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旅游

黃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西遞村古建筑群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山脈南麓的黟縣東源鄉(xiāng),距縣城東8公里。據(jù)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載:西遞村因“羅峰文其前,陽尖障其后,石獅盤其北,天馬靄其南,中存二水,環(huán)繞石之東,西之西,故名西遞!鼻逯麑W(xué)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記》中云:“西遞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設(shè)‘鋪遞所’,故名西遞!蔽鬟f是一座古老的山莊,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遞村在北宋元豐年間始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葉,村堂已具現(xiàn)在規(guī)模。清代中期后,隨著徽商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觀。至今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舊居、古來橋、會源橋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莊因山川水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全村現(xiàn)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風(fēng)貌獨特。西遞村由正街、橫路街、后邊溪3條街道和40多條胡同及2條穿街村而過的水溪將居民住房隔成井然有序的廣塊,路面全用青石板鋪成,逶迤蜿蜒。一幢幢古民居層樓又疊院,鱗次櫛比;家……[詳細(xì)]
22、檀干園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檀干園
  檀干園位于歙縣西10公里唐模村。建于清初,乾隆年間修葺。曾是本村許氏文會館舊址。以門外溪堤遍植檀樹、紫荊樹而得名。又因園內(nèi)有人工湖,湖內(nèi)模擬杭州風(fēng)景,故當(dāng)?shù)孛耖g俗稱為“小西湖”。湖為清初唐模村一許姓富商所鑿,有三潭印月、玉帶橋、靈官橋、湖心亭、白堤等風(fēng)景,以供其母游樂。整個唐模村譽為“全村同在畫中居”。從唐模東向進(jìn)村,有清代建筑八角石亭和同胞翰林坊。亭分上下兩層,四邊有虛閣,飛檐懸有鐵馬,風(fēng)吹錚錚作響;亭上有兩方匾額:西書“云路”,東書“沙堤”。亭左臨溪,沿堤有多株數(shù)百年古樟樹;亭右為一小五谷祠,下面豎有一小巧別致的青石牌坊。越亭向西數(shù)十步便是有名的《同胞翰林》石牌坊。它宏偉壯麗的建筑設(shè)計和精致的徽派石雕藝術(shù),是附近一帶石坊中所罕見的。坊為表彰清康熙進(jìn)士許承宣、許承家兄弟而建。石質(zhì),四柱沖天,雕刻精細(xì)。園內(nèi)有鏡亭,為全園中心景點。亭四面臨水,正面有平臺。亭內(nèi)四壁嵌精美大理石,刻蘇軾、黃庭堅……[詳細(xì)]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縣城東北11公里處,為明、清、民國時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彥濟(jì)因遭火災(zāi)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jì)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biāo)志性建筑。隨著封建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xué)發(fā)祥的徽州也達(dá)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紛紛在家鄉(xiāng)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設(shè)的兩次熱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齊、汪升平父子,請風(fēng)水先生何可達(dá)“遍閱山川,詳審脈絡(luò)”,引西溪水入村,開鑿百丈水圳,擴(kuò)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后199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筑密集。1607年汪代大小族長16人集資,購秧田數(shù)百畝,鑿深、掘通村南大小洞、泉、窟、灘田成環(huán)狀池塘,形成南湖。至此形成全村完整的水利系統(tǒng)。1425—1596年的17……[詳細(xì)]
24、休寧狀元閣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休寧狀元閣
