[詳細]
6、西施故里 AAAA
西施故里
  導游:位于市中心,景區(qū)內(nèi)除了西施殿,還有中國歷代名媛館、范蠡祠、民俗館、鄭氏宗祠、購物一條街等依浣紗江逶迤排開。:西施殿美侖美奐的西施殿坐落在苧籮山麓,浣紗江畔。殿內(nèi)聳立絕代佳人西施塑像,周圍有-池、鄭旦紀念亭、先賢閣等景點。門前的浣紗之江、浣紗石、西施亭、書圣王羲之的“浣紗”真跡、棧橋、曲廊令您留戀忘返。中國歷代名媛館是一處具有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筑,位于西施故里旅游區(qū)的入口區(qū)域,以中國歷代著名女性為主題的展覽館。展館共選擇了100多個中國古代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為四大美女、傳說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幗英烈、四大民間故事、百美廊七個單元。范蠡祠主要以范蠡軍事政治才能和商業(yè)才能及生平業(yè)績?yōu)橹饕故緝?nèi)容。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等相關建筑組成,再現(xiàn)《史記》中記載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鄭氏宗祠當時從浦江縣移徙來的鄭氏百姓在被譽為風水寶地的浣江東岸金雞山腳下興建了這所……[詳細]
7、舜王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舜王廟
  越中的著名勝跡舜王廟座落在紹興縣稽江鎮(zhèn)小舜江北岸的舜王山上,距紹興城區(qū)約43公里。在《史記》中有這么一句話:“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上虞是紹興的鄰縣,相傳虞舜曾在此處勞作游憩,因此這里與之相關的地名就有不少,如舜王山、小舜江等等。這樣,人們在這里建造一座舜王廟,以此來紀念這位古代的圣君,也就不足為奇了。舜王廟的始建年代已難于考定。南宋《嘉泰會稽志》載:“舜廟在縣東南一百里!薄妒霎愔尽吩疲骸皶接杏菟囱册髋_,下有望陵祠。”可見早在六朝梁時,就有舜的陵祠了,F(xiàn)在的舜王廟是清代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的。舜王廟高踞山巔,前瞰舜江(今名雙江溪),后臨曠野,是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溪山絕勝之地。等級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開放時間7:00-18:00景點位置浙江省上虞市王壇鎮(zhèn)兩溪村舜王山門票10元電話0575-85788102……[詳細]
會稽山千年香榧林
  “會稽山千年香榧林”景區(qū)位于紹興縣南部山區(qū),距離紹興市區(qū)35公里處,位于“中國香榧之鄉(xiāng)”的稽東鎮(zhèn)---占岙村,是以千年香榧樹和四季常綠生態(tài)林為特色,融登山、攀巖、爬樹等休閑旅游、度假、采摘游等娛樂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好去處。有“天然氧吧”之稱。在“會稽山千年香榧林區(qū)”,既有姿態(tài)奇異、觀賞價值極高的古香榧樹,有的盤根錯節(jié),有的內(nèi)膛空虛,有的折肢斷臂,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如“夫妻恩愛”、“兄弟連心”、“祖孫三代”、“野豬巢穴”、“大鵬展翅”、“雙龍架橋”、“狂歡群舞”、“少林武術”、“一指倒立”、“螺旋向上”、“哨兵屹立”等等跌宕多姿、似獸如人的象形榧樹……細細觀賞,這些香榧樹又像天然的盆景一樣,無不令人賞心悅目,遐想翩翩。如入莽莽榧林,沐香榧浴,那沁人心肺的榧香令人陶醉其中;又有樹齡超千年、香榧青果產(chǎn)量超千斤、年收入超萬元的“中國香榧王”,其中最大的香榧王達到1400多年。鄉(xiāng)賢曾對稽東香榧作這……[詳細]
嵊州馬寅初故居
  嵊州馬寅初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積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進,四周外墻磚砌、內(nèi)墻板筑。門廳三開間,臨街建筑,條石門框,實榀門。第二、三進五開間,均為五柱七桁的梁式架頭結構,硬山頂,南單檐、北重檐。三進之間各有廂房連通,中有二個天井,前小后大,空氣流通,光照充沛。第二進底層中間是廳堂兼作通道,東兩間為小客廳與賬房間(會計室),西次間是馬寅初父母臥室,也是馬寅初出生處。西盡間為馬家廚房。第三進五間,東西兩間打通,是“馬樹記”酒坊的釀酒場地;中間廳堂,是連接東西的過道,是組合釀酒的樞紐,向北設門可通戶外,便于對外傳遞貨物。西廂北間為馬寅初臥室和上樓通道,東廂分別為酒坊師徒廚房和餐室。第二、三進樓上有回廊相互聯(lián)通,俗稱“走馬樓”,原為馬氏兄弟居住,F(xiàn)在馬寅初故居底層恢復原貌,擺設依舊,廳堂與客廳中間陳列雕花鏤空老式桌椅,配有古鐘、帽筒;臥室布置了轎式眠床、箱柜等。賬房陳列賬柜、文房四寶……[詳細]
