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ri天天cao,久久另类视频,夜夜操天天干96香蕉视频,www.128.com四虎免费黄色电影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南陽市旅游

南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
  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位于南陽市區(qū)東北10公里,新店鄉(xiāng)政府北3公里,白河東岸的一道南北向的高崗上,西距白河1.5公里,在南陽市新區(qū)新店鄉(xiāng)夏響鋪村北500米南水北調(diào)干渠渠道內(nèi)。夏響鋪墓地考古隊,對M1周圍渠道內(nèi)進行文物勘探,發(fā)現(xiàn)古墓葬19座,坑1座。截止目前共清理古墓葬20座,出土一大批青銅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發(fā)掘面積2800余平方米。并對渠道外進行文物勘探,因南水北調(diào)干渠渠堤已修好,加上南渠堤外有便道和砂石料場,僅在料場外進行勘探,確定30多座古墓葬,北渠堤外暫無勘探。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已發(fā)現(xiàn)20座墓葬,在渠道內(nèi)分為南、中、北三排,都為豎穴土坑墓,墓向為南北向。大型墓2座(長超過5米,寬超過4米),M1和M6都有保存較好的木質(zhì)棺槨,槨外有0.80—1.0米厚的青膏泥,青膏泥外四周有二層臺,墓口距墓底8米多深。中型墓葬8座(長寬均為4米左右),M2、M3、M4、M5、M7、M16、……[詳細]
82、泗洲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泗洲寺塔
  泗洲寺塔位于唐河縣新春路北段,是河南省現(xiàn)存最高、體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離天一丈八”之稱,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泗洲寺塔亦稱菩提寺塔,始建于宋紹圣二年(1095年),位于原菩提寺院內(nèi),現(xiàn)寺已不存。泗洲寺塔為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磚塔,外形系八棱錐形,共11級,高49.75米。第一級直徑7.6米,塔基邊長5.86米。塔內(nèi)有磚砌心柱,柱周圍筑螺旋臺階可登塔頂;第二級塔外壁嵌有59尊釋迦牟尼佛像;第四級塔外壁嵌有6尊佛像,佛像高21厘米,端坐于蓮花須彌座上。塔身翼角為雕制龍首80條,懸于塔身外33厘米,龍首口內(nèi)銜鐵環(huán),環(huán)下系風鐸,風起鐘響,梵音清幽。塔頂為八條攢尖式,覆綠琉璃瓦飾、覆蓮及覆缽寶瓶組成。泗洲寺塔頂端有時會冒出“白煙”(系集聚的蠓蟲),名為“古塔凌煙”,清代被評為唐河八大景之一![詳細]
南陽知府衙門(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
  南陽知府衙門位于南陽市民主街西段,是目前我國惟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封建時代郡府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知府衙門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歷經(jīng)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不同時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歷史,府衙現(xiàn)存明清建筑140余間,位于中軸線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nèi)宅門、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官邸、吏宅、馬號以及古井、蓮池等,整座建筑坐北面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呈軸線對稱、庭院式布局,F(xiàn)存南陽府衙古建筑群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官署的規(guī)劃、形制、發(fā)展、變遷以及地方官吏的襲封、屬員、訴訟、賦稅、祀典、政事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成立于2002年4月。目前,府衙中軸線古建筑已修復完畢,并進行了初步的陳列展覽。府衙正以全新的姿態(tài),飽滿的熱……[詳細]
大關口楚長城遺址
