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縣文廟位于文廟街,據(jù)明李賢等撰:《明一統(tǒng)志·保寧府》“學!保ň砹耍ā端膸烊珪繁荆⒚魅f歷本《四川總志·郡縣志》卷十一“保寧府·學!、清人黃廷桂等監(jiān)修《四川通志·學校志》(雍正七年版本)及清常明、楊方燦纂修《四川通志·學校志》、清黎學錦、徐雙桂等修、史觀等纂《道光保寧府志》(清道光元年刻二十三年補刻本)記載,南部縣文廟創(chuàng)于隋。明洪武十五年重修,通判熊杰増修鑄祭器,明末毀。清朝知縣裘龍重修。
清·王瑞慶等修、徐暢達等纂修:《道光南部縣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卷二·輿地·祠廟》明確記載文廟在縣城中的位置及布局:“文廟在學街。崇圣祠在文廟后。名宦祠在文廟東。鄉(xiāng)賢祠在文廟西。忠義祠在明倫堂東,節(jié)孝祠在明倫堂東!睂嶋H這是儒學的布局,即既包括了文廟的建筑,也包括了學校的建筑(明倫堂)。
根據(jù)以上的資料記載,南部文廟建于隋,后毀。明洪武年間重建,清代又經修葺、擴建。建筑包括萬仞宮墻、欞星門、冸池、戟門、東西廡、大成殿和位于大成殿后的崇圣祠。
文廟坐北朝南,F(xiàn)存文廟建筑群包括大成殿、兩廡、冸池,占地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左右。大成殿是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建的,兩廡為道光年修建,F(xiàn)存建筑面積為916.72平方米。
南部文廟以中軸線對稱式布局,現(xiàn)存建筑群中,位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冸池、大成門(已毀僅存基礎)、大成殿,兩側次要建筑有東、西廡殿。萬仞宮墻被拆除,磚另作他用,在原址建武裝部辦公大樓;崇圣祠被拆除,在原址建檔案館。騰蛟、起鳳坊被拆除,在原址建武裝部辦公房。
大成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5.3米,進深五間,通進深15.5米,通高11.5米;帶前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單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頂。建筑后期改造較多。
東、西廡殿面闊六間,通面闊26.65米,進深兩間,通進深5.16米。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懸山小青瓦屋頂。人為后期改造較大。冸池保存基本完好,但用白色的瓷磚飾面。
保護范圍:前至武裝部大門文廟街口,后以大成殿(文廟禮堂)后檐欄桿為準外延30米,左右以廂房后檐為準外延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