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1、福建土樓 A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gòu)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shù)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guān)?图胰嗣康揭惶,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qū)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shù)厝说囊u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筑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qū)。福建土樓產(chǎn)生于宋元時期,經(jīng)過明代早、中期的發(fā)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創(chuàng)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shù)杰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規(guī)劃的“風水”理念(參見董斌《現(xiàn)代風水精鑒》),適……[詳細]
田螺坑土樓群
  漳州土樓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景點,位于南靖縣書洋鎮(zhèn)上坂村,為黃氏家族聚居地,土樓群由1座方樓(步云樓)、3座圓樓(和昌樓、振昌樓、瑞云樓)和1座橢圓形樓(文昌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huán)繞周圍,從頂上遠看就像一桌菜,因此被戲稱為“四菜一湯”。田螺坑土樓群依山勢錯落布局,建造在山腰,被綠色梯田包圍著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大地,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土樓群中年代最早的步云樓(方樓)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年),距今約200多年。最晚的文昌樓建于1966年。這個土樓群是在一個較長的階段內(nèi)逐漸形成的,清嘉慶年間是此地土樓修建的開始及熱潮,有三座土樓在這一階段建成,此后再無這樣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活動。田螺坑黃氏族譜證實,清朝嘉慶年間黃百三郎從永定移居此地,并在這里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土樓群中的黃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黃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詳細]
河坑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位于書洋鎮(zhèn)典江村河坑自然村,從書洋鎮(zhèn)政府往西12公里處,有三個土樓群共有27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于1549年,著名的“北斗七星”土樓群就位于此處。站在獅子地凍山頂,可以從三個方位看到不同造型的三個土樓群共有27座。在右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就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南動樓、永榮樓,就是“北斗七星”。往左前方看,兩條小河流在山腳下交匯,形成了河坑村風水結(jié)晶“丁”字水,沿著“丁”字的小河流兩岸,分布著6座方形大土樓,3座圓形大土樓。再向左后方看,在曲江自然村里,有慶南樓、慶裕樓等11座土樓。走在河坑村高大林立卻帶有泥土煙火氣息的土樓群中,有種歸隱田園的恬靜。每座土樓都是河卵石砌基礎(chǔ),深層泥土春成的墻體,三四層高,刀削般峭立高聳。這些土樓都是封閉式的,底層只有一個大門,門樓皆是石板材半圓拱頂,大門閂無一不是6寸見方一丈來長的硬木直插墻內(nèi),……[詳細]
毛主席率領(lǐng)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
  毛主席率領(lǐng)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校尋源中學,紅樓是尋源中學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lǐng)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qū)。為了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jù)國內(nèi)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zhàn)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批準。1932年4月3目,毛澤東同志率領(lǐng)由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一、五軍團組成的東路軍從長汀出發(fā),揮師南下,于4月8日悄悄到達龍巖附近大池。4月10日,打響東征漳州的第一仗,當天下午就占領(lǐng)龍巖城。駐守龍巖的14……[詳細]