  大關口楚長城遺址位于縣城北25公里處獨樹鎮(zhèn)中信莊村。東邊為黃石山西麓擂鼓臺、北嶺頭、尖山諸峰,西邊為伏牛山東麓的對門山、旗桿山、香布袋山諸峰,東西山峰并列,兩山夾峙,形成隘道,地勢十分險要,稱為大關口。戰(zhàn)國時期,楚國為與中原諸國爭鋒,在其最北邊界方城山一帶依山筑塞,修筑長城,擴充基地,作為進退之據(jù)。楚時修筑的長城名為“楚方城”,后方城縣名由此而得。公元前656年,齊國伐楚,兩軍相遇郾城召陵,楚派大夫屈完前往齊軍軍營談判,以“楚國以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固守,迫使齊國打消了伐楚計劃,訂立了歷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方城”一詞從此正式出現(xiàn)在重要歷史典籍中,屈完所說的“方城”,即指方城山修筑的“楚方城”,楚方城從此成為楚國北境上的一道重要屏障!痘茨献印嬓纹钒逊匠桥c太汾、崤阪、井陘、句注、居庸等關口并列,合稱為“天下之九塞”。大關口一帶的楚長城結(jié)構(gòu)獨特,有南北兩道城墻并列,北城墻長810……[詳細]
陽安寺大殿
  陽安寺位于鎮(zhèn)平縣西北20公里硯臺村,始建于唐顯慶元年(656年)原名龍泉寺。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清永熙時改名陽庵寺,后又稱陽安寺。該寺原來規(guī)模較大,建有大殿、東殿、南殿、廊房、道房及磚塔等,均已改建,失去原貌。只有大殿和西殿尚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大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瓦頂,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梁架、平板枋、闌額等構(gòu)件的制作方法看,當為明代中期建筑。該殿使用的溝槽昂,縱身梁等稀有的結(jié)構(gòu)方法,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地方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殿內(nèi)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達摩祖師大理石雕像。寺內(nèi)明清碑刻7通,均為重修碑記,多毀于“文革”-時期,F(xiàn)僅存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龍泉寺記》1通,記述該寺重修經(jīng)過,及歷史治革和當時規(guī)模。文中記有參予重修的地方職官如知縣、典史、儒學教諭和訓導、醫(yī)學訓科、建寧府通判、虎賁左右經(jīng)歷等,有一定史料價值。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詳細]
下寺春秋楚國墓群
  淅川下寺春秋楚國墓群是一個春秋中晚期的楚國貴族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西岸的倉房鎮(zhèn)下寺東溝村。1977年,河南省西南部大旱,位于該省淅川縣境內(nèi)的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一天當?shù)匾粋牧童在水庫邊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絆倒,后發(fā)現(xiàn)此器物是一件青銅器,而就在它的旁邊還有幾件類似的青銅器,此地的楚墓便由此被發(fā)現(xiàn)。文物考古隊在這個墓群共發(fā)掘了墓葬25座、車馬坑5座。其中貴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銅禮器和玉石等質(zhì)料的飾物,根據(jù)2號墓出土的平底鼎上面的銘文“王子午擇其吉金”和“令尹子庚民之所敬”等字,專家判斷墓主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時期的令尹子庚之墓。淅川和尚嶺與徐家?guī)X楚墓群位于陳莊村東南1公里的長嶺上,1989年,丹江口水庫水位下降,和尚嶺楚墓被盜,后被淅川縣公安局收繳回了一部分文物。徐家?guī)X楚墓群位于沿江村。這兩個墓群分別在1992年和200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整個楚墓群對研究楚都丹陽……[詳細]
丹霞寺塔林
  丹霞寺位于南召縣留山鎮(zhèn)馬窩村,丹霞山南麓,為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始建于唐長慶四年(824年),取名紅霞寺,隨更名為丹霞寺。據(jù)歷史記載“丹霞寺始于唐,盛于宋,兵燹毀于元,迄明中興。”丹霞寺占地面積約兩萬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一百余間,均為清代建筑。整座寺院座東北面西南,整體呈三進院布局,依山就勢,前低后高,由前向后呈階梯狀抬升。沿中軸線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方丈室,西側(cè)配以廂房、客房,最后為花園和天然祖堂室,組成一個完整的寺院格局。丹霞寺佛塔分布在寺院的東、南、西三面,現(xiàn)有元塔六座,明塔四座,清代石塔四座,其中清代石塔造型別致,雕刻精美,為全國所罕見。寺內(nèi)及其周圍現(xiàn)存有宋代的柏樹、銀杏和明代的青檀十余株。丹霞寺自始創(chuàng)建一直是豫西南著名的佛教圣地,素有“八百里伏牛,五百里丹霞”之稱。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開放佛教場所。20……[詳細]
鎮(zhèn)平彭公祠