10、平陽寺 AA
平陽寺
  位于浙江省紹興縣稽若耶溪源頭(今會稽風景旅游區(qū))的若耶山下,寺名“平陽”,因其在會稽之南,地勢文闊平坦,又是群山環(huán)抱,春秋時越國始祖允常居此立都城。據(jù)《嘉泰會稽》記載∶東晉著名道士葛玄(號仙翁)曾居若耶山修道,相傳所隱桐兒化白鹿,故山又名為“化鹿山”。又據(jù)清《康熙會稽縣》記載∶平陽寺前身為“平陽道觀”,此地群山錯黛,環(huán)澗碧流,羽士興焉,道觀毀于明初兵燹。又據(jù)《中國佛教史》記載∶清順治十七年(一六六○年),高僧道師奉帝命離京還山建平陽寺,作住持,賜號“弘覺禪師”;康熙五年(一六六○年)時規(guī)模六井,樓建七楹,檐高八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帝南巡,賜額“傳燈寺”,并題“名香清梵”一匾;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又御賜《金剛經(jīng)》一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帝頒《大云》、《輪褥》兩經(jīng)各一部,寺內(nèi)還有道師血書的《法華經(jīng)》全部。從此,平陽寺名聲赫赫,成為朝廷高官朝拜的主要佛門去處。據(jù)紹興祖……[詳細]
11、羊山石佛寺 AA
羊山石佛寺
  地處紹興縣北郊齊賢鎮(zhèn)境內(nèi),離市區(qū)12公里,前臨104國道329國道復線背靠杭甬高速公路道口均有公路連通景區(qū)景區(qū)東部為石佛景區(qū),西部為石城景區(qū),總面積88.5公頃。據(jù)(吳越備史)和寺碑記載,隋開寶年間(公元581年至600年)越國公楊素為防御越國豪強起事,集民工采羊山之石筑越州(今紹興)羅城,于是留下眾多殘山剩水、懸崖孤峰。唐時有僧人擇峰鑿石,筑建石佛禪寺,歷30載而竣工,為紹興著名石佛之一。經(jīng)千年滄桑,風貌依然。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寓佛門勝地于旅游勝地之中的一個80多萬平方米“大盆景”。石佛寺前后列三殿,頭殿為天王殿,二殿為大雄寶殿,拾石級而上為三殿,并列城隍殿、大佛殿(即靈鷲殿)在一高28.5米石峰中。此山石外形奇詭,內(nèi)辟為屋,石佛中坐,依石建寺,玲瓏精巧,得水石神韻,盡點化之妙。鑿成的石佛高約二丈,圓額豐頰,面呈慈祥,氣韻生動,兩手撫膝,二目平視。石佛前面……[詳細]
四明山主峰.紅佛寺景區(qū)
  紅佛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黃澤鎮(zhèn)北,四明山主峰下。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深山古剎!吧n巖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瓏開窗牖,落落明四月!碧拼娙藙㈤L卿的游剡詩,道出了四明山區(qū)有石屋之名而彰顯者,莫過于石屋禪院,即今之紅佛寺。紅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圍有將軍石、白龍?zhí)、龍鳳潭、天然石塔等,風景奇絕!按笫荨笨芍^巍巍四明山之靈秀神奇處……從嵊州市縣城出發(fā),經(jīng)城東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轉道進入至甲青村(嵊州市客運中心2-15路公交)的城郊公交線,再沿進山公路行至四明山腳的華豐村,一路石階直到紅佛寺。沿途風光別致,溪澗與山路時時交錯,景觀與情趣相融,是一個典型的縱深峽谷地帶,紅佛寺就深藏在這高聳險峻的四明山半山腰。紅佛寺位于四明山主峰西端,海拔800多米,距嵊州市區(qū)25公里,原名石屋禪院,俗稱大石屋。清道光《嵊縣志》載:“在縣東四明山,乾隆八年(1744年),僧恒傳自天臺來居石巖山中募建,因名石屋禪林,三……[詳細]
王羲之故居旅游區(qū)