南詔鎮(zhèn)古建筑群
  南詔鎮(zhèn)位于福建省詔安縣南部,是縣政府所在地。屬平原地帶,毗鄰廣東,是福建的南大門,有324國道和漳詔高速公路穿過,交通十分便利,是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對接“珠三角”的前沿平臺,也是臺胞主要祖籍地。東臨東溪與橋東鎮(zhèn)隔溪相望;南、西、北與深橋鎮(zhèn)接壤,自唐朝公元686年設(shè)南詔堡至今有1千3百多年歷史。南詔鎮(zhèn)歷史悠久,古跡薈萃,有唐鑿“懷恩古井”、始建于明代的開漳圣王廟、教練夫人廟、關(guān)帝廟、清初建媽祖廟以及從東門中街到縣前街約700多米街道上排列著的“父子進士”、“天寵重褒”等七座明清石牌坊,有數(shù)十座明清的古廟宇、古民居,宏偉豪放,富有古建筑特色。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鎮(zhèn)上制高點良峰山形如“漁翁撒網(wǎng)”,構(gòu)成南詔獨特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流經(jīng)邊沿的東溪水與新建的沈耀初美術(shù)館、中山公園、懷恩公園及良峰公園等諸名勝景觀相映成趣。城隍廟坐落于南詔鎮(zhèn)縣前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朝1530年。1618年、1627年曾……[詳細]
東山關(guān)帝廟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東山關(guān)帝廟,是全國四大關(guān)帝廟之一,1996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山關(guān)帝廟的建筑結(jié)構(gòu)相當精巧。它的廟門為牌樓式,稱“太子亭”,由六根圓石柱頂托著數(shù)百支縱橫交錯、承力均勻的斗拱,捧著一座宮殿式樓亭,亭上有各種獨具閩南地方藝術(shù)特色的彩瓷剪貼雕,造型生動,千姿百態(tài),流光溢彩。關(guān)帝廟內(nèi)回廊廂房、丹墀龍陛,華表僧舍,建筑工藝精湛。廟內(nèi)存有多方石碑刻、柱礎(chǔ)、銅鐘、香爐等珍貴文物,其中的金木雕、石雕更是琳瑯滿目、栩栩如生,乃珍中之珍,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東山關(guān)帝廟還是臺灣及東南亞眾多關(guān)帝廟的香緣祖廟,每年均有眾多的關(guān)帝信徒到東山關(guān)帝廟追源謁祖、朝圣觀光。東山關(guān)帝廟成了兩岸民間交流的一道橋梁。門票信息:包含在風動石景區(qū)的45元門票內(nèi)詳細地址:漳州市東山縣聯(lián)系電話:0596-5662927……[詳細]
汰口古寨
  在距離素有“千古之謎”、“江南一絕”的華安縣沙建鎮(zhèn)仙字潭約3公里處,也就是在九龍江北溪汰溪下游的小山頭上,在參天大樹之間座落著一座古兵寨建筑——汰口寨。它雖然歷經(jīng)六七百年以上的風吹雨打,但仍然保持原始的兵寨建筑風貌,絲毫現(xiàn)代建筑的痕跡,與山腳下近年來的現(xiàn)代化住宅形成鮮明對比。這里不僅自然風光優(yōu)美,而且有著悠久的建寨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汰口寨。汰口寨古稱“桃源口古寨”,又稱“全保樓”。漫步古寨,映入眼簾的許多大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將古老而神秘的古寨若隱若現(xiàn)地包圍著,為這個小寨增添幾分神秘色彩。此時此刻,你也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詩人陶淵明筆下世外桃園的醉人佳境,因為它是見證了六七個世紀以來的歷史風云。古寨的神奇魅力首先在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兵寨建筑風格,它坐落于一座龜形山上,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溪,長約?84米,寬約46米,建筑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山寨正門上方赫然寫著“全![詳細]
藍廷珍府第
  藍廷珍府第,位于漳浦縣湖西鄉(xiāng)的頂壇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頂壇,四周建筑猶如城墻環(huán)繞,故有“頂壇新城”、“院城”之稱。是清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師提督、藍廷珍之孫藍元枚的故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藍廷珍(1664—1729),字荊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粵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曾攝臺灣鎮(zhèn)事,在定策治理臺灣中頗有功績,卒后贈太子少保,謚襄毅,世襲輕車都尉?滴跄觊g,他隨族兄藍理(字義甫,號文山,漳浦赤嶺人,為康熙年間拖腸血戰(zhàn)的平臺先鋒、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從軍,投奔清康親王?滴跞哪辏1695年)起先后任定海營把總、盤石守備、溫州鎮(zhèn)中營游擊、澎湖副將、南澳總兵等。康熙六十年(1721年)統(tǒng)兵入臺,平定朱一貴起義。臺灣收復后,任署事臺灣印務。在署理臺灣軍務期間,他勸阻福建總督滿保及將軍施世驃不濫殺群眾,使很……[詳細]