  休寧狀元閣位于休寧縣狀元公園,狀元閣是該縣繼狀元文化廣場、狀元博物館、狀元牌坊等狀元文化主體建筑相繼建成后的,又一以狀元文化為主題的標(biāo)志性文化休閑類建筑物,登上狀元閣,整個休寧縣城一覽無余,已成為市民休閑的重要場所。休寧狀元閣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縣城西南四公里處,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這個規(guī)模宏大的古村莊始建于元、明年間,聚居著葉、程、李諸姓家庭的上千號人口,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8幢代表著宗族勢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條約200米長的軸線上。宗祠規(guī)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瓏,組成了一個全國罕見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現(xiàn)代人了解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館。同時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著72條巷弄分布排列,組成了一個如迷宮似的飄蕩。不要說古祠堂、古民居,單就這些層層疊疊、回還往復(fù)的巷弄,就要迷倒無數(shù)游人。關(guān)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為汪氏八個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順治始,前后經(jīng)歷了200多年的時間,共建有樓房16幢、四合屋2幢、學(xué)堂廳和書齋各1幢,占地約6000平方米!鞍舜蠹摇辈⒉粌H僅是“八大間”,它是整套布局合理、設(shè)計靈巧、建筑精美的典型徽州古民居系列建筑。每一個單元系列各有風(fēng)格不一的正屋’偏廳、廚……[詳細(xì)]
許村古建筑群
  許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縣縣城西北20公里處許村鎮(zhèn)所在地——許村,地處黃山主脈箬嶺南麓。唐末,許氏遷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明清時期,徽商興盛發(fā)達(dá),村落建設(shè)迅速發(fā)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觀亭、高陽廊橋、五馬坊、雙壽承恩坊、觀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許社林宅、許聲遠(yuǎn)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hù)區(qū)。2006年許村古建筑群(15處)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著名的包括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的15處古建筑:高陽廊橋、五馬坊、許社林宅、薇省坊、大觀亭、大邦伯祠、雙壽承恩坊、大郡伯第門樓、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觀察第、雙節(jié)孝坊、許聲遠(yuǎn)宅、許有章宅等。1996年,許村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hù)區(qū)。1998年5月4日,大觀亭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hù)單位。2004年10月28日,大邦伯祠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詳細(xì)]
27、西峰寺
西峰寺
  西峰寺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間,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香火十分興旺,影響遠(yuǎn)及皖南各縣,號稱“小九華”。清朝咸豐年間,西峰寺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民國三十二年,當(dāng)?shù)匦疟娋栀Y重建,但規(guī)模已大不如前。1964年,湖南名僧釋從聞法師只身來到瀕臨凋敝的西峰寺,開荒種地,養(yǎng)蜂兌蜜,重燃香火,力振佛門。改革開放以后,宗教政策日益昌明,西峰寺游人日增,成為太平湖畔的一個知名景點。1992年釋從聞法師圓寂,遺蛻封缸四載后,肉身不腐,端坐如鐘,當(dāng)?shù)匦疟娮园l(fā)捐款將法師真身裝金,設(shè)專殿供奉。1997年,省宗教局局長李繼學(xué)到西峰寺考察,盛贊釋從聞法師真身坐姿挺拔,法相莊嚴(yán),在空氣濕度較大的太平湖畔能夠形成真身實屬奇跡。西峰寺因此聲名遠(yuǎn)播,游人香客紛至沓來。 烏石鎮(zhèn)黨委政府大力實施旅游興鎮(zhèn)戰(zhàn)略,率先出臺了鄉(xiāng)鎮(zhèn)級的《關(guān)于加快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提出了重點發(fā)展尋幽探古游、佛教文化探秘游和鎮(zhèn)村休閑游。中央電視臺攝制組一行通過一整……[詳細(xì)]
歙縣陶行知紀(jì)念館
