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禪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國師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擴(kuò)建觀音殿。王文僖公贈額“秀觀云林”。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開泰募款重建。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由清鏞禪師續(xù)建萬佛樓。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贈額“佛國元勛”。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單接眾,遂成為與百歲宮、東崖禪寺、祗園寺、甘露寺、蓮花寺、樂善寺等九華山七大叢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一1953年達(dá)隆。則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失火,觀音殿部分毀于火災(zāi)。1987年重修,建筑面積1280平方米,1993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diǎn)寺院。
廟宇座南朝北,其山門開在東山墻,與眾不同。山門上接一披間,即彌勒殿。彌勒大肚坦然,笑迎十方賓客,游樂自在。在左邊有一道小門,當(dāng)你繞過這道門后,你的視野會豁然開朗起來,這就是上禪堂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其殿下懸掛一口黃銅大鐘,重千余斤,鑄造精致,周圍鐘口上的佛像凸出鐘面,面目傳神,栩栩如生。大雄寶殿由兩廳堂并連,四落水屋頂,有天井。正殿釋迦、觀音、地藏塑像,兩側(cè)為十八羅漢。佛像均是生漆夾纻制作,金碧輝煌。正殿橫梁畫廊,是橫是直都刻有精美的木雕;鳳頤牡丹、獅子抱球,攀龍雕鈽在重檐之間,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古人稱上禪堂有三最:“九華香火甲天下,唯上禪堂最貧;風(fēng)景唯上禪堂最佳;院宇唯上禪堂最麗”,深得文人雅士喜愛。來到上禪堂后院,可以看到觀音閣,其內(nèi)供奉著九華山唯一一尊滴水觀音(此像是在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九由諸山長老共同開光)其觀音像下有泉,名金沙泉。其泉清澈見底、金沙剔亮、四時不竭、如游龍出洞。入口則沁人心脾;擦洗則耳聰目明。其泉巖石上鐫有“金沙泉”三個大字,相傳為唐詩人李白手書。字體肥厚,筆力遒勁,神韻非凡。詩曰:“神光嶺上上禪堂,靜雅幽奇古畫廊,最是題泉唐李白,金沙千載字猶香!比呌薪疱X樹一株,為九華山三寶(金錢樹、娃娃魚、叮當(dāng)鳥)之一。金錢樹,在祗園寺和上禪堂各存一棵。樹木挺直,干黑葉青,春天長出青翠的長葉,夏時枝上又長出細(xì)條,好象一串金錢,或二三枚一串,或五六枚一串,最多的達(dá)十幾枚一串。到了秋天,錢串由青變黃掛滿樹干,故稱金錢樹。據(jù)傳李白扶杖沽酒,杖頭掛著酒錢,高山?jīng)]有酒肆,于是用天池的水就地釀酒。他將手杖植于金沙泉邊,不料手杖竟長成枝葉扶疏的金錢樹,銅錢也變成樹葉,到秋后金光閃閃,宛若銅錢,故又叫太白錢。這種樹在外很少見,九華山也不多,所以稱九華一寶。
上禪堂,林泉襯托,水景交溶,廟宇華麗。又有寶樹名泉可供游人欣賞、品嘗、令人流連忘返,不忍離去。清代音韻學(xué)家周斌有感環(huán)境優(yōu)雅、景色宜人、曾在此修纂《九華山志》,并有《詠上禪堂七律一首》贊曰:“禪堂玲瓏巧構(gòu)思,九華一曲擅幽奇。軒環(huán)水石屏三面,窗展云山畫四時。錢樹落花仙買酒,金沙涵月佛詠詩。此間好借維摩塌,染筆揮琴事事宜。”
可是雖然上禪堂風(fēng)景宜人,位置獨(dú)絕。但自開放以來因?yàn)闆]有僧團(tuán)去常住管理,所以,也就日漸破落了。佛光普照,禪堂重輝。在2000年,由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禮請?jiān)湃A山佛學(xué)院副院長上果下卓法師重整伽藍(lán)寶剎。在上果下卓法師的領(lǐng)眾熏修下,上禪堂又煥發(fā)出本有的內(nèi)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