  書圣王羲之晚年隱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這里四面環(huán)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區(qū)匯集大量墨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書法園林風景線。故居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情和墨香,與書生后裔聚居地華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處書法朝圣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區(qū)。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區(qū)東25公里的金庭鎮(zhèn),這里四面環(huán)山,故居坐落在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觀、書圣殿、右軍祠、雪溪書院、潺湲閣,這里還有書圣墓、書法園林、書畫長廊、放鶴亭等。一年一度的書法朝圣節(jié),使景區(qū)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情和墨香。相鄰的華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飛翹的屋檐和鏤空的雕花,以及屋頂兩端的烏龍甩尾,向人昭示著王氏家族的氣派。悠長的弄堂,串聯(lián)起一個又一個古老的臺門,蘊含著明清時的安逸和雅致。嵊州金庭與紹興柯巖、奉化溪口已整合成“浙東詩畫之旅”自駕游熱門目的地。交通自駕:從杭……[詳細]
印山越國王陵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浙江省紹興縣印山山頂,鑿巖而成,墓向朝東。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豎穴土坑墓。墓坑為長方形豎穴,坑口長46米,寬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設臺階。墓室由加工規(guī)整的巨大枋木構筑,呈兩面坡狀。木棺置于中室,由一個巨型圓木制成的獨木棺?拥卒伳咎浚緲⊥獍140層樹皮,樹皮外夯木炭,墓坑內(nèi)填青膏泥。山腳四周挖掘有防御保護的圍溝。該王陵規(guī)模宏大,形制獨特,葬俗充分顯示了越國王陵制度的特點。印山越國王陵是迄今為止經(jīng)正式發(fā)掘并被確認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發(fā)現(xiàn),對推動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北有秦宮,南有印山”(199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沉睡地下2500年之久的印山越國王陵重見天日,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蘭亭鎮(zhèn)木柵村和紹興縣林場交界處,有一座特殊的小山,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300米,高約24米,因其平面略似方形,里面高聳似印,俗稱“印……[詳細]
周恩來祖居
  周恩來祖居,在浙江省紹興市區(qū)保佑橋河沿即今勞動路東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富有傳統(tǒng)特色的黑色竹絲臺門。祖居外觀古樸莊嚴,共三進,每進三間房。兩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有小廊對拱。第一進中間為臺斗門,左右為耳房。第二進為大廳。第三進原為樓房,倒塌后,改建平房,F(xiàn)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市學校德育基地。周恩來生前多次說“我是紹興人”,稱紹興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據(jù)方志記載,保佑橋周氏是明嘉靖年間遷居紹興城內(nèi)的。在城內(nèi)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于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日救國,為抗日人士和鄉(xiāng)親書寫多幅抗日題詞,并填寫家譜。1984年,整修祖居時辟“周恩來史跡陳列室”,主要介紹-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來紹興的活動。祖居原名錫養(yǎng)堂。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周懋章妻王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