  陶行知紀(jì)念堂在歙縣城內(nèi)。紀(jì)念館舊為崇一學(xué)堂,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幼年就讀之所,內(nèi)陳有陶行知遺物和著名遺聯(lián)“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宋慶齡為陶行知紀(jì)念館題辭稱之為:“萬世師表”。陶行知紀(jì)念館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小北街。紀(jì)念館建成于1984年,由瞻仰廳、放像廳、書畫廳和5個大展廳組成。瞻仰廳正中是陶行知半身塑像,身后上方是宋慶齡題匾“萬世師表”,正面是毛澤東題詞“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屏風(fēng)正面是陶行知手書“愛滿天下”,背面是-題詞“學(xué)習(xí)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jìn)教育改革”,柱子上是郭沫若手書陶行知名言。陶行知紀(jì)念館東眺問政山,南瞰長慶塔,西鄰許國石坊,北附崇一學(xué)堂(陶行知少年就讀處)。新建部份與老館銜接,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仿徽派建筑青瓦粉墻,高脊飛檐,花窗格門,徽派雕刻,匾額楹聯(lián),曲徑迥廊,庭院花苑,好一派徽文化神韻。館名乃1984年初建時,三進(jìn)中南海,請……[詳細(xì)]
29、竹山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竹山書院
  雄村的桃花壩、桂花廳、八角亭和竹山書院,彼此映襯,蔚為壯觀,自清乾隆以來,為古歙一大勝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歷史背景這些建筑是乾隆二十年(1756年)前后建成的,為戶部尚書曹文植伯父干屏、生父青兄弟所建。清初,曹氏為鹽商,至曹堇飴時,已成豪富。曹堇飴臨終二子干屏、青于竹溪建文閣,創(chuàng)書院,修社祠,筑園庭。兒遵父命,于乾隆初著手籌建,歷十余年乃成。風(fēng)景描述竹山書院兩旁的石鼓和大門上方斗大的“竹山書院”的題額十分醒目,入門處豎立了一個木屏,兩廊皆方形石柱,正廳宏大寬敞。正壁懸蘭底金字板聯(lián)一付,上聯(lián)是“竹解心虛,學(xué)然后知不足”,下聯(lián)是“山由簣進(jìn),為則必要其成”。聯(lián)為曹文埴所撰寫。桂花廳在桃花壩東首和竹山書院相連。園中植有桂樹數(shù)十株,有月月桂、八月桂等多個品種。桂花廳名為:“清曠軒”。軒廳正壁有曹學(xué)詩所撰寫的《所得乃清曠賦》。軒柱懸隸書聯(lián)對:“暢以沙際鶴,兼之云外山”。軒廳上額匾為篆書“所得乃清曠”……[詳細(xì)]
潛口古建筑群
  介 紹 離開黃山溫泉后乘車下行約60公里至紫霞峰下,便可見到,故又稱“紫霞山莊”,系國家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全莊面積16000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附近的10座典型的明代建筑集中一處,形成了今天獨具風(fēng)格的明代山莊。 這十余座明代古建筑是蔭秀橋、石牌坊、善化亭、樂善堂、曹門廳、方觀田宅、司諫第、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 蔭秀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為單孔拱橋,它由當(dāng)?shù)啬峁贸鲑Y所建,橋的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雞犬相聞的村莊。 走過蔭秀橋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的石牌坊。牌坊正面無題字,只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里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只方形大斗,“鬼”與“斗”合起來為“魁”,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步出善化亭,順山而上,即見第一座民宅“善堂,又稱耄耋廳,建于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80歲以上的老人……[詳細(xì)]
歙縣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古徽州府)鄭村鎮(zhèn)鄭村村,是鄭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間。是為紀(jì)念元代著名學(xué)者、教育家鄭玉(人稱“師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空間層次豐富,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鄭氏宗祠從前往后,由門坊、門廳、享堂、寢堂四部分組成。首先見到的是高大的門坊聳立在儀門之前方,門坊三間四柱五樓,寬約9.86米,高12.5米,是明代萬歷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時加造。梁、柱和枋額遍飾錦紋雕刻,典雅工麗。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貞”4個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個大字,刻字蒼勁。此坊無圣旨牌,傳為鄭氏民間私制,故稱門坊。牌坊高大雄偉,雕刻精美!0”時,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紋飾被當(dāng)作“四舊”而鑿掉。門坊兩邊連建有圍墻,石坊一層有木柵欄門,從而形成了該祠的大門。坊和門……[詳細(xì)]