漳浦藍氏宗祠
  藍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縣赤嶺畬族鄉(xiāng)石椅村簡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積540.96平方米,由門廳、正堂及兩邊耳房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為小石山及狀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屬文物主要有門廳左側(cè)墻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廟碑記”,記述了藍理重修種玉堂的事跡,以及民國丁卯年“勒緣石碑”等。種玉堂位于漳浦縣赤嶺鄉(xiāng)(原萇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間由福建陸路提督藍理重建。種玉堂門聯(lián)“由鎮(zhèn)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萇溪以衍派,文經(jīng)武緯振后昆”,表明“鎮(zhèn)!笔敲鞔(zhèn)海衛(wèi),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將從這里興起。種玉堂是閩南畬族祖祠,幾百年間,“種玉堂”藍姓族人不但傳衍整個赤嶺畬族鄉(xiāng),而且分衍到其他地方及臺灣東南亞各地,總?cè)丝谶_五萬多。在種玉堂的顯要位置,懸掛著清康熙皇帝贈給藍理“所向無前”匾、康熙皇帝贈給藍廷珍“平臺……[詳細]
10、海云家廟
海云家廟
  海云家廟,亦稱烏石大廳,坐落于漳浦縣浯江村,前對丹山印石峰,近處梅嶺為筆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龍山);右列天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過倒亭隙,遙倚平和縣礬山;浯江自西北而來,沿龜林山、紫薇山繞到正東,從東南方向直奔浮頭灣,匯入東海。海云家廟為漳浦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漳浦林姓主要有二個來源,一支稱路下林,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稱烏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間由長樂遷居漳浦,后代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形成了以舊鎮(zhèn),深土、赤土、霞美為中心,四十多個村莊,總稱烏石的社區(qū)。明代嘉靖到清嘉慶之間,烏石林姓極為興旺,先后出現(xiàn)了11名進士,25名舉人,40多名貢生,科舉仕宦共80余人。有“三鳳齊鳴”,“五桂聯(lián)芳”的佳話,其中著名的有嘉靖探花,南禮部尚書林士章,廣西按察使林功懋、承天府知府林士宏等。烏石林姓分衍四宗,四座宗祠均稱為“海云家廟”,以烏石宗的海云家廟為大,另有……[詳細]
長泰楊氏宗祠
  長泰楊氏宗祠,俗稱楊海紀念堂,位于長泰縣武安鎮(zhèn)城關(guān)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為楊海居住的一所簡陋平房。明代,楊海的后裔楊復一在原址擴建為楊海紀念堂。楊海系唐文德元年(888年),朝廷誥封的武勝場大使。至南唐保大十四年(955年),“場”升為“縣”,取名長泰,屬泉州府管轄。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邑原任武勝場大使楊海等,以長泰距泉州三百余里,期會征輸不便,請求舍遠就近改隸漳州,泉州太守林金吾奏準朝廷,于是長泰縣始屬于漳州,一直延續(xù)至今。楊海為開縣元勛,他關(guān)心百姓疾苦,為長泰人民的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故民尊稱其為“武勝公”。楊海紀念堂,座西朝東,建筑面積570平方米,石、磚、木結(jié)構(gòu),單檐硬山式屋頂,外墻由青磚砌成。由門廳、天井、側(cè)廊、正堂組成。正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梁架十三檁前廊式,階石碩大,浮雕花卉圖案。堂內(nèi)懸掛有歷代的“進士”、“武進士”、“舉人”、“武舉人”、“文魁”等扁額。正堂還懸有……[詳細]
云霄威惠廟