  彭公祠系民國宛西自治倡導人彭錫田的祠堂。彭錫田,字禹廷,鎮(zhèn)平縣安子營鄉(xiāng)七里莊人。民國16年(1927年),他從馮玉祥部返鄉(xiāng)倡導地方自治,清剿匪患,為官清正,關心百姓疾苦,靠強硬政策把為當時鎮(zhèn)平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其死后,宛西三縣群眾為了紀念這位民國自治領袖,在杏花山虎山溝為他修建紀念地,立祠奉祀。彭公祠建于民國23年(1934年),祠堂主房占地60平方米,高6米,入約深7米,面闊11米,單檐硬山式建筑,用青磚砌筑,每塊磚上均刻有“彭公祠”三字,祠內(nèi)掛有當時社會名流馮玉祥、于右任等撰寫的挽聯(lián),其中彭禹廷“自跪自歌”的畫像,示“自立、自強、自治”之意,十分耐人尋味。祠堂的左廂有房舍十余間,兩層結(jié)構(gòu)。右側(cè)有廊房八間,廊壁上記述彭公的生平事跡。祠堂前利用回音原理,砌有石階臺壁,雙手相擊,回音響亮,宛如蛙鳴,清晰可聞![詳細]
紅二十五軍獨樹鎮(zhèn)戰(zhàn)斗紀念地
  紅二十五軍血戰(zhàn)獨樹鎮(zhèn)紀念地,位于河南省方城縣城東北24公里處的獨樹鎮(zhèn)七里崗,許南公路南側(cè),系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與敵頑強戰(zhàn)斗、血戰(zhàn)致勝的紀念地。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后,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近3000人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也奉命撤離鄂豫皖蘇區(qū)根據(jù)地(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fā)開始長征,一路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于26日進抵方城境內(nèi),在獨樹鎮(zhèn)七里崗遭到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部和地主民團的堵?lián),英勇的紅二十五軍指戰(zhàn)員舍生忘死,頑強戰(zhàn)斗,經(jīng)過一晝夜激戰(zhàn),終于突出重圍轉(zhuǎn)危為安,迅速挺進伏牛山區(qū),完成了向陜北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為迎接中央紅軍北上奠定了基礎。紅二十五軍獨樹鎮(zhèn)七里崗戰(zhàn)斗以犧牲近百人,重傷二百余人的代價(年僅18歲、已擔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的劉華清在此次戰(zhàn)斗中負傷),挫敗了國民黨數(shù)萬步騎兵……[詳細]
臨湍縣遺址
  臨湍縣遺址在鄧州市羅莊鄉(xiāng)南古村,東南至鄧州八十五里。本漢冠軍縣地,后魏孝文帝割縣北境置新城縣,屬南陽郡。廢帝以近湍水,改為臨湍。隋文帝復改為新城,天寶元年改為臨湍縣,據(jù)現(xiàn)場考查,河南鄧州的西北部湍河東岸有一古城址,名南古縣,文化層厚,面積大,歷史上不斷出土一些古代器物,如重修文廟、城隍廟碑記,犯人腳鐐等。古碑記載,此地為古臨湍縣城《水經(jīng)注》記載:“冠軍縣西北有楚碣,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澤潤不窮!泵骷尉浮赌详柛尽ぱ呲椤酚涊d:“楚堰在州西北六十里,承湍河水灌田二百余頃” (折合1000余公頃)。唐《元和郡縣志》:鄧州臨湍縣楚碣,在縣南八里,擁斷湍水,高下相承,溉田五百余頃。元姚燧《牧庵集》:鄧州千戶楊義珍碑:“筑楚鐵、狗兩堰以灌屯田,是楚堰即楚碣也!睋(jù)考證楊義珍卒于元至元二十六年,其修復楚堰當為至元年間![詳細]
91、鄂城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鄂城寺
  鄂城寺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區(qū)北25公里石橋村北。根據(jù)寺內(nèi)碑刻和歷史文獻的記載,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在鄂城寺舊址中軸線上,現(xiàn)存的清代建筑山門、前殿、中殿各三間,兩側(cè)有東西廊房各三間,均為清代硬山建筑。寺內(nèi)寺西側(cè)門兩邊還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獅一對,雕工精湛,形象生動。寺內(nèi)還有明清碑碣多方。宋代鄂城寺塔重新修葺為七層仿樓閣式磚塔。第四至七級是解放后的仿樓閣式建筑,塔底層西面有券門可通塔心室,門上嵌一石碑,塔心室亦為六邊形。塔體逐層收減高度及邊長,整個塔身略呈拋物線形,第二層六面壁上各嵌磚雕佛像8尊,塔頂已毀。建筑雄偉,造型俊秀。鄂城寺塔的建筑形式及結(jié)構(gòu)、遺物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磚結(jié)構(gòu)建筑的重要實例。2006年5月,鄂城寺作為宋至清時期的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冠軍城遺址