大洪嶺古道
  大洪嶺古道位于黃山市祁門縣,年代為明。祁門地處萬山之中,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歷代祁門人為了大洪嶺通道,多次修建,捐輸很多。這條通道開拓始于何時,今已難考。明萬歷(1573)前,南坡上嶺以今大坦老嶺之月形為起點,萬歷后以燕窩里為起點。關(guān)于這次改路,祁門民間有湘源鄭寡婦捐金辟新路的故事,頗有趣味。大洪嶺最后一次重修為清道光元年(1821),從明萬歷年間開辟修建到道光年間,歷經(jīng)2百多年蒼桑,水沖石剝,道路損壞嚴(yán)重,于是來往大洪嶺的商人、官宦及祁黟的商號紛紛捐款,耗資數(shù)萬金,歷時6載,終使危途成坦道。整條道路以青石板鋪就,闊達(dá)3、4米,這在處于崇山峻嶺古徽州來說,是很難得的大路了。當(dāng)年在嶺頭修建了一個碑亭,風(fēng)格獨特,是以巨大的青石碑為墻。碑亭寬約2米,由8塊石碑砌成;兩頭深約3米,各由4塊石碑組成,上下鑲有石條以固定。如今碑亭已圮,幸好石碑大多猶存,碑文描述了大洪嶺的險峻和開拓大洪嶺的歷史,指出開墾……[詳細(xì)]
賽金花故居
  賽金花故居清黟縣2003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fù)、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qū)。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2004年5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qū)內(nèi)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弄魚、遠(yuǎn)風(fēng)聳逸、環(huán)碧秀色等,從人物、歷史、文化、旅游角度來看,是一筆寶貴財富。。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nèi)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nóng)、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價,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原名鄭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縣上軸村。10歲時隨父親遷居徽州,因家道衰敗,年少的賽金花一就淪為清信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藝伎,后嫁于清狀元洪鈞,成為狀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隨夫出使俄、德、荷、奧四國。因外交事務(wù),當(dāng)……[詳細(xì)]
棠樾古民居
  棠樾古民居位于歙縣城西南7.5公里處的鄭村鎮(zhèn)棠樾村,古民居為明清時期所建,主要建筑介紹如下:欣所遇齋及存養(yǎng)山房:清嘉慶年間建,為清兩淮鹽運總商鮑志道之弟鮑啟運故宅“遵訓(xùn)堂”的偏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為欣所遇齋,北為存養(yǎng)山房,中間用一屏大型花墻相隔,總占地面積418.8平方米。皆為二層樓房。書齋三開間,樓下為廳,匾額為清書法家胡長庚篆書。山房亦為三開間,前有較寬敞庭院,東邊有過廂,可與書齋相通,匾額為清書法家王文治所題。保艾堂:清嘉慶初年建,該建筑群原有一百零八間房,三十六天井,是徽州地區(qū)有名的巨宅,F(xiàn)存保艾堂白果廳為原三座大廳之一。該廳北向,三開間,廳前、左、右有回廊,中為天井,占地面積178.6平方米,大門外有寬敞庭院,堂西有避火弄,將建筑群分為兩部分。大廳悉用銀杏木料,用材不大但典雅精致。保艾堂曾有“安素軒”書齋,因刻“安素軒法帖”而聞名于世。堂主人為清兩淮鹽運總商鮑志道、鮑漱芳父子……[詳細(xì)]
35、下尖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下尖塔
  下尖塔位于徽州潛口村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塔七層八角,底層直徑約10米,層層縮小,外觀如錐,俗稱“潛口錐”。塔空心僅兩層,第一層四面砌須彌座,墻上繪有佛像,第二層壁間嵌磚雕媚匾,內(nèi)鐫“翼峰”二大字,旁署“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歲,竹溪翁汪道植謹(jǐn)立”。其余五層為實心,F(xiàn)塔檐及頂部已毀。此塔分明下邊大上邊小,因何呼為“下尖塔”?對此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很古很古的時候,這塔基下是口井,其深無比。不知哪一年,有條黃鱔精古井為王,興妖作怪,弄得五谷不收,萬民叫苦。天上王母娘娘下令,讓二郎神下界除妖。黃鱔精知道自己沒法跟他較量,便就近鉆進(jìn)泥潭沙窩里,任你哮天犬怎么吼,任你趕山鞭舞得叭叭響,它也不露頭。二郎神一怒,便從腰里取出另一件名叫“下尖叉”的寶物,瞄準(zhǔn)黃鱔精藏身處狠狠刺去。這一刺雖沒刺中黃鱔精的要害部位,卻也讓它受了重傷,流血不止。黃鱔精傷是傷了,但困獸猶斗。拖住下尖叉就往深井里跑,寧死……[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