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文廟系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樂山舊城區(qū)中心的老霄頂下。據(jù)介紹,文廟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間(618~626年),當時的地點是在樂山城南與大佛相對的育賢壩上。
文廟建筑群,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13公頃,建筑面積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勢,漸漸升高。文廟現(xiàn)存的古建筑為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重建。有泮池、欞星門、賢關、圣域、名宦祠、鄉(xiāng)賢祠、東西廡殿、尊經(jīng)閣、崇文閣、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體建筑中的典型建筑為大成殿,系單檐歇山式屋頂,屋面覆蓋琉璃筒瓦,鰲角飛翹,莊嚴古雅。左右廡殿系單檐歇山式,穿斗木結(jié)構(gòu)。1986年至1989年樂山市文化主管部門對文廟古建筑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文廟現(xiàn)為樂山二中管理使用。
“高標在一切之上”,高標山作為自古以來嘉州最高處并非虛言。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中曾有言:“府之主山,巋然高峙,萬象在前,煙朝月夕,其景無盡。”后,明清時期,民間將高標山俗稱為老霄頂。
山頂建筑,自古已有。據(jù)考證,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周時,在嘉州城的主山——高標山上就建有弘明觀,號稱道教名山。唐代改名開元觀。其后,大殿幾經(jīng)興廢,到宋代已叫做神霄玉清萬壽宮,又稱護國天王院。
別致的風景,惹來文人騷客寫下名篇贊譽。北宋張君房《嘉州開元觀東觀事略》記載:“嘉州開元觀,后周所創(chuàng),本名弘明觀。隋大業(yè)末,方制大殿,于殿西塑飛天神王像,坐高二丈余,坐二鬼之上!薄鞍撮_元觀在層岡之上,下眺城邑,俯視江山,二水回瀠,眾峰環(huán)抱,為郡中之勝!
因戰(zhàn)亂和風雨侵襲,萬壽宮后只剩下殘墻斷壁。而后在高標山,北宋宣和年間的嘉州太守呂由誠修建了萬景樓,極大彌補了萬壽宮頹敗的遺憾。
萬景樓挾嘉州至高之處,視野開闊、氣勢恢宏,東可眺凌云九峰,西可望峨眉山月。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寫詩贊譽:“若為喚得涪翁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曾雄踞山巔絕頂?shù)纳裣鲇袂迦f壽宮,其廢墟舊址也在明代正統(tǒng)壬戌(公元1442年),由“知州段鑒建萬壽觀于其上,軒豁壯麗,仿佛宸居,具體而微,以為嵩祝習儀之所!弊源苏匠蔀榈烙^。
古時游嘉州,去老霄頂,在山頂眺望曠遠景致,再對景抒發(fā)寫詩一首,已成為當時文人墨客的“標配”,由此也為此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試上層樓高處望,十洲三島似蓬萊。”“粲粲黃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時!薄敖竦轿髂系谝粯牵翟沼嘧诱媛德!
名人名句,為嘉州好景更添一份魅力。
經(jīng)歷時代變遷,至今,老霄頂建筑剩三棟。一是萬壽觀大殿;二是萬景樓,位處萬壽觀大殿前。實際上它是屬于萬壽觀內(nèi)的第一高樓。因為可以遠眺峨眉三峰、凌云九頂,俯覽大渡河、岷江和城內(nèi)景觀,故以“萬景”為名;三是靈官樓,所在位置比前兩樓稍低,建于清嘉慶年間,原先供奉道教神袛仙官之一“靈官”鐵像,今已不存,而樓猶完好。
1962年、1985年、1993年、2003年以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樂山文化、住建部門對萬壽觀、萬景樓、靈官樓先后進行過五次修繕。1986年,老霄頂古建筑經(jīng)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文廟及老霄頂經(jīng)省政府批準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范圍:東至月耳塘街,南至文廟建筑圍墻延伸至樂山二中操場圍墻,西至黃家山車道,北至月耳塘黃家山便道。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7米。