  冠軍城遺址冠軍故城位于今鄧州張村鎮(zhèn)冠軍、蘇樓、湯冢、上倉四村之間,南北長500米,東西寬400米,面積200000平方米。地上可見大量漢代磚瓦,地下多次出土陶器、銅器一類器物。清代曾出土漢代石華表一通,F(xiàn)存鄧州城區(qū)第一小學校。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冠軍城在州西北五十里,即漢冠軍縣。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即此。竇憲亦封焉!薄肚褰y(tǒng)志》:“冠軍故城在鄧州西北四十里。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割穰縣廬陽鄉(xiāng)、宛縣臨馬兆聚為冠軍侯國,屬南陽郡。(漢書·地理志注)應劭曰:武帝以副反應霍去病,去病功冠諸軍,故曰冠軍。后漢、魏晉皆因之。唐貞觀元年(627年)省入新城!丛椭尽倒谲姵窃谂R湍縣南四十里。永和二年(137年),封竇憲冠軍侯不受,四年(139年),收憲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遣就國!薄[詳細]
宛南書院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其規(guī)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余人,規(guī)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jīng)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陽第一高級中學校(1959年)、南陽拖拉機配件廠“五七”學校(1968年)、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1971年至今)幾個發(fā)展階段。1959年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1978年再次被認定為省重點高中。后南陽一中搬遷,現(xiàn)為南陽實驗中學。宛南書院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第5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4、水簾寺
水簾寺
  水濂禪寺位于桐柏縣城西六公里的山峽中。殿堂后面,緊臨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一條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稱為水濂洞。寺因此為名。此處原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勝地的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明萬歷二十七年,清乾隆、嘉慶年間,都進行過修建。原有山門一間,中殿、后殿各三間,另有陪房十間。直到1956年房舍毀壞無遺,道人活動終斷。1983年,這里被劃定為游覽開放區(qū)以后,各級政府為了落實宗教政策,決定將這一禪寺重加修建,先后撥給修建經(jīng)費近十萬元,加上各方面資助建設費用十余萬元,建造山門5間,大殿5間及廂房等房舍共16間;另在北面蓋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間,自此,正式改為佛寺。現(xiàn)住僧尼12名,由省佛協(xié)常務理事傳虛、妙空任主持。桐柏佛教協(xié)會也設于此。這里遂代替了云臺寺的地位,成為桐柏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出自南陽……[詳細]
95、冢洼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冢洼遺址
  冢洼遺址位于鎮(zhèn)平縣城西16公里處的曲屯鎮(zhèn)冢洼村。冢洼遺址自東向西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出地面四米多的高地,呈地臺狀,東西長285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約5.1萬平方米。從冢洼遺址的斷面上,可以看出層層疊壓堆積的文化層。文化層厚約1-4米,土質(zhì)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暴露有灰坑和較好的房基等,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獸骨、貝殼、蚌殼等。冢洼遺址的年代距今6500年左右,下至龍山文化。從冢洼遺址的文化內(nèi)涵看,既有北方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特征,又有江漢流域大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因素,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反映了鎮(zhèn)平處于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與江漢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孔道上,受到南北文化的雙重影響和滲透。2006年8月,鎮(zhèn)平縣冢洼遺址冢洼遺址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