  原稱陳將軍廟,位于云霄縣云陵鎮(zhèn)享堂村。坐西北朝東南,始建于唐嗣圣元年(684年),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始稱威惠廟,F(xiàn)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里人吳永綏重建,歷代屢有重修。主祀“開漳圣王”陳元光,被海內(nèi)外尊為威惠祖廟,有宋代漳浦縣令(時云霄屬漳浦縣)呂王壽的《謁威惠廟》詩“唐史無人修列傳,漳江有廟祀將軍”名句為證。1985年元月15日被公布為云霄縣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元光是海內(nèi)外開漳將士后裔所尊奉的陳圣王,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早在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年僅13歲的陳元光就隨父“歸德將軍”陳政奉詔率中原府兵南征入閩,安定閩粵邊陲,實施綏靖開發(fā),維護唐王朝實現(xiàn)國家多民族統(tǒng)一,父病歿后,元光襲職,拓地千里,開屯建堡,使邊荒安定,嶺表悉平。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請準在云霄漳江之畔(今西林村)建置州治,下轄漳浦、懷恩二縣,首任漳州刺史。后創(chuàng)辦府學,興農(nóng)惠工,……[詳細]
13、繩武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繩武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繩武樓位于平和縣蘆溪鎮(zhèn)蕉路村,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藝術(shù)風格的袖珍圓形土樓。繩武樓系蘆溪葉氏第十八世太學生葉處侯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圓樓直徑43.8米,24開間,占地面積1506平方米,建筑面積1266平方米。樓高三層,第一層是客廳、廚房和一間臥室,每間都有樓梯通往第二層;第二層是各戶私房;第三層是朝天院,設(shè)有通廊可環(huán)繞全層。繩武樓的文化博大而精深,樓中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樣式各異,造型美觀,品味不凡,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僅木雕就有646處,無一雷同,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繩武樓于清嘉慶年間由蘆溪十八世太學生葉處候始建,歷經(jīng)嘉慶至光緒五朝,終于建成,長達五十多年。樓中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處,無一雷同,散見于屏風、壁櫥、門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對聯(lián),又有飛禽走獸、詩畫結(jié)合,動靜相宜,被專家稱為“木……[詳細]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guān)舊址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guān)舊址位于漳州市云霄縣和平鄉(xiāng)通貝村烏山共頭里。1946年11月,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撤銷閩粵邊臨委,成立閩粵邊工作委員會,同時宣布撤銷閩南特委,成立閩南地區(qū)委員會(簡稱閩南地委),隸屬閩粵邊工委,陳文平任書記。1947年5月,閩南地委改隸屬閩粵贛邊區(qū)工作委員會,地委領(lǐng)導班子也相應進行調(diào)整,盧叨正式從邊工委調(diào)回,任閩南地委書記,陳文平任副書記。1948年8月,成立中共閩粵贛邊區(qū)委員會,書記魏金水,閩南地委書記盧叨、副書記陳文平等15人為委員。至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前,閩南地區(qū)黨組織得到空前發(fā)展,閩南地委下轄中共平和縣委、中共詔安縣委(原云和詔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工委、中共永和靖縣工委、中共南靖縣工委、中共漳南工委、閩西南白區(qū)共產(chǎn)黨組織、中共安南同縣工委、中共安溪中心縣委等;人民武裝力量發(fā)展為5個團,2個獨立大隊及云和詔、永和靖、惠安、泉州工作團計6000多人-,為配合……[詳細]
15、南陽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樓
  南陽樓位于華安縣仙都鎮(zhèn)大地村的獅形山下,走近南陽樓,“福建省土樓博物館”幾個大字躍入眼簾。南陽樓系二宜樓創(chuàng)建者蔣士熊之孫蔣經(jīng)邦所建,時在嘉慶丁丑年端月(1817年農(nóng)歷正月)比二宜樓遲建47年。由于有二宜樓作為藍本參照,因而二宜樓建筑設(shè)計方面的優(yōu)點特點為其所吸收,可稱是二宜樓的縮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較之二宜樓更勝一籌。南陽樓坐東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樓高13.25米,直徑51.6米,設(shè)4個單元,每個單元均為7開間,共有房間96間,F(xiàn)樓內(nèi)陳列了土樓主人當年的家具、文具、文玩等物品、勞動工具等保存完好的珍貴文物,再現(xiàn)了當年土樓主人的生活原貌!鼻f子曰:“南方有鳥…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澧泉不飲”,南陽樓的樓門,便是這“鳳棲之木”所制,可見其用料之精良。門樓為細磨的花崗巖砌筑,高5.99米,闊4米,門放1.7米,三門頂皆置水箱,外敵火攻時灌水可成水幕加以防御。南陽樓石匾額為行